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其根在脚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练习太极拳要踏踏实实的练习。想要练好武术,首先要练好腿脚功夫,太极拳的特点是稳扎稳打,这样才能提升太极拳境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之其根在脚。欢迎阅读!
太极拳之其根在脚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腿脚功夫,学习太极拳要从太极桩功开始训练,锻炼腿脚力量。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练习太极拳时,上下肢之间和腰的关系,这里实际讲述了腿、脚、腰、手的关系问题,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讲“其根在脚”。这是讲练拳的根基在脚,脚连着地,所以,练拳要打好根基。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这说明根基是非常重要的。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怎样才能做到呢?那么,扎实的腿脚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所谓的“发于腿”,是讲劲力的传递,是用腿的后蹬形成发力的。
第三,所谓的“主宰于腰”,是讲腰的中轴、中枢作用。
第四,“形于手指”是讲劲力最后是通过手来表现出来,通过梢节来表现的。手是力量传递的最后一个环节,腰腿的力量最后通过手来发放出去。太极拳的进攻和防守都是通过手来表现的。
经常练习太极拳能强身健体,还能锻炼腰腿力量,在练习太极拳步法时,要分清虚实。
武禹襄的这句话,把太极拳上肢、下肢与腰的关系讲得非常透彻明了。
那么,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做好这一点呢?
一、要练好腿脚功夫
腿和脚是人体重要的部分,所话说:“人老腿先老。”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延年益寿,使人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原因是对腿的练习。太极拳健身重点要做到腿有劲,这样就减缓了衰老,同时,呼吸深长,增加了肺活量,增加了气血循环,有益于健康。所以,腿脚好,也关系到呼吸功能。
太极拳对腿和脚的锻炼是非常好的,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很少摔跤,这是由于他的下盘特别稳。拳术里讲,这是“落地生根”。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练好桩功。初学者要练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练习,高级阶段还要进行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是最基础的是腿上功夫的练习。
练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桩,比如浑圆桩。站桩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站浑圆桩,我不主张站得太久,只要站20秒左右就可以了,然后换其他的桩法,比如弓步桩、虚步桩。
还有,站桩要站活桩,不能站死桩,要在站桩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动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再后移成虚步,这样循环往复,不断练习。用这些方法能够加强腿部力量,也加强了步型的稳定性,为后面的练拳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要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拳时,脚给地面一个蹬力,地面就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叫“问地要力”,这个力通过脚、膝、胯、腰、肩、肘,传递到手。练习太极拳时,按照这七个环节传递劲力,动作要缓慢柔和,注重体验内力的运行。这样,把下盘功夫练好了,然后中盘和上盘的动作就容易协调配合了。
再次,练习腿脚功夫时,要体会对拉拔长、阴阳相济的太极劲。比如练习桩功,气向下沉,神意则向上领,做到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做动作时,前去之中必有后撑,这就形成了对拉拔长;还有,做动作时要注意“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员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练习。高水平的运动员,他们初学时要打好这些基础,到了高级阶段,还要练习这些基本功,要经常回归到这些基础东西的练习,基础的东西要和高级的东西(比如神意气)结合起来练习,否则,手上的动作和眼神的表现就会不顺畅。
现在一些太极拳练习者存在着误区,有浮躁的思想,不愿练习基本功,直接就学习套路,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健身的效果,也会影响到拳艺的提高。我一般在教学中采取基本功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基本功融合到套路的教学当中,既提高了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练习者拳艺的提高。
二、要练好腰胯功夫
腰很重要,它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练习太极拳,动作要形成整体性,就必须依靠腰来调节。武术中有“太极腰”的说法,这说明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锻炼,要用腰来带动四肢的运动。从运气的角度来说,“气沉丹田”也是在腰部。从运劲来说,“发于腿,主宰于腰”,也离不开腰。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这都说明了腰的重要性。
