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容及书法作品欣赏
挥毫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良方,心情好时乐在其中,心情低潮时大笔一挥,自能去忧解闷。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历史内容及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历史内容:汉代书法家介绍
东汉以后,植长书法艺术的书法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两汉时期,长于书法的书佐、书史等大多没有留下名字,而一些著名文人则因搜长书法而闻名于世,西汉时期比较著名的就有陈遵、张敞、严延年等。到东汉,随着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著名书法家越来越多.东汉时期长于书法的名家大都同时是著名的学者,特别是古文经学者,如班固、严延年、徐干、许慎等,东汉晚期才出现部分专业书法家。
汉代有多位帝王妃殡长于书法.如汉元帝就“多材艺,善史书”。(《汉书·元帝纪赞》)汉成帝许皇后、汉章帝窦皇后、汉和帝阴皇后、邓皇后、汉顺帝梁皇后等也都善长书法。上层统治者对书法的爱好对全社会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东汉时期士民习书的风气超过西汉,各级官署善于书法的令史、书佐数量庞大,不乏出色的书法家。如《华山庙碑》的书写者郭香察、《惠安西表》的书写者仇靖、《郙阁颂》的书写者仇绑等都是书佐一类人物,其他汉碑的书写者也都是书佐或令史,可见其书法水平之高。汉代的许多书法家虽然没有可靠的书迹传世,但史书中有关他们的记载是比较可信的。
书法作品欣赏:
扬雄(前53一公元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和文字学家。传世文学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校猎赋》等。仿《周易》著《太玄》,仿《论语》著《法言》。文字、语言学著作则有《方言》、《训纂篇》等。《训纂篇》是以古文篆书写成,著名学者刘欲的儿子刘菜曾跟从扬雄学习古文奇字。
陈遵(生卒年不详),字孟公,西汉末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官至京兆尹,封嘉威侯。陈遵长于尺犊,善书法,所作尺犊,人皆收藏以为荣幸。(《汉书·陈遵传》)
刘睦(?-73),汉光武帝刘秀侄子刘兴之子,嗣封北海王。范哗《后汉书·宗室传》载其“善史书(即章草),当世以为楷则。及寝病,(明)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犊十首。”可见其对刘睦书法的喜爱和尊重。
卫密〔生卒年不详),字次仲,东海人。官至给事中。修古文之学,善文章,曾撰《尚书训指》。师从于当时著名古文经学家杜林。杜林、卫密等人之善篆书,恰如清代小学家都善长篆书,因研究文字之学而浸淫其中日久,超于常人。
曹喜(生卒年不详),字仲则,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汉章帝建初中为秘书郎。善篆书和隶书。蔡邕曾经称颂曹喜于建初年间以善于篆书而著名西晋学者卫恒也认为曹喜善篆书,和李斯稍有区别,邯郸淳以曹喜为师,颇能得其神韵。韦诞师法邯郸淳而不及。曹喜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书家多效法之。
杜操(生卒年不详),字伯度,京兆杜陵人,西汉名臣御史大夫杜延年的曾孙,汉章帝时曾任齐国相.善草书,笔力雄峻,点画硬瘦。后来崔缓、崔A父子也长于草书,而点画肥厚。张芝向他们学习,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晖)、赵(袭)有余”。
崔瑗(78-143),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官至济北相。文章盖世,有当世盛名。善章草,师于杜(操)。南朝学者袁昂《古今书评》谓崔缓的书法“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王隐称之为草贤。又妙于小篆。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崔玻的书法“章草人神,小篆人妙。”当时与杜操齐名,世称“崔杜”。传世书法文章有《草书势》一篇。
崔寔(?一约170),字子真,崔瑗之子。官至辽东太守。著名学者。善草书,有父风。蔡邕 (133-192),字伯啥,陈留困(今河南祀县)人。仪容奇伟,博学多能,妙善音律,明天文、数术、灾变。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P-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禅等一起主持了《熹平石经》的刊刻工作。光和元年(178)因上书陈述灾变以论朝政阙失,被诬陷流放,又亡命江海,前后达12年。董卓专政,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蔡琶深表同情,被司徒王允收付廷尉治罪,死于狱中。
