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创业故事 女人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2 09:21

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正回为如此,你身边成功者的经验显得弥足珍贵。现在的创业已经不是男人的天下了,女人也能闯出一片天,现在请看小编为您精心推荐关于女人创业的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一个女人的创业故事 女人的创业故事

一个女人的创业故事1:蔬菜店有奖卖菜生意旺

今年42岁的李红梅前年下岗后,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在县城开了一家专营各种时令蔬菜的小店。一天,经常光顾小店的王大妈买完菜开玩笑地说:“现在市场上啥都搞有奖销售了,对于我们这些老主顾就没有什么优惠吗?”李红梅当即拿了两块姜,说她今天买得多,这是“赠品”。推托了一番最后王大妈还是收下了,但看得出来王大妈特别高兴。

目送着王大妈远去的背影,李红梅灵机一动:我何不也搞有奖卖菜呢?因为买菜的顾客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家庭妇女和老太太,小奖品对她们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有奖卖菜一定能提高销售额,同时还能活跃买卖气氛,留住更多的老顾客。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几天后李红梅一改菜贩不标价的惯例,把白菜、萝卜、豆角、土豆、蒜苗等蔬菜分门别类,前面摆放好价格牌,菜价与别人的基本相同。又把一块“有奖卖菜,奖品任选”的牌子挂在小店门口上方。买菜金额在5元以上者可以得奖,多买多得,奖品有醋、酱油、洗衣粉等。

一时间,她的小店笑语喧哗,成交踊跃。当天打烊后,李红梅算了笔账,进货成本600元,销售额为975元,除去蔬菜的损耗和奖品成本85元,纯利润290元,这相当于同等规模其他菜贩两三天的利润。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红梅又受到超市会员制的启发,开始模仿着给顾客办理积分卡,积分越高奖品价值越高。此招推出后,更是得到了主妇们的追捧,纷纷登记成为她的会员。就这样,卖菜这个平淡无奇的小本生意,被精明的李红梅通过巧妙设奖、搞积分的经营策略搞得红红火火,批菜由最初每天跑一趟市场改为两趟、三趟,渐渐地成了菜市场的大客户,每月净利润基本保持在5500元左右。

一个女人的创业故事2:外行人建现代化养猪场年赚百万

不懂技术乱指挥 众叛亲离

在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韩洼村,卜海燕的现代化的养猪场里,我们看到了让人忍俊不已的一幕:她正在给猪劝架。那架式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又是劝,又是哄,有温存,也有严厉。2007年,她放弃公职,从一个养猪外行,4年时间变成了河北省龙头企业的老总。

每次卖猪,一般都是300头左右,卜海燕总是亲自上阵。身材瘦小的她,面对几百斤的大猪一点也不害怕,甚至开玩笑说自己像斗牛士。

今年生猪市场行情好,事业春风得意,卜海燕也非常开心。但她还有另一面:“每天我洗脸,摸我脸的时候,就会真的不想干了。我在县交通局上班的时候,皮肤可没这么粗糙。2005年,回乡探亲的所见所闻,让我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养猪可是辛苦活。”卜海燕感慨地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2005年春节雨后的一天,卜海燕带着全家回韩洼村探亲。土路不说,乡亲们家连靠背椅子都没有,就是一个穷啊!家家户户都养猪,为什么还这么穷呢?最终,她找到了原因。

韩洼村是灵寿县有名的养猪专业村,80%的农户每年主要收入就是靠养猪。村民都在圈坑里养,叫连茅圈。祖祖辈辈都这么养。每年都能卖出两三头猪,挣两三百元,好的时候能挣五六百元。

养殖技术落后,能赚到钱吗?当时,灵寿县还没有大型养猪场。卜海燕觉得,在韩洼村建一个现代化猪场,准能挣钱:会养猪的人多,猪源多,来买猪的人多,雇人给我养猪,我自己能轻轻松松做老板。

抱着当甩手掌柜的想法,2006年,卜海燕筹资200多万元,在40多亩的荒地上建起了养猪场。养猪场一建起来,韩洼村就轰动了。村民们说:“我们都认为是县政府大院儿。哎呀,那真是比人住的屋子都好。都羡慕人家。”

卜海燕请来家里的亲戚管理猪场,自己安心回县城交通局上班。每个月卜海燕都会去猪场看看情况:“咱也不懂,看那猪白白胖胖的,挺好。就放了心。可到2006年年底结算的时候,我猛然发现,这一年来,自己不仅没挣一分钱,还亏了30多万元!我就纳闷了。这才想到找当地会养猪人打听。人家问猪怀孕了吗?我说有。说猪怀孕了多少,我把数一说,人家说那差得太远了,不是那么回事。我这才发现,猪场管理不到位,员工没用心。周围的人劝我卖了猪场,我却不甘心。投了那么多资金,一点成果都没有的就卖了,那算是什么呀?我这人做事,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极致。”

