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禅意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13:31

于禅者,每一心念,都可在禅意之光下检视。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掩盖不如意,而是用禅意智慧明朗地照亮心念,自我心净,通达物我两忘、冷暖皆知的至高境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禅意散文,供大家欣赏。

经典禅意散文

经典禅意散文(一)

掬一捧清澈的水,采一片悠然的云,清饮了山居的滋味,淡尝了幽林的寂静,任岁月在岭头飘逝,世事在红尘里消长,此刻的我,只想把蒲团默默冷坐,在这悠然宁静的山谷中,和所有的红尘往事挥手诀别,褪去尘世里华丽的衣裳,伴着那首叫做云水禅心的曲子,独坐于这幽谷深山之中,只要布衣清欢,只要空谷禅韵。

夜色如水,静静地流淌着那些经年的过往。一个人,焚一炷香,煮一盏禅茶,静坐下来,没有白日里的喧嚣疲惫,亦没有流落街头时的迷茫怅惘。听着那首叫做空谷禅韵的歌曲,心中便是寂静安然的模样,仿佛那潺潺清泉自我的内心轻轻流过,滋润了那久已干涸的心田。

我仿佛看见,那个独行者,杧鞋破鉢,没有行囊,亦不曾有过包袱,以行者的姿态淡然行走于这空谷山林,行山路,枕寒霜,饮清泉,食林果。夜来块石枕头,清风为被,修竹为友,于清泉石畔,枕听流水潺潺,静悟虚实人生。来日夜雨访林,便枕琴听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泉水清澈灵动,自山间潺潺流下,行过山谷,访遍幽林,途经日月,抵达般若。山间小径,落花深掩,繁花离枝,不曾眷恋,落于小径,与人重逢,是缘分,亦是宿命;萎落于尘土,化为春泥,来年花期之时,护花润土,亦为慈悲;或是随水而逝,在山间流淌,随水浮沉,去留随意,聚散随缘,则更是禅意的流淌。

流水,落花,山谷,幽林,素简宁静,禅意悠然。行走在这样的途中,恍若身处寂静的禅林,世事忘机,岁月清简。诗佛王摩诘有诗云“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时。”当年,他一个人独自行走于南山边陲,至水穷之处,再不见清泉流淌,然而朵朵白云却从山头冉冉升起,似袅袅的炊烟,洁净飘逸,诗人此时仿佛也化作了一片白云,在那无人的、宁静的山林间自在飘荡,任意东西。虽不见流水,却总有行云,流水与云,浑然一体,不分彼此,诗人也早已物我两忘,心境澄澈,“独坐幽篁中,弹琴复长啸。”

这世间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罢了。你可以在红尘滔浪里翻滚,誓与红尘同生死,我亦可以选择行走于寂静悠然的空谷,寻一剪清幽的光阴,觅一树花开的菩提,等一段清泉的呢喃,侯一场落花的飘逸。行走于红尘,我们穷尽一切所寻寻觅觅的,不过是心中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不过是梦中那百转千回的柔肠。我想,这世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热衷于喧嚣闹市里的浮华,亦有人,钟情于东篱采菊的淡然,倾心于踏雪寻梅的冷寂,亦或是,深情于幽灵空谷里流淌的禅意。

经典禅意散文(二)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佛说四大皆空,万相皆是虚妄,连同人心,亦是缥缈嬗变,不可捉摸,但是禅的境界也并非是不可抵达,只要静心禅修,无论身处何处,在心中种下一树菩提,彼岸佛国,并非虚无。若是彻悟,心的抵达,亦只是在一个刹那,若是执迷不悟,穷经一生也无法抵达般若之境。

弘一法师临终之际,曾写下这么一句话:“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他曾是红尘浊室的翩翩公子,行走于人世里最繁华的剧场,他也曾披上世俗的华衣,深情地演绎过一场又一场悲欢离合的戏。当他阅遍了人世沧桑,看透了三千繁华后的虚无,最终选择了超然于尘世之外,遁入空门,潜心修行。他将人世间的万种缘分都一一地放下,再不执着于爱恨,也再不痴缠于成败,只在灵山盛境,寻一树菩提的花开,悟一段禅意的悠然。他的一生,正如他最后留下的那四个字一般,悲欣交集,生命中的所有苦乐和悲欢他都一一尝遍,然后决然无悔地抵达了永恒的般若之境。

