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
随着考试的来临,你做好期末的复习准备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目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一)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字注音并释词:
⑴一切都证明这个隽永和风趣的神话是很有道理的。
隽永( ):
⑵它要随自己的喜好在水面游弋,到岸边小憩。
游弋( ):
⑶看见天鹅那么雍容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和自由。
雍容( ):
⑷沿着岸边踯躅,在高岸下栖息,藏匿在灯心草丛中,深入到最偏僻的湾汊里。
踯躅( ):
2.在作者眼里,天鹅具有怎样的外表和怎样的性格?
外表:
性格:
3.最后一段中体现了作者对 (自然美 艺术美 建筑美)的热爱,从作者对天鹅的赞美中也可以看出这点。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喜爱天鹅,不是因为它的形态,而是因为它表现出来的美德。
B.自然界只有天鹅死前为自己唱挽歌。
C.人们应当成为动物的朋友,才能享受与天鹅相处的乐趣。
D.由于对天鹅的偏爱,影响了古希腊人的想像力。
5.文中“它不在人们所能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
A.解说“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B.说明天鹅不易驯养。
C.赞美天鹅威武不屈的精神。
D.歌颂天鹅追求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美德。
6.第一段中说“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这“根据”是什么( )
A.因为天鹅面目优雅,形态妍美,天性温和。
B.因为天鹅不同凡俗,令人们感到舒畅和陶醉。
C.因为天鹅是人人喜爱、欢迎、欣赏的一种鸟。
D.因为天鹅高贵而柔和的优美是大自然赋予的。
读选文,回答问题:
天鹅面目优雅、外形美丽,这同它温柔的本性是一致的。看见它的人都赏心悦目,它所到之处都增色生辉;人们喜爱它,欢迎它,赞美它,其他种类的动物都不配得到这样的荣誉。……
看见天鹅那么雍容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和自由,我们不仅应该把它当作禽类中最好的航行家,而且应该把它当作大自然向我们提供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它高昂的脖子、圆润的胸脯,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宽敞的腹部仿佛是船底;为了航行的便利,它的身体往前倾斜、越向后抬的得越高,最后像船尾一样翘起;它的尾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舵;双脚是宽大的桨;而它半张的巨大的翅膀微微鼓涨着,这就是推动这条活的船舶前进的帆,它们把船和驾驶员一起推着往前航行。
……
天鹅兼有天生的丽质和自由的品性,它不属于那些我们可以强制和禁闭的奴隶之列。它是我们湖沼的自由的居民,它只在享有充分独立、毫无被奴役、被囚禁的感觉时才愿意在那儿逗留、居住;它要随自己的喜好在水面游弋,到岸边小憩,往返于湖心和湖岸,沿着岸边踯躅,在高岸下栖息,藏匿在灯心草丛中,深入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终止它孤独的漫游,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与人为伴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是它的客人或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7、作者把天鹅比作“最好的航行家”,说说文章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8、请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你对天鹅的印象。
9、天鹅选择居住地的条件是什么?
10、“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是它的客人或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从短文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天鹅具有什么品性?
11、你从天鹅的品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2、人们喜欢天鹅,那么怎样才能使天鹅来到我们身边呢?
第二部分:
48年前,哀牢山的朝霞把我从另一个世界迎到了一个多鸟的山寨。从小,母亲就用包头带把我拴在她背上,带到地里去栽旱谷。父亲一手掌着牛缰绳,一手扶着犁耙,大声地唱着即兴创作的山歌:
牛头上挂着日头
牛肩上架着弯担
牛脚下翻着土地
走啊!走……母亲不出声,怀抱着拌入干畜粪的谷种箩,在父亲犁出的地沟里点播……大群的山地雀像五光十色的花朵从太阳的光轮里扑来,站在土垡上和父亲赛歌……
那一幅人鸟同乐的场景,使我从小就爱上了鸟。
刚上小学,我养了一只斑鸠,走到哪儿提到哪儿,爱不释手。
山寨周围多的是黄泡果、黑泡果、酒醉果。清晨,鸟儿们飞到这里,歇在树间和藤蔓上引颈啄食,尾巴一点一点,啾啾欢叫。它们潜心于各自的饮食世界,没有谁去打扰它们。我把鸟笼提到黄泡树林,让笼中鸟儿与那些自由的鸟儿们同乐。
不料有一天,当我去收鸟笼,它被砸坏了,一地的斑鸠毛,其间夹杂着斑斑血迹。我知道,那是一只野性未泯的家猫造下的孽。
与我朝夕相处了3年的斑鸠鸟,就这样突然离开了我,一阵悲痛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既然我想给那斑鸠鸟儿自由,为什么不把笼子门给它打开?我责怪自己。
自那以后,我的生命与情感系在了那只斑鸠鸟上。哪怕离开家乡再远,我都永远听得到那来自哀牢山寨的鸟鸣声……
13、“我”为什么会爱鸟?