2007年1月,46岁的卜海燕放弃交通局的工作,亲自管理猪场。可到猪场的第一天,她就和亲戚闹翻了,闹得最厉害的就是卜海燕的表哥。卜海燕到猪场第一天就把表哥给开除了。

卜海燕的表哥侯三平说:“她这个词语就是,抓管理,六亲不认。我们9个亲戚一起帮忙,你这个连猪都没养过的女人,不认谁啊?谁能服她管啊。她更绝,把我们9个全给辞了。这不是过河拆桥吗?我们就都上门说理。她丈夫也劝她让我们回来,她就是不松口。”

卜海燕说:“猪场要发展,就要专业人才。我知道很多人都等着看我的笑话。没几天,我就重新聘请了一批工人。事实正如亲戚们预料的,猪价最高时我也没挣到钱,还把员工都给气走了,众叛亲离。”

2007年,生猪市场火爆,猪价一度高达10.1元一斤,3000多头商品猪,卜海燕能挣400多万元!这让卜海燕非常上心。2007年12月的一天,突然降温,卜海燕检查猪舍,可刚走几步她就发现了异样:当时屋里的温度才16℃,应该在25℃左右才对。四周的窗户都开着,猪冻得发抖,有点感冒了。卜海燕赶紧找到场长,要把所有的窗户关上升温,可场长却死活不同意。这让卜海燕非常生气。

“为什么不能这样升温,我听课了,老师都是这么讲的,为什么不这样做啊?”四处报班学习过的卜海燕,对自己的养猪技术非常有信心。她指挥工人关了所有窗户。再进去的时候,那里面闷得要死,眼睛根本就睁不开,泪哗哗地往下流。我一看不行了,我就一下通开了。

温度忽高忽低,猪一下子全部生病了,3天死了500多头猪,直接经济损失将近百万元。卜海燕还没缓过神,场长带着10个饲养员不告而别。仅剩下的3个工人,也对这个不会养猪的老板失去了信心。

看着空荡荡的猪场,卜海燕失声痛哭,不知道今后该怎么继续走下去。就在这时,父亲给她说了一句话:“要干必须干到底。”

苦学独家技术 因祸得福

卜海燕重新鼓起了勇气,决定坚持下去。

从那以后,卜海燕就跟变了个人一样。她亲自给猪喂药、打针、清扫猪舍。进来以后一闻,哪儿都是臭烘烘的,想逃过多少次,但是没逃了。2008年,为了学会养猪,卜海燕没日没夜地呆在猪舍里,跟着工人学习。3个人干着原来13个人的活儿,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就连女儿的婚礼,她也只能参加一半。每一次看女儿结婚的录像,她就哭一次。

在猪舍里,卜海燕和工人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儿,硬是在4个月内把自己变成了养猪的行家,并且掌握了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本事。甚至一闻气味,就知道哪头猪拉稀了。她抱小猪的手法也和工人们不同:两个前蹄儿往胳膊上一搭,搂着后蹄儿,它一点儿也不叫,一边拍拍它,它舒服得很。也正是在这4个月里,她重新赢得了员工的信任。

员工侯希峰说:“我来的时候想就干个一两年,现在想在这干一辈子。”

2009年,猪场出栏种猪和商品猪1.2万头,销售额1300多万元。3年来,卜海燕第一次赚了钱。她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了2500多户养殖户。卜海燕现代化的养猪场早就声名在外,她与当地县城最大的生猪经销商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成功之后,卜海燕却常常流泪:“每次回家,我爸都摸着我的脸说,闺女,爸爸没亲够你啊。我每年都亲自带父亲体检,但2009年却疏忽了,结果就那年我爸得了肺癌。他一直是我的偶像,他去世后,我在床上躺了5天,无法下床。都是我的过错!”

养猪行业风险大,极易受市场影响,为了分担养殖风险,2010年,卜海燕贷款800万元,在猪场建设了五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工程,用沼气解决猪场污染,沼渣种植绿色食品。这种绿色生态农业的思路,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

2011年,卜海燕要在灵寿县建立占地3000亩的观光园,开发旅游项目。卜海燕说:“只要到了我的观光园里,就看见灵寿县的一切,我这是灵寿县的缩影。”

一个女人的创业故事3:女子用1年赚下千万家产

她曾是招远一名普通的农家女,丈夫事业非常成功,她完全可以在东郊的别墅区尽享“阔太太”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创业,一年时间拼下千万家业。刘伟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小生意到千万富翁,有时只隔了一层纸,只要找对了方法并付诸行动,拥有遭遇挫折时的那份坚韧,一切都有可能。

丈夫:你疯了,想上天?

