太极拳之“气”

发布时间:2017-03-21 14:32

“气”是一个重要而神秘的话题。我国传统医学及武术很早就提出了“气”的概念。现代科学也很重视“气”的研究。下面由小编给您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之“气”一、关于“气”

“气”在现代科学概念里就是气体,是物质三形态之一。地球有大气层,称为“空气”。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都要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这是生命存在的不可少的条件。人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这种呼吸一刻也不能停止。人缺氧二、三分钟,大脑就会死亡。一切体育健身运动都十分重视呼吸,重视调整气息。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呼吸对人体健康的极端重要性,称为“吐纳术”,成语为“吐故纳新”,专门练气的功夫—“气功”,是传统医学与健身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界有一句常说的谚语“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可见“气”在传统武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做为拳术与健身术的太极拳自然也不例外。太极拳是有氧运动,也是气功。拳论里多处提到“气”,如“气沉丹田”、“以心行气”、“意到、气到、力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贯四梢”、“气敛入骨”、“气遍身躯”、“意气君来骨肉臣”、“腹内松静气腾然”、“心为令,气为旗”、“气宜直养而无害”、“牵动往来气贴背”等等。太极拳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本质上是意气运动。太极拳是内家拳,“在内不在外”,练的是“内功”。“内功”就是“内意、内气、内力”,合称“内劲”。没有以内气为主的内功,就不是太极拳。这是太极拳与其它运动以及长拳的根本区别。

太极拳之“气”二、关于“外气”

太极拳的气分为两种:外气与内气。

“外气”即呼吸之气,又称“后天之气”,是婴儿出生后启动肺呼吸才有的。外气主要通过呼吸系统(鼻、气管、肺),吸进新鲜氧气,呼出废气、浊气(二氧化碳)进行。外气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练拳三调(调心、调形、调息)之一。这是因为呼吸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健身与技击都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的呼吸以人体生理呼吸即肺呼吸为基础,但又有区别。人体的呼吸可分为四种,即喉呼吸、肺呼吸、腹呼吸与体呼吸。腹呼吸又分顺、逆两种。顺呼吸是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逆呼吸相反,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太极拳是用逆腹式呼吸,称为“拳式呼吸”,有五个要点:一、腹呼吸,也就是深呼吸,又称“鼓荡”。二、逆呼吸。三、鼻呼吸。尽量用鼻孔呼吸,特别是吸气时。四、深长细匀缓。呼吸要深长、细微、均匀、缓慢,出人绵绵,不努气、不憋气。五、与动作协调配合。一般是合吸开呼,即做收蓄动作时吸气,做开放动作时呼气。但动作有快慢,呼吸有深浅,可视情况调节。

拳式呼吸的作用有四:一、腹呼吸可以扩大肺活量,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充分排除浊气,促进新陈代谢;二、腹部的收放运动可以锻炼腹肌,减少脂肪堆集;三、腹部鼓荡会带动横膈膜上下波动,按摩肠胃,帮助消化;四、在技击中起助势作用。随着深呼吸发出哼哈声音,使动作更有威力。

拳式呼吸的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练拳时注意力主要在动作上,无暇顾及呼吸,可以不管,任由肺部自由呼吸。动作比较熟练后,就可有意识的顾及呼吸,特别多注意吸气,可称自觉呼吸。练拳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自如状态,就可以似顾非顾,勿忘勿助,进行拳式自然呼吸。

体呼吸,即全身毛孔都参与呼吸,是更高级的呼吸形式。

太极拳之“气”三、关于“内气”

“内气”是相对于“外气”而言,是在体内脉络中运行的“气”,又称“真气”、“元气”、“先天之气”。据说先在胎儿体内运行,呼吸启动后就封闭了。为了与外气区别,有时写作“炁”。中国传统气功与气功医疗训练的就是“内气”。僧侣打坐练的静气功,少林武僧练的硬气功,都是以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练内气。气功对疾病有明显的疗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与“外气”比较,太极拳更重视与强调“内气”。前面提到的关于气的论述大都指的是“内气”。产生“内气”,又称“得气”,是一种如电流穿过、如水银灌注,最后达于四梢,产生麻、胀、热,如针扎蚁爬,有微微刺痛的感觉,称为“气感”(四梢是指身体最末梢的部位,指甲为筋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在身体各部位中,双手最敏感,所以,这种“气感”首先产生在手上,看时发红,比平时粗大,其次是双脚,如在全身出现,那就是气遍身躯了。还会伴以出口水(学名“津液”,古人称为“琼浆玉液”,营养丰富,十分珍贵)、肠鸣排气等生理反应。这些反应与体验是十分难得的,证明全身血脉畅通了,新陈代谢旺盛了。所以练拳人都把“得气”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有没有“气感”、“气感”强弱以及出不出口水就成为拳打得对不对、好不好,拳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那么怎样才能产生“气感”及其它生理反应呢?我体会主要条件有三:

第一,太极拳所要求的身形和动作,这是“得气”的基本条件。太极拳主要练的是“内功”,但有内必有外,内离不开外。太极拳练的是动气功,没有动作就不成为拳。所以首先要身形正确、动作规范。太极拳的身法、腿法、手法都有独特的要领,例如身形的虚领顶劲、立身中正、身备五弓、松腰落跨、垂肩坠肘、含胸拔背、圆档裹膝、撑掌舒指等等,动作上的稳定轻灵、圆活均匀、节节贯穿、连续不断、画圆走弧、协调舒展等等。这些在各种书籍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是放松。太极拳特别强调放松,这有多种理由,从“气”的角度讲,“气”在体内有一个流动的过程,这是一条“气”走的道路,道路必须畅通无阻,才能顺利通过。用力必然引起肌肉紧张,就会造成压迫,阻塞了道路,气血运行不畅,也就不会产生“气感”。所以打太极拳要求全身都要放松,不挂力。有的比喻为“松如婴儿”,身体就像一付衣服架子,有的形容骨肉分离,手腕像断开。就是要去掉僵劲、拙劲,代以柔劲、韧劲,多用体重,少用体力,多用重量,少用力量。

第三是用意。“用意”是产生“气感”的重要条件。拳论讲“以意导气”、“意到气到”。“意”是“气”的先导,意气总是紧密相联的。“意”就是意念、意识,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说首先大脑产生想法,想到哪里,顺着想的路线,就会产生“气”,这就是“以心引气”。所以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要在意念的支配与控制之下。“意”连续不断,动作连续不断,“气”也就连续不断。这就必须精神集中,专心致志,稍一走神,意中断了,“气”也就会马上消失。总之,头要静,身要松,意要行,血脉畅通,气感自生。

最后关于“内气”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内气”也是气体;有的认为是一种能量,具有超自然的巨大威力;有的解释为生命源泉。但“气感”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总没有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我倾向于认为“气感”就是一种感觉。感觉是属于神经系统的范畴,所以离不开“意”。这种感觉是从大脑的意念开始,像气流流动那样,沿着神经直达末梢。所以这里的“气”是一种比喻。按常理气体也不可能穿过横膈膜沉入丹田,更不可能进入骨髓。至于产生麻热胀的感觉,是由于意在神经中传导时,会刺激血管,促进血液流通,而到达末梢时,更刺激微细血管,促进微循环。所以所谓气血畅通,实际上就是血液畅通,血脉通畅,特别是更多的毛细血管打开,就会产生胀热麻的“气”感,这也正是太极拳能有效治病强身的主要原因和奥妙所在。

太极拳之“气”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