蔡邕搜长书法,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号称独步古今。又创造飞白书,精妙绝伦,名重于世,一生又为人撰写了大量墓志铭,所以东汉末年的许多碑刻都被后人附会为蔡琶所书,其著名者如《华山碑》、《郭有道碑》、《夏承碑))、《娄寿碑》、《刘熊碑》等。一些书论文字也附会为蔡邕,所作,如《笔论》和《九势》等。但除了《熹平石经》中的部分作品可能为蔡A所书之外,其他均不可靠。刘德升(生卒年不详),字君嗣,颖川(治今河南禹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动于汉桓帝、灵帝期间。前人多认为行书是刘德升所创,风流婉约,独步当时。汉代末年著名书法家胡昭和锺繇都学习刘德升,而自出新意,名于后世。
师宜官,南阳人。生平事迹不详,鸿都门学著名书法家之一。晋·卫恒《四体书势》:“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埃其饮足,削书而退。”可见其自视甚高。相传书写有《耿球碑》,今天已不可见。
梁鹄,字孟皇,安定(今甘肃镇原)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之法,魏武帝曹操非常看重梁鹄的书法,常将梁鸽的书法悬挂到帐中以观看揣摩,认为胜过师宜官。当时的宫殿题署多出于梁鹤之手。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邯郸淳善写小字,而梁鸽则善写大字,当时都非常有名。由以上所列可知,东汉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飞跃发展,各体皆备的时期。除了篆、隶之外,章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已向今草过渡,行书虽没有墨迹传世,但有关刘德升的记载说明行书已初见端倪,东汉末期的隶书已逐渐开始向楷书的过渡.在章草向今草过渡中做出贡大贡献并有书迹传世的是张芝.
张芝,字伯英,酒泉(今甘肃洒泉)人,东汉名将张奂的长子。曾多次被朝廷徵辟,都不应召,当时被称为“张有道”。张芝尤其擅长草书,学崔瑗、杜度,家中的衣帛,必先书写而后染色。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则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为世人所宝爱,韦诞称之为“草圣”。
相传张芝是今草书法的创立者,唐代学者张怀瓘在《书断》中形容张芝的草书艺术“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至于蛟龙骇兽奔腾拿攫之势,心手随变,窈冥而不知其所如。”“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芝的书法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王羲之便曾努力学习过张芝的书法,并对张芝的艺术十分钦佩。南朝宋·虞龢《论书表》曾经引用王羲之的话说:“顷寻诸名书,锺(繇)张(芝)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又说:“吾书比之锺、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东晋以后,人们将张芝和锺繇、王羲之、王献之并列,并称“四绝,。南朝梁·庚肩吾《书品》将张芝与锺繇、王羲之三人并列为上之上,并说张芝的书法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锺(繇)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羲之书法工夫不及张芝,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锺繇.,而工夫过之。历代论书法者,对张芝草书都称颂备至。张芝传世作品极少,唐代初年褚遂良已经说“锤、张之迹,不盈片素。”历代丛帖中所收录的张芝草书作品大都为后人伪造。如宋刻《淳化阁帖》中就收有传为张芝书写的《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帖》等数帖。其中《秋凉帖》为章草,《二月八日帖》略带章草意味,其余则类于后世之狂草。张芝还有一些弟子,包括姜诩、梁宣、田彦和与韦诞等,在当时也有很大的影响张芝的弟弟张昶字文舒,也以善写草书著名。张昶是东汉晚期的著名学者,曾为《史记》作注。庚肩吾《书品》将张R与崔玻、杜度、师宜官、王献之并列为上之中。但其作品已不可见。
历史内容及书法作品欣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