刘伟红初中毕业就开始做生意。她在招远开过裁缝店,卖过服装、化妆品。2001年,她随丈夫潘洪成来到了烟台。当时,丈夫事业如日中天,在东郊买了豪华别墅。由于女儿刚出生不久,加上对烟台一无所知,整整一年时间,她没有做什么事,但脑子一刻也没闲着。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随丈夫去东北探亲。一个做面食的亲戚麻花卖得特别好,刘伟红尝过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自己肯定可以做得比这更好吃。人们吃它主要是图“卫生、方便”,麻花原本是在大街上卖,人们看不到它的制作过程不放心,如果把它放进专卖店里,让顾客从橱窗就能看到整个加工过程,肯定受欢迎。

回到烟台她就开始忙活上了。她向面点师傅求教,自己反复试验,味道已经相当不错,但她觉得还是不够理想,决定去北京寻找专家研究配方。

当丈夫发现她正在做的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女人“疯”了!放着好好的“阔太太”不当,却要去炸麻花,这不跟摆地摊一样吗?挣这点小钱还不够丢人现眼的!但刘伟红还是义无反顾地进京请教专家,选定了最满意的配方。

有了配方,店怎么开?怎么能销出去?怎么连锁?怎么加盟?一个初中毕业的女人到书店找了不少经营方面的书来看,从书本上研究肯德基、麦当劳和国内著名中餐连锁店的经营方式。丈夫对她的想法嗤之以鼻:“加盟?你还想上天呢!”

开业当天排长队

2004年3月,在丈夫及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满腹辛酸的刘伟红在烟台大学附近的莱山菜市场上,开出了凝聚着她梦想的第一家麻花店,取名“弘祥”。

她决定走低价路线,以量取胜。由于用料考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麻花,别人卖食品对半赚,她却将利润设定为每根赚两毛钱,打出了“1元1根,买三赠一,买五赠二”的招牌。

小店静悄悄地开张了。店面整洁、明亮,10多个员工身着统一服装,令人耳目一新:麻花也能进专卖店?许多人来看热闹。不一会儿,令人难以置信的场面出现了:窗前竟然排起了长队。

开业当天竟卖出了4000多根,到晚上9点钟才勉强关上门。第二天,人更多,最长的时候排了八九十人。排队让刘伟红伤透了脑筋:排到别人家门口,挡了人家生意,排到路上,又堵了交通。有时,顾客还因为插队打起了架,连刘伟红自己从店里拿麻花出来,都会遭遇一大片“抗议”。?

麻花配方70万不卖

吃麻花要排队让刘伟红的生意很快在烟台有了口碑,不少人找上门来希望加盟。4月份,刘伟红拿到第一个加盟店的9000元钱,她高兴得睡不着觉,把钱放在枕头边,她跟老公说:“你看,我的第一个店,成功了。”丈夫扔给她一句话:“9000元值得你累成这样?”

5月的一天,一个浙江商人开出50万元的高价,要买刘伟红的麻花配方。刘伟红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人是个骗子,要么就脑子有玻。丈夫觉得这人是个傻子。那人却很诚心,十多天来了三次,最后将价格加到70多万。然而就在这十多天时间里,刘伟红在烟台地区的麻花店增加到了十几家,发展势头让刘伟红看到了配方的价值,她决定给多少钱也不卖了。

这个70万元没有卖的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刘伟红手里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价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来越忙,每天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让她应接不暇,她的两部手机一直不停,两只耳朵压得生疼。她没时间洗澡,因为短短的10分钟会有20个未接来电,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电话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到电话就害怕、恶心。她的办公室外面永远排着一大堆等待洽淡的客户……□生意家庭难两全在丈夫潘洪成看来,女人的本分就是看好孩子照顾好家,出去工作也要做点体面的事情。他始终觉得,炸麻花是个下贱行当,跟摆地摊差不多。刘伟红在菜市场卖麻花让他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朋友说他:“快让你老婆把店关了吧。”丈夫出去吃饭都不爱带她,嫌她身上一股油味儿。跟刘伟红在同一小区居住的“阔太太”们揶揄中透着不屑:“哎哟,你怎么干这个?至于嘛!你干一年还不够你家一天的开销。”刘伟红却觉得,只要能赚钱,干什么都可以,生意不分贵贱。

