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
图书馆的建筑是功能性较强的建筑,其设计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范文一: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中空间句法的运用
摘要:
以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为案例,利用空间句法来量化分析法,对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使用效能进行评价,并通过追踪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及其使用后感受作进一步分析比对,以协同研究的方式为提高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与设计活力,提供实践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空间句法;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效能
0引述
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自2008年以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全面的联网覆盖,并加大了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力度。新建公共图书馆建筑逐渐向大空间结构迈进,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为读者创造舒适优雅的学习、交流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为例,依据空间句法对建筑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对使用者的行为观察及采访调查做进一步研究。
1空间句法的引用
空间句法是一种关于反映空间客体和人类直觉体验的空间构成理论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它所关注的不是空间之间的实际距离,而是其通达性和关联性。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可以严谨地分析空间,并观测人的活动,将空间与人的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由于空间句法对空间的研究需通过大量运算,即将其数据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因而Depthmap软件应运而生。笔者将利用这种描述空间的数学方法,基于Depthmap软件平台来对公共图书馆空间组构做出量化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人的活动来分析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优劣,为今后的相关实践研究提出理论依据。
2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量化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于2013年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600m2。是朝阳区“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新馆设计注重“人文”特色,以“借阅一体”服务方式为主导,其中85%以上使用空间分区借阅图书,为不同读者提供专属的阅读服务。本文以此图书馆为例,首先对其空间设计及使用效能进行量化分析。一个可理解性好的空间系统更易于辨别和认知,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效率也更高。本研究首先基于Depthmap软件平台,将视线整合度用做衡量空间可理解度的因素,进而对该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进行量化研究;并通过图书馆可理解度的分析,来验证图书馆空间设计及其功能布局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Depthmap软件的视线整合度分析,其整体思路类似于微积分,即将空间划分成500×500的网格,相当于一个人所占空间,每一个小格称为一个元素,所有的这些元素构成了空间。分析图中,数值的大小是由自暖色向冷色递减表达。颜色越暖,代表视线整合度越好,颜色越冷,视线整合度越差。为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一、二层的平面图及Depthmap生成的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前文可知,分析图中颜色越暖,代表视线整合度越高,该节点也就越容易被看到。因此,结合平面功能,对照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可以看出,一层空间视线整合度颜色偏暖区域位于入口的大厅,而大厅中所设置的总服务台与休闲座椅,方便读者入馆后观察各个空间信息。其余阅览室空间基本呈现冷色,以保证阅览室内读者不被打扰,带来阅读的安静舒适的环境。由于二层的阅览空间基本开敞,视线整合度分析图颜色偏暖,各个空间都比较容易被看到。其中读者的阅览空间与交流空间相结合的设计,不仅使阅览空间更加开放,并有利于引导读者之间的交流,实现阅览室大空间化的意义。总体来说,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内部空间的可理解性较好,各空间功能分配较为合理。
3基于读者行为的空间协同研究
虽然Depthmap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数字图表分析等强大功能,但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有说服力,笔者选取周末及平日的不同时段,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为时间限定,通过追踪观察、采访等方式,对馆内的读者行为进行进一步研究,以验证量化研究的分析结果是否与读者的切身体验有相同的效果。根据对读者行为活动的研究,读者活动基本为阅览、自习、休闲娱乐、休息等,而此图书馆二层各个读者空间基本处于满员状态,空间活跃度很高。庭院周围各休闲空间常见于读者的交流活动,是读者休闲娱乐、休憩热衷的区域。这亦与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分析结果相一致。一层的各阅览空间相互独立,儿童阅览室和老人阅览室内的读者数量较高,读者表示儿童区充满趣味性愿意多做停留,老人阅览室舒适度较高,在接下来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发现,舒适度已成为读者选择停留位置的首要标准。采访中,通过向读者发放调查问卷,及与读者交谈的方式,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建议及使用后的看法。问卷中的问题主要涉及读者对于公共空间功能组织、阅览室空间功能组织、交通空间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读者基本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表示满意,提出卫生间的位置不明显,究其原因,从视线整合度图中我们对应可以看到,卫生间所在位置呈现冷色区,且经需过很长的走廊才与暖色区相接,因此难以被读者感知。整体来看,朝阳区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空间基本满足读者的使用要求及行为习惯,但仍有一些空间使用的不均衡,需要调整。对于阅览、休息等开放性空间,添加座椅数量是大多读者的愿望。这更反映出现代图书馆设计,应加强功能空间使用的连通性与生动性。4结语本文通过引入空间句法软件,探讨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设计与使用效能,即在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性需求等客观性因素同时,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比对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应性调整与改进设计,完善内部空间组构与使用效率。希望本文研究可以为今后公共图书馆设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使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使用更加丰富,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钱敏.基于空间句法的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认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师,2004(3).
[3]邱麟,孙澄,姜宏国.基于Depthmap软件的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组构模拟分析及量化评价———以大英图书馆新馆为例[A].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计算性设计与分析———2013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
[4]谢羽瑶.资源节约理念下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5.
[5]伍端.空间句法相关理论导读[J].世界建筑,2005(11).
