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生活用品
渐渐远去的生活用品还要很多,再过若干十年,很多70年代的生活用品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70年代的生活用品,希望你喜欢。
70年代的生活用品精选
70年代的生活用品1、石磨
那个年代,石磨是农村人制作食物的主要工具,人们将粮食浸泡后,舀入石磨的磨眼,然后推动石磨,就可以磨糊,烙煎饼。或者磨面,做稀饭。或者磨豆浆,做豆腐。
70年代的生活用品2、碓
碓的模样,有点类似于今天蹊跷板,其工作原理也是一样的,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和重力作用。不过,为了能更多大限度地利用重力作用,工匠们在设计的时候,将碓的一头设计得比较长,另一头设计得比较短。掐碓的时候,人们就踩踏或放下较短的那一头,这样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重力作用,使人们干起活来更有效率。
70年代的生活用品3、纺线车
是用来把棉花纺织成棉线的一种木制的生活工具。纺线时,先是把纺线车子放在屋里紧靠墙边的地上,用石头或者砖头压牢,在纺线轴子上套上一根芦芾裤(一拃左右长的芦苇管),右手摇着纺车,左手捏着棉花箍锥,随着纺线轴子的转动,从棉花箍锥的一头儿抽出一根棉纱,抽到左手外展的最大限度时,右手摇动着纺车向后一倒,左手随即把棉纱往轴子上一送,轴子继续向前旋转,刚刚抽出的棉纱就被缠在了芦芾裤上。这时左右手一定要配合好,右手摇车左手握棉条往外均匀的拉,拉出的线越均匀越好,有时棉花不干净或者有棉籽等在线上就要停下用右手将其捻下。当听到 “吱吱咬咬”纺线声音时,那简直是美妙极了,节奏是短--短--长.......,周而复始。等芦芾裤缠到一掐左右粗的时候,就把它从轴子上抽出来,这就叫做一个线穗子。然后再拿一根新的芦芾裤插在轴子上,继续纺线。
70年代的生活用品4、拧线陀
这是一种简单的纺线工具,那时候,工业纺织线很少,即使有,农村人也买不起,所以,农村人就地取材,用一枚或者几枚带孔的铜钱,加上一根筷子就可以制成纺线工具。用筷子从铜钱孔穿过,筷子方块部分正好堵住铜钱孔,筷子圆形部分上方,用刀子挖一圈凹槽,这样就制成了拧线陀。纺线时,先将准备好的棉花,用手拧成一股线,然后将线头栓在拧线陀下方的铜钱部位,另一头从上方的凹槽里面箍一圈,然后拧动拧线陀旋转,就可以起到纺线的作用。
70年代的生活用品5、纸雨伞
是用竹作骨架,用纸行伞面,涂上桐油,便是很坚固耐用的雨具。纸雨伞比布雨伞坚实而且遮盖面广,顶得起烈日大雨。纸雨伞不仅十分耐用,张用起来不仅舒适,收起来也很整齐紧密,易于携带。纸雨伞的制作很辛苦,且要有一定技术工艺,生产便逐步减少,至今几乎绝迹了。
70年代的生活用品6、煤油灯
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煤油灯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70年代的生活用品7、马灯
马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一种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作灯油,再配上一根灯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风将灯吹灭,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
70年代的生活用品8、火镰
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上年纪的人谈起它也只是津津乐道而已,想从哪个旮旯角落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了。
70年代的生活用品9、扁担
在过去的年代里,是用来挑水或担柴火的工具。如果没有它,我们真不知道怎样把老井里的水、深山里的柴弄回家,因此,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扁担的选材,一般是以山里的柞木最为适宜,因为柞木的木质纤维抗拉力较强,挑起水来随着脚步向前移动会有微弱的弹力,不至于死死地压在肩头,感觉行走自如。在我国的南方,选用竹子做扁担的也十分普遍。现在,扁担在民间舞蹈扁担舞中,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70年代的生活用品10、钩担
是农家必备的生活工具。多用桑树之类的柔韧性较强的木材(在南方多用毛竹)制成,扁扁的,长长的,中间厚,两头安上钩子,用来挑水桶、箩筐之类的盛器。
70年代的生活用品11、火盆
盛炭火等的盆子,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火盆大多是用泥做的,一般在秋天制作。在制作火盆时,选择的土应该既细腻又有粘性。先是把土均匀地摊开晾干,再用水漫漫浸透,然后加进去麦糠或粉碎的乱麻旧绳或头发等,用铁锨反复的掺和均匀,并把泥揉的像面团一样,随后用瓦盆或者搪瓷盆作“型模”,盆口朝下扣在地上,盆外敷一层草木灰,把泥拍贴在瓦盆或者搪瓷盆上,放到阳光下晒干,干透了,取出“型模”,泥成盆状,那就是火盆了。
70年代的生活用品12、针锥
农村人“纳鞋底”使用的一种工具,这是一种一头使用较粗的针,另一头用木头作为柄子制成的工具,可以起到省力和避免使用者受到针刺的作用。
70年代的生活用品13、顶针
是由金属(主要是铁和铜)做的环形指套,表面有密麻的凹痕,在将缝针顶过衣料等时用以保护手指的壳状物。
70年代的生活用品14、鞋样
因为农村人的鞋子都是靠人工做成,所以,也就有了鞋样。鞋样一般是有经验的农村妇女靠经验制成的,用报纸或者较硬的纸做成,成为鞋子的样板,那些不会做鞋的年轻妇女,只要按照鞋样依葫芦画瓢,就可以做成一双可脚的鞋子。鞋样根据脚的大小,分成不同的码级,用时只需按照脚的大小取用即可。有的农村妇女为了好看,在为妇女或者孩子做鞋时,还会在鞋面上做上各式各样的花朵。
70年代的生活用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