由于刘伟红一天到晚在外面忙,把家里的事都丢在一边,原本要好的两口子经常吵架,吵急了甚至动手,好几次,刘伟红气得跑出去,她说:“我也挣到钱了,你怎么还这样埃为什么我做个事这么难?”潘洪成告诉记者说:“天天吵,孩子一哭,我这火气就上来了,这个家还能叫家吗?”每次两人吵架,女儿都缩在角落里,流着泪看着他们,等他们平静下来,才敢悄悄凑过来拉拉他们的衣角:“爸爸你别生气,妈妈你别生气。”弄得孩子像是得了什么病似的。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4年6月份,焦头烂额的刘伟红声带突然出了问题,嗓子哑得不能发声。潘洪成不得不替妻子接电话。这短短的半个多月,潘洪成受到很大启发,他觉得只要做好了,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大。他改变态度正式参与到麻花店的经营中来。

老父亲被炒鱿鱼

刘伟红的父亲曾经是她样板店的经理,开业一年一个店就赚了22万,但是刘伟红却发现了问题。为了省钱,父亲减少了灯具,舍不得在白天开灯,更让她生气的是,为了节省成本,父亲竟然用非食品专用的“垃圾袋”装麻花,说他,他还振振有辞:“学生买一根麻花,要俩塑料袋,买三块钱的四根麻花,他要四个塑料袋,这一个塑料袋5分多钱,它不浪费吗?”再后来,他一看到刘伟红,就赶快把垃圾袋藏起来,等她一走,他又拿出来用。

因为这些事,她和父亲经常吵架,有几次都把父亲气跑了。更让刘伟红着急的是,一些员工在成了骨干成了熟练工的时候,增加工资也留不住人,走得莫名其妙。后来,她发现原因出在父亲身上,他对员工“看”得很紧,还经常训人,员工特别压抑,影响了积极性。

2005年3月,刘伟红已经不能再容忍父亲的作派,她很正式地向父亲提出:“爸,我今天不是你姑娘,我以总经理的身份跟你说,你回家吧,你被开除了。”她转过身对工人们说:“你们解放了,以后不用再受气了。”解除了经理职务的父亲,被刘伟红打发到仓库做配料管理菜园。

打那以后,刘伟红制定了工作制度,并设了打卡机。她说,工人不是靠人管的,要靠制度去管。

开公司就像生孩子

曾有人出一千万买她的品牌,她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她说,开一个公司和生孩子是一个道理:轻易不要去开创,一旦开创了,就要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养,不是万般无奈,母亲不会舍弃自己的孩子。而怎么做母亲就需要技巧了。

“创业容易守业难”,许多红火的连锁加盟店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她必须时时警醒,不断推陈出新,现在,除了推出蜂蜜小面包外,麻花已经增加了十几个品种。她经常检查各加盟店的经营情况,对不正规经营的店铺进行“停料”制裁。做就要做最好,这是她的一贯作风。

目前,她已在全国各地开了1500家连锁店,无论开在哪里,哪里就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一年多来,靠连锁经营,刘伟红已经拼下了千万资产。这几天,她正琢磨把小麻花做到国外去,和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的合作意向正在洽谈中。

女人创业:真不容易!

为了她的麻花生意,刘伟红付出了太多。一个29岁的女人甚至没有时间为自己买身像样的衣服,永远是一身黑衣,“五一”时还穿着冬天的棉马靴,直到前段时间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才匆忙买了一条红披肩勉强上镜;由于长期的奔波,她的腿肿得像牛腿,双脚起了成串的泡,磨破了,化脓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不得不两次去医院动手术;长期的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导致内分泌失调,脸上起了成片的红疙瘩,当朋友笑称她看上去像39岁时,她心里很难过。但她没有办法停下来,用她的话说“上了套”了。回想自己吃过的苦,刘伟红说,真的没有勇气重新来一次。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关上手机,睡上一大觉,然而这根本不可能。

采访结束时,刘伟红带记者参观由她亲自经营的位于莱山菜市场内的样板店。她的麻花店,在杂乱的市场中颇有些“另类”,店面布置得古色古香,井然有序,里面传出悠扬悦耳的葫芦丝乐曲。当她沿着长长的过道走过去的时候,我注意到周围店铺里投向她的复杂的目光。我有一种感觉:从小生意到大生意,有时真的只差一步。

女人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成功女人创业故事

2.四名成功女性的励志创业故事

3.女性的创业故事

4.年轻女性创业故事

5.女人成功创业故事

一个女人的创业故事 女人的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