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总结
数学是高考一门很重要的科目,考好数学,考生需要掌握应试技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应试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一)
稳定情绪,有条不紊
走进考场,由于要求严格,场面严肃,气氛紧张,往往考生会产生条件反射,出现情绪上的紧张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并且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激情的产生,提高思维速度,促进解题的效率的提高。但是,有的同学患得患失,走向极端,变紧张为慌张,动作变形,思维走样,影响正常发挥。怎样才能避免慌张呢?
一方面,模拟考试需要高度重视,要营造仿真的考试环境,限时完成,养成在紧张环境中解答问题的有条不紊的品质。再一方面,考前保持必胜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走进考场要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慌张,因为大家是平等的。另外,要明确,进入考场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我们进入兴奋姿态,千万不能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慌张。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二)
审清题意,有的放矢
常言说得好,“磨刀不碍切菜事”。在批考卷时,经常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张冠李戴、有的文不对题。为此,我们走访了一些考生,他们觉得自己犯了低级的习惯性错误—审题不严。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需要认真阅读,仔细推敲,完全明确问题的文字陈述和符号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必要时还要适当画出图表,列举、提炼出问题的关键,形成题目脉络,纲举目张。反思题意能弥补审题的不足,有时需要再审视“题眼”,防止误解,因为题中一字之差会导致结论谬之千里。对于貌似熟悉的问题更应警惕,因为大部分时候会熟题新编,如果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就会“熟能生错”了,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需要再回首,防止条件误用、漏用,也防止答非所问。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三)
认真对待,万无一失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例如,02年春季高考第20题第(1)小问是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许多考生以“说明代替证明”,难以获得满分。还有在立体几何的解题中,特别是计算题中,没有对有关元素的确认和说理的过程,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得分少得可怜。必须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不能“心中有数”,得过且过。必须表达准确,论证清楚,“会做”的题才能“得分”,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保证会的做对,对的做全。即使不完全会做,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是个聪明之举。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四)
以准求胜,稳扎稳打
考试时有的同学快做,期待以后检查;有的同学稳扎稳打,做一题争取对一题。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要先在正确率上下功夫,以稳取胜,当正确率得到保证以后,速度会自然而然地提上去的。答题时要做到字字有据,步步准确,书写规范,尽量一次成功,正因为稳和准,所以你就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患得患失。一味求快,只会快一点,错一片,尽做无用功,检查时也难以得到全面校正。
稳不代表拖拉,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重点考查的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因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五)
先易后难,效益为上
要学会把握答题节奏,正确对待难题和容易题,一般情况下,把试卷内容分成三类,一是容易上手,运算量不大的先做,并确保正确,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信心,促进思维激情的产生;其二是有思路但运算或思维量较大,放在第二轮做; 最后解答困难题,即使解不出也无怨无悔,所以合理分配,学会放弃很重要。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如第11、12题常常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有所创新,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2017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