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青春励志故事精选
正值青春的我们都会想要找一些关于名人青春励志的故事来看看,那么名人青春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赢在拐点
他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煤矿老板,母亲是全职太太,有一个好学上进的姐姐,而他则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15岁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父亲患上重病,每天的住院费高达一千多元,家中的积蓄日日见少。一年后,家中的日子难以继续,父母再三考虑后,沉痛的决定让他辍学,而供成绩优异的姐姐继续读书。
直到那一天,他才知道,自己早该结束混世魔王的日子。他才16岁,勉强到法定用工年龄,多年少爷的生活使得他没有一技之能,找了好多工作,苦口婆心的希望有人聘请他,但是没有一家愿意收留毫无所长的他,直到最后才勉强找到一份帮厨的工作。
从此,洗菜、配菜、传菜、拖地和清洁柜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累死累活一个月到头,他拿到手的只有微薄的一千多元薪水,想想一年前还是一个每月有着三千元零花钱的少爷,鼻子就一阵酸楚。如今,他还要省吃俭用,把余下的钱留给姐姐做生活费。为了能够节约更多的钱,他在北京潘家园的地下室租了一间只容一人的房子,房子在地下室三层,潮湿阴暗,打开门就是一股死老鼠味,床铺乱糟糟的,没人搭理。
一干就是4年,转眼长成20岁的英俊青年,他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后厨。可怜巴巴的薪水难以让家庭富足,而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使人看不到希望。于是,他揣着兜里仅有的1100元,炒了老板的鱿鱼,来到公主坟一家耐克鞋店做导购。
日子不温不火的流去,直到一天,幸运来敲门。那天,天气晴好,他正在给一位顾客仔细介绍鞋子的颜色、款式和质量,裤兜里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起来,掏出手机一看,是一模特朋友来电,本想打个招呼说“忙”,就挂断。谁知,接通键一按,模特朋友就在那边着急的说:“我今天接了两个活儿,时间无法排开,你身材和形象都不错,你来试下吧。”
他一下子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是机械的在电话这头回答:“好,好,好,我记住时间和地点了,你放心。”
直到电话挂断三分钟后,他才着实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他立刻向店长请了假,回去自己的小窝梳洗打扮,隆重准备即将到来的面试。他准时来到面试现场,对方只给了一分钟的演绎机会,只问了一下他的名字,然后就让他走台步。虽然就几步,他却极其认真地走好每一步,即使每一步看起来都不标准,最后也落选了,可是,他的认真和良好的形体给经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意要了他的手机号码。
这次不成功的面试,让他年轻的心无法安放在耐克导购的位置。他告诉自己,要做模特,要做名模。于是,他买了好多模特入门的书和下载了很多优秀的模特表演视频。一下班,回到自己的小屋,就闭关修炼。
一周后,幸运之神再次降临,这位经纪人给他电话,让他来试镜。这一次,对模特行业有了认知的他,在闪光灯下,不再胆怯,努力演绎着他对服装的领悟,他把模特赋予服装的灵魂真正的展现出来,再一次征服了经纪人,也征服了在座的评委,面试成功,他得到兼职模特的工作。
他抓住每一次走秀的机会,每一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他化妆完毕后,一直站着等待自己的演出。一旁的助手说:“离上台还有时间,你坐下休息五分钟吧。”他说:“我担心一坐下,衣服就会出现褶皱,影响了整体走秀效果”。
一旁的经纪人刚好听到他说的话,认定这位对服装和演出如此珍惜的年轻人,坚持下去,成功指日可待。只要有走秀的机会,经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走成了国内首席男模,他走上国际舞台,成了登上国际米兰时装周的第一位中国人,然后又从国际舞台,走向《爸爸去哪儿》,一夜把他推到了荧屏前,他成了80后众多年轻父母的楷模。
他就是家喻户晓,从少爷沦落到帮厨,又从帮厨走向国际名模的张亮。
他成了众多媒体追逐的对象,面对媒体,他坦然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赢在拐点的人。”
他的话音一落,就引来热烈的掌声,那掌声蕴含着一种赞美:“张亮就是那个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赢在拐点的人。”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只有科比才能生存
对于NBA来说,这是个告别的季节。一拨又一拨球员带着落寞离去。有人会说“下季再见”,有人则说“永不再见”。
科比·布莱恩特的告别来得有点儿早,而且是以0∶4被横扫这种猝不及防的方式。
科黑们心花怒放,诅咒这个讨厌的家伙从此一蹶不振,科蜜们尽管憋屈沮丧,却100%地坚信:下个赛季他一定还会杀回来。
科黑们,对不起,或许这次错的还是你们,因为科比是NBA头号胜利偏执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科比这样的偏执狂不允许失败,遑论这样的失败。
科比到底偏执到什么程度?我曾听过一个江湖段子:当科比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他就拉着爸爸乔·布莱恩特的队友布莱恩·肖比试定点投篮。小科比哪是职业球员的对手,屡屡哭着鼻子败下阵来。不过这可害惨了肖,因为小科比极其偏执,非要获胜一次才能罢手。肖后来回忆说,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故意输给小家伙。