一袭袈裟相伴,那是永恒不是孤独。空谷山林,清泉流淌,落花深埋,披一袭木棉袈裟,杧鞋破鉢,柱杖山林,在那落花深处的小径上,在那万古长空的岁月里,端坐于磐石上,游走于密林深处,此去寒山石径,灵山归隐,只愿寻得一剪菩提的光阴。

叮咚无意的清泉,庄严静穆的暮鼓晨钟,胜过了世间一切的声响。丝竹清音固然是清淡随心,宁静闲逸的,但是空谷里的禅韵则更是洁净透彻,不染尘埃。

诸法无常,皆为空相。佛说: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清净,亦不是不动。我们以为心不动则万物皆不动,念清净,则三千红尘皆清净,熟不知,心不动,念清净亦是无谓的执着。心,原本虚妄,如梦似幻,又何求不动。唯有真知自知,关照本性,明了心的虚无,方可除去迷惘执着,最终渡到菩提彼岸,抵达般若之境。

世人性本清净,佛陀说过,世间之人皆有如来智慧相,只是众生跌落红尘,颠沛流离,清净的本性被妄念浮云所遮掩,早已迷失在红尘的渡口,不知来路,亦不知归程。佛又说,众生唯有自救方可得救。三千红尘,绕指繁花,多少看似繁华着景、烈火烹油的风景最终亦是落寞退场,难觅影踪。唯有保持洁净的本心,免去执念,清简度日,少一些名利的追逐,多一点清净慈悲,方可不被滔滔尘浪翻卷,堕入无底深渊。须知,菩提在自心,在自性,心若彻悟,无论是身处寂静禅林,还是喧嚣红尘,都可以行至水穷,坐看云起;若是心被妄念遮掩,即便手持木鱼,青灯古卷为伴,亦不是虔诚,更遑论般若。

空谷禅韵,并不仅是山林间的悠然禅意,更是本性的禅韵,内心归于寂然,便是心的菩提。

曾有人说,等我老了,就陪我去山林里住下。守着半亩花田,一弯浓月,几卷诗词,教清风识字,和明月说禅。那个时候,清泉溪水环绕,茂林修竹为伴,晨钟暮鼓是尘世最清醒的流淌,铜磬袈裟是最清净的皈依,在那个光阴老去,世事忘机的山林里,宠辱不惊地老去。

我知道这是不可实现的诺言,所以从未轻易的相信。却依旧固执的等待那一剪闲逸的光阴。

我想要在山谷中种下一树一树的菩提,而我,就在那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静待,看沧海变桑田。佛陀用了千百年的轮回,才证悟菩提,在彼岸佛国,为众生遍植莲花。于我而言,只有流连在菩提树下的光阴里,我才清醒的知道,我还活着,没有死去。尽管带着疼痛,带着背离。菩提花开之时,便是我容颜苍老,涅槃飞渡之日。

行走于尘世,为何要背负那么多的包袱?多年的红尘漂泊却依旧换不来最平时的安稳。修行千年,我也只是在寻求一份心安理得。

这世间,有太多,不属于我的繁华。除却一个执念,我一无所有。但是,我信,一个执念,撑得百年。

禅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还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也许,我们无需知晓。禅理与天地共存,与时光同在。我只想要做芸芸众生中那一种属于自己的生灵,平凡度日,静心修禅。

我想,我会在某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里,饮下尘世的最后一盏茶汤,出离三千世界。此后,不做归人,不是过客,只做这灵山空谷中的一株草木。与佛祖共修一剪菩提的光阴。

经典禅意散文(三)

喜欢看白云

悠悠过山谷

喜欢观落花

簌簌落年华

喜欢听流水

潭深鱼儿戏

喜欢在山林

独与月相惜

不再为尘世 伤心又落泪

不再为名利 飘零又无为

喜欢听钟磬

晨钟和暮鼓

喜欢焚檀香

淡淡似有无

喜欢敲木鱼

叮咚似无意

喜欢捧经卷

沧海又桑田

一系袭袈裟相伴 那是永恒不是孤单

一串佛珠想陪 那是慈悲不是逃遁

喜欢幽谷居士

枕琴听雨卧禅房

喜欢云遮薄月

清露如霜月如水

喜欢云台清净客

相逢不语佛自知

喜欢江湖两相忘

只影幽篁踏尘殇

禅的祥和

编织慈悲的心弦

禅的清凉

荡涤心中的烟尘

三生石上种因果

一花一叶总关禅

空谷幽鸣化云水

禅心已逝人间爱

但愿长醉不愿醒

空谷禅韵悠悠人

经典禅意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