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
教师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时,准备好了学生们的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汉朝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汉高祖 ② 汉武帝 ③ 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2、西汉第一位皇帝和最有作为的皇帝是
A 、汉高祖、汉武帝 B、 汉高祖、汉文帝
C、 汉文帝、汉景帝 D 、汉文帝、汉武帝
3.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这最能说明汉武帝 ( )
A.独断专行 B.重用人才 C.勤政爱民 D.同情下层人民
4、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是刘邦对以下历史经验的总结
A.吸收秦亡教训 B.实行“马上治天下”
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5、汉重视‘以德化民”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 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 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7、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8、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大学 B.儒学 C.郡国学 D.太学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者是
A 、 主父偃 B 、董仲舒 C、 萧何 D 、张良
10.下列关于两汉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和汉明帝都曾大规模治理黄河
B.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村几乎家家种植桑树
C.两汉时北方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植水稻
D.西汉的都城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
11.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称为 ( )
A.街 B.市 C.坊 D.场
12、现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在设计徽标时,都参考了内方外圆的造型,该造型与下列哪种古钱币外形相似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钱 D、圆形方孔钱
13.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 )
A.耧车
B.二牛抬杠
C.水排
D.提花机
1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中的“单于”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
A.蒙古 B.吐蕃 C.匈奴 D.契丹
15.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汉国力的强盛 B.匈奴的分裂
C.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 D.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
16、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
17.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汗三军。”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
A.汉与蒙古 B.汉与突厥 C.汉与匈奴 D.汉与吐蕃
18.x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元朝
19.请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出以下的历史事件( )
①甘英出使大秦 ②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③ 班超出使西域 ④大秦派使臣来到汉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20.西汉以前,x疆地区人不会开凿水井,后来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B.昭君出使西域之后
C.张骞通西域之后 D.西域都护设置之后
2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路?( )
A.西亚和欧洲 B.日本 C.东南亚 D.朝鲜
22、导演在拍《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在告别场景中不应摆放的道具是
A.葡萄 B.铁剑 C.麻布 D.刺绣
23.小王到小林家做客,桌上摆满了葡萄、核桃、石榴、苹果,小林说:“这全是张骞通西域的功劳啊!”小王说;“有一样不是哦!”你认为哪一样不是从西域传来的?( )
A.葡萄 B.核桃 C.石榴 D.苹果
24.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做法最大的不同方面是 ( )
A.开发边疆地区 B.对待匈奴的态度 C.政治制度 D.对待儒学
25.在中国,人们常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并把这句话同中国传说中的四大美人联系在一起。你知道形容王昭君的是哪个词吗?( )
A.沉鱼 B.落雁 C.闭月 D.羞花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习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