2009年,科比终于收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枚总冠军戒指。另有一个段子与此类似。1989年,科比只有11岁。有一天,科比缠着肖不放,非要和他单挑。那时候肖已经参加了NBA选秀,架不住小科比撒娇发嗲,同意比试一下。结果……结果小科比赢了。令肖哭笑不得的是,小科比从此不管见了谁都会以此炫耀。“一个11岁的孩子而已,我根本就没当回事,”肖回忆道,“不过,他真是认真得无法想象。而且,不管和谁比赛,他总是觉得自己能赢。”
呃,关于科比,类似的故事你是不是听过很多?和小女儿玩牌都会耍赖;和费舍尔比试投篮,自己投丢后一巴掌把人家的投篮扇飞;公开大骂自己的老板是傻瓜;球队战绩不好点名要求换掉队友……
他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哪怕活到80岁也能赢球。如果不是这样,他早在“强奸门”后全世界的唾骂声中消失了。如你所知,科比没有像伍兹那样一蹶不振,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回了一切。和那次被全世界放逐相比,这次的失败又算什么呢?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做事费力的钱斌教授
钱斌做事总比别人费力。
读初三的时候,他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为了应付中考,他便背化学参考资料。考试时,居然还真的遇到了一道和资料上一模一样的题目,他能一字不漏地将答案写下来。但中考成绩揭晓后,他的化学仍然不及格。读高中时,由于十分刻苦,他的成绩还马马虎虎过得去。父母的希望、老师的希望和自己的希望却在高考之后落空。他离分数线差2分。万幸的是,当时出台了一个“定向”的录取制度,师范类学校可以对签约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学生降分录取。由于这项“优惠”政策,他才连滚带爬地跨进了一所师范大学的门槛。
十年后,钱斌考研究生。导师打算录取五人,他考了第六名。极具喜剧意味的是,排在前面的一位考生不知何故放弃了入学资格,他以“补缺”身份获得了读研机会。研究生别人读三年,他读了四年,才勉勉强强毕了业,尽管他比任何一位同学都要勤奋,别人在周末花前月下地谈恋爱,他仍宅在寝室里读书、做题。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去考博,连考三次才如愿以偿。那时读博两年拿到学位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他一直折腾了七年零两个月才熬出了头。他拿到博士学位时,已年届不惑。他的同学发财的发财、升官的升官、成名的成名,只有他除了一纸文凭,什么也没有。在他读博的大学里,一提起他,几乎无人不晓,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他的博士开题报告,曾做了23遍才得以通过!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让他在校园里名声大噪。
就是这样一个愚拙的人,却有一个令人惊骇的梦想——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为全国观众讲授他最喜爱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一次偶然的机会,钱斌认识了“百家讲坛”的一位叫马晓燕的编导。马导告诉他:想上“百家讲坛”,首先要学会在镜头前像一位主持人那样侃侃而谈。
马导的话其实是一种婉拒,没想到,钱斌却当真了。从此他开始练习演讲,妻子帮他拍摄演讲视频,他挑了比较满意的几段由网上发给马导看,马导看后忍俊不禁,连连摇头。可他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在马导指导后又继续练习……当有一天,马导看到他传来的第73份视频时,忽觉眼前一亮,她感觉那个曾经笨拙滑稽的演讲者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她对他说:第一关你过了,但第二关难度更大,你必须能够把《梦溪笔谈》讲得深入浅出,能让一名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听懂并且乐意听。
一部科学巨著讲深可能比较容易,但要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绝非易事。他想了—个办法——写一段就读给妻子或同事的孩子听,如果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结束后还想要他继续往下讲,稿子就留下;如果他们听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就重写。他还把写好的稿子传给马导看,请她提意见,然后再修改。就这样,每一讲大约修改了三十几次。全部十讲修改了三百多次,总计几千万字。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用脑用眼,他曾经短暂失明、头发几乎掉光。
终于有一天,马导邀请钱斌去北京试讲。当他站在令人眩晕的镁光灯下,面对黑乎乎的摄像机镜头时,他感觉有点紧张。不过他很快平静了下来,他对自己说,我做了那么多努力,做了那么充分的准备,我怕什么呢?接下来,他找回了在家演讲的感觉,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他后来甚至将讲稿放到一边,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一下子把现场听众引入了由他创造的精神世界里。下了讲坛,马导微笑着迎接他,说了一句:“钱老师,要不你回去再准备后面的稿子吧?”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
一个曾经愚拙得可笑的人,如今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千年一笔谈”的钱斌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我是一只笨鸟,飞得不快,但能不停地飞、拼命地飞,总有一天能攀上生命的最高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精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