[6]比尔•希列尔.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范文二: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1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特点
1.1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对其所在地区的公民免费开放服务。为了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往往都较为开阔且极具灵活性,在空间功能方面也较为连贯。有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内部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及图书阅览室,且会应用灵活隔断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以此带给阅览者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体验。
1.2生态性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
绿色生态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公共图书馆建筑应体现出生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阅读空间,使图书馆建筑与自然共生。应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同时营造优雅的馆外环境和配置足够的植物和人文景观,使之与周围建筑群之间自然联系。如在一些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其屋顶位置安装大块玻璃进行良好的采光,并运用百叶窗对建筑内部的光线进行合理调试。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在规范标准中,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生态方面问题较为重视,如对防尘、防潮及防污染等制定了明确的规范标准。
2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要求
2.1应充分体现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也是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图书馆是集学习、交流、培训、研究、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其开放程度直接影响这一功能的发挥。首先,公共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开放性能够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觉,有效缩短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楼层不宜太多,且给人的整体感知不可过于突兀,便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观察使用。其次,公共图书馆建筑可以适当地设立一些景观式的广场,打破其整体的封闭状态,实现开放性。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中的出入通道进行合理增加,进一步加强其开放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开放式的管理相互结合,增强其自身的灵活便利性,充分体现开放化的理念。较为合理的方式是把图书馆按不同职能的空间进行分区,然后按不同的功能块进行分区模数化设计,分区确定荷载、分区设计柱网、分区确定层高。这些分区都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既保证了使用上的灵活性,又降低了建造成本。模块式的建筑设计是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功能的科学划分,能够将有限的空间灵活运用,促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适用功能得到有效加强。公共图书馆建筑要合理利用自然性的通风和采光,以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2应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进行完美结合
公共图书馆建筑的传统建筑工艺与现代工艺相互融合主要是指,在图书馆内的图书放置以及其流动方面,应确保其加工工艺的连贯流通性、图书馆建筑服务的灵活简便性以及读者流线的快捷性。公共图书馆建筑优良性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其整体建筑工艺的科学合理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应始终确保其功能的重要及关键性作用,而不是将外观形式放置在第一位,避免本末倒置。
2.3应将自然采光及人工照明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建筑中最重要的使用功能主要是指内部的通风及采光情况。在设计公共图书馆建筑时,应坚持自然采光、通风的基本性原则不动摇,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辅助运用人工照明。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开架式阅览室中,应将自然性采光作为主要部分,适当地运用人工照明方式。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空间,便可使用人工照明与空调设备相结合。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还应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日照、方位方面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在每个区域都具有较为优良的通风及采光。
2.4应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建筑整体环境的创造
公共图书馆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还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未来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而言,应确保其既能满足现阶段时期的相应需要,同时又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不应将其内部中各部分分割开来,而是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公共图书馆相关的建筑工艺,也不能因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缘由而遭到不必要的破坏。
3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注重的问题
3.1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选址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图书馆建筑选址方面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需将其建筑的目标任务作为重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选址则会对其使用目的及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着重关注其地址的选择问题。公共图书馆往往肩负着双重任务:服务于生产科研以及服务于人民群众。公共图书馆的自身性质、特点及其任务使得其选址方面的考量对于其所在区域而言也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应选址在人口集中、公交便利、环境良好、相对安静的地区,同时满足各类公共图书馆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另外,还要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如有可能的话,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地址放置在各大院校或科研单位等机构数量较多的地段,使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整个区域。
3.2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其整体造型的设计可以方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直观性了解,因此其建筑造型在整体设计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图书馆的外型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外部设计的优良性通常由两方面所决定:第一,公共图书馆建筑是否将其标志性进行了有效的突出,其外表建筑是否蕴涵着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建筑设计中又是否将公共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表现。第二,公共图书馆建筑应注重其整体的功能适用性,应确保其外观形态与内部的各类设置维持在同步及统一的状态下,使得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外形设计应将其功能适用性作为首要的关注点、前提及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得其充分体现出建筑物的独特美感,体现其文化底蕴。
3.3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及其布局
3.3.1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
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其设计理念中的结构部分,结构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应从其自身的具体作用方面出发,保持一个相对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其布局应充分地将图书馆的服务型功能进行体现以及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相对开放性以及多功能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中,应确保其全面开放性,尽可能减少隔断墙面的设置。如遇到必要情况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一些轻体材料或是玻璃,甚至采用可移动拉链做分隔的方法,形成分区,实现一室多能,使建筑结构形成大空间、大容量的以阅为主、藏阅结合、借中有阅、阅中有借的格局。此外,所设计的结构还应满足不同载体、不同文献类型存放要求的不同和不同读者对象、不同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对服务方式要求的不同。
3.3.2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
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的设计对于其整体设计理念而言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对于其今后的使用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应注意关注其布局的设计理念,保持开放性。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其建筑的整体布局方面应注重将其内部的行政性管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对于读者的活动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合理布局办公区域,方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布局中,应注重拉近读者与藏书之间的距离,方便读者对图书的阅览和查找。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布局应按模数式进行设计,以框架式作为整体的建筑结构,楼板负荷全部符合书库的承重标准,图书馆内的隔断墙不承重,室内一些相关设备可拆卸并能移动。在对整体布局的考量方面,应将其侧重点放置在主要楼层的设置方面。对于主要楼层的设置则应对其人流量及所服务的对象等相关因素进行着重考量。为一些特殊的有研究需要的读者设立专门的阅览室或是一些具有多重功能的报告厅,以此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开放性能。
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1.图书馆专业论文
2.图书馆管理论文
3.学校图书馆论文毕业论文
4.浅谈现代图书馆资源的开发论文
5.社区图书馆现状与思考论文
6.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划设计论文
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