我们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用腰来带动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劲力才能上下通达。
其次,做到灵活转动,起承转合,要靠腰。我的体会是在运行当中,腰走螺旋,带动四肢的运行。我们可以把腰的螺旋劲抽出来单独练习。“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内走螺旋,外走圆弧”,这是腰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腰的螺旋运行,带动了手的弧形运动;手的动作都是靠腰来带动的。
洪均生的《陈式太极拳三字经》中说:“每一动,螺旋行,其要求,圆而松,或柔化,或刚攻,因敌变,螺旋中。”这里面就提到了螺旋。另外,腰走螺旋还有利于四肢动作的协调。
我们在练习时,注意力不要放在手上,而是放在腰上,用腰来带动,这样就能做到手脚配合的协调。当然,强调了腰的主宰作用,也不是说手就是完全被动的,练拳时,要“腰带手领”,就是说,手的引领作用和腰的主宰作用要相辅相成。
三、综合配合
在练好腰腿功夫的基础上,还要把上肢、下肢与腰配合起来练习。拳论讲:“力由脊发,步随身换。”这就是讲腰和步的配合问题,是说力量是从脊背发放出去的,这样就可以使用上背阔肌等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就是完整,劲力也很大,不是局部力量。要做到力量的完整,还要注意胸腹的含展。
胸腹的含展与腰的旋转很好地配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协调一致。有的人打拳,腰能旋转带动四肢,可是动作仍然很僵硬,这就是没有做到胸腹含展。有这样问题的人,可以单独进行胸腹虚实含展的练习。
拳论说:“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是讲内气舒畅腾然的条件是“刻刻留意在腰间”。我认为,“刻刻留意在腰间”虽然讲的是腰,但是还有胸腹的变化。有了胸腹含展的变化,再加上“力由脊发”,用腰带动四肢运行,才能把太极拳练好,形成周身“节节贯串,没有丝毫间断之处”的太极拳运动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在练好基本功,学会太极拳动作以后,还要注意能够做到周身一家,协调完整的配合,就要注意腰带动上下肢的运行。达到了这个水平,就是进入到太极拳的中级水平阶段了,下面再进行眼神、攻防意识的训练,就能向高级阶段迈进。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脚下生根
1.了解人体力学,弄懂培根的重要性
人体的力都相互作用的,只有脚蹬地(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弹力(反作用力),才是人体产生力的本源。所以打拳必须固根,做到落地生根。
2.弄懂太极拳运劲的路线
《拳论》讲:“力发之于足,行之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就说明劲力之源在脚,运劲的枢纽在腰。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如同兵法,在太极拳实战中,讲求的是后发制人,这也是太极拳与外家拳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运劲的起点、路线、施力点、支撑点、着力点(落点)的路线是脚蹬地,地的反作用力运行至腰,松胯、折叠、旋转,通过腹部和胸背的配合,伟传送到上肢发力点上,或通过髋关节和股骨,再传送到下肢发力点上。
(1)在脚是说脚首先要踩地落实,才可以生劲,脚下开始起动。
(2)发于腿即是劲力主于腿部,因为腿部的肌肉在全身是最发达的。
练太极拳要练好脚上功夫,老年人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
(3)主宰于腰是说腰部为周身的枢纽,是劲力的虚实转换,劲力变化的枢纽。打拳时,要养成一种习惯,即不论大小动作,都以腰部带动(又称作丹田带动)。
(4)形于手指劲力最后传到并表现于手部。拳论云:“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而绝大部分练拳者都认为太极拳要从手上、身上开始练习,从人的常理上来说大家都很容易接受。
但是,这样练习却很难快速踏入太极拳的大门。总之,打太极拳,应多加强下盘劲道的锻炼。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双脚轻灵
1、架子不要太大,太低,一般人弓步的两脚前后、左右相距一脚就足够,开始时前后距离还可再小一点,以迈步时不要牵动自己的重心为准。可参考吴式太极的川字步。
吴式被称为太极拳中的长寿拳(练吴式的人长寿老人很多,吴式太极操另当别论),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架子适中,利于双脚放松,达到全身放松轻灵之功效。
练拳时不要过于追求外观的美,练太极是为了自身的健康,不是为了表演给人家看,别人的一句评价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前脚不要用力踩地,后脚不要用力蹬地。要像落叶一样平松而落在地上,除了自身体重外,不要给地面加额外的力。像猫一样轻轻走,不能让老鼠听到声音,像小心翼翼走在薄冰上,一重就要破冰落水。
说穿了其实就是平时放松的走路,平时走路时你会故意用力地走吗? 你现在悟了吗?啊,苦苦追求的功态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放松走路啊! 但常人一练拳时就落到外家拳的路子上,一定会用力作做,这个习惯思维一下子是改不了的。
这在佛学上道理也一样,释迦牟尼当年开悟时讲的第一句感叹话是:“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现在大家基本知道只要去掉妄想执著就能明心见性,但妄想执著的习惯思维就是去不掉啊!
等你哪一天领悟了,你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平常状态之没有妄想的执着的时候,就是见性的时刻。
只要将这个状态保任住就可,并不需苦苦去追求一个状态。但没体悟之前,只有通过观息、观心、念佛、念咒等种种法门作为工具去逐渐切入去发现。
太极拳之其根在脚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