14、“我”爱鸟体现在哪些地方?
15、斑鸠鸟死后,“我”还爱不爱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6、“既然我想给那斑鸠鸟儿自由,为什么不把笼子门给它打开?我责怪自己。”你怎样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第三部分:
18.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曲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19.下面这段文字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
20.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你也许已经上了大学。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接待外国观众:
接待中国运动员:
21.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二)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国别)昆虫学家。著有 一书。
2.有人称赞法布尔“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来描写蟋蟀。
⑴
⑵
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⑴我看见它用它那有两排锯齿的有力的后腿在( )(蹬 踢 蹬踢 踹),把挖出的土( )(踢 踹 蹬 蹬踢)到身后,呈一斜面。
⑵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 )(淳朴 朴实 简朴 纯洁)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 )(质朴 淳朴 朴实)欢快又是多么的和谐呀!
4.体会作者的写法:
⑴写蟋蟀的歌唱,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众多蟋蟀声音的洪亮,请写出这个比喻句。
⑵为了突出蟋蟀发声器的高级,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
⑶为了突出蟋蟀声音的亮度,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
5.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6.作者笔下的蟋蟀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一说。
第二部分:
(一)
无论乡村或城镇,几平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究其原因,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边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隙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两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二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槽踏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时,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害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7.第二段概括介绍了麻雀的哪些特点?
8.科学家认为麻雀是“比较聪明的”,这种说法有何根据?
9.选文中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麻雀的功过?(请概括回答,每例不超过10个字)哪一个事例是从反面加以说明的?
第一例:
第二例:
反面事例:
10.从第四段内容看,麻雀应该受到保护还是捕灭,作者持什么观点?哪些话可以看出?
11.综观全文内容,“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麻雀)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一句中“消灭杂草的能手”是否多余?为什么?请阐明理由。
(二)
面临灾难的蚂蚁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能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却已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
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非凡表现,尤其令人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在那年洪水暴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像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了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1969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水中。但只要蚁球能靠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的蚁球。那是蚁球里层的英勇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
中国有句老话:“驼负千斤,蚁负一粒。”讲的是从自身重量来看负重的力量,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过骆驼的力量。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在了解到蚂蚁面临灾难时的无私和智勇之后,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小小的蚂蚁,能给人多少启示?
12.在科学家的两次实验中,蚁群的反应和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
13.体会“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一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15、“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其中“这些”指什么?为什么“黯然失色了”?
16、文章中表现出的蚂蚁所具有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三部分:
17.与下面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项是( )
故乡是我脐带脱落之地,故乡是我摇篮停放之所,故乡有我童年永难磨灭的记忆,故乡有我永难忘记的亲人。我的根生在故乡,我的苗长在故乡的土壤上。
A、故乡啊,谁没有过我这样的经历?
B、这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C、故乡啊,我怎能把你忘记?
D、故乡啊,我为你而自豪!
18.把下面五个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逻辑性强的话。
①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工作中去,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满怀信心谱写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②不要以为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天上就会掉下馅儿饼来。
③启动西部大开发必须真抓实干。
④如果不抓紧活动、规划,项目再好都等于白搭。
⑤西部大开发的启动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顺序是 .
19.把漏掉的一句补还原处。
①只有虚心的承认错误、缺点。②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③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④从而逐步掌握规律,⑤取得胜利。
为使语意连贯,句子“并且改正这些错误、缺点”应放在第 句前面。
20.仿照下面的例句造句,话题不限。
例句: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造句: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