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14:14

通过归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类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从而希望能够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伴随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诸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涌现出来。通过归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类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从而希望能够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等教育;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25-02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在改革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精英化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经历了蜕变的中国的高等教育,扩招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使本来已经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更加白热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各种西方价值观念的进入,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人际关系、求职就业等领域的心理冲突和压力不断增大,由此而引发的自杀、相互伤害等大学生心理问题时有发生,它对学校、社会及家庭都造成了惨痛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有效地制定对策,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问题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类型[1]

1.自闭型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考上大学后便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环境的改变,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交环境等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二是现实和理想的反差,如学校没有想象中的完美,专业没有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等等,这些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失望感、自卑感或孤独感,不想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了一些学生情绪的波动和低落。他们往往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下去,就会相继出现神经紧张、失眠等多种焦虑并发症,甚至严重时表现为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弱,很难与周围的人发生正常的沟通行为,产生了自闭的现象。

2.焦虑型心理问题

首先,大学生活中开始注重培养协调、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学校有诸多学生社团,丰富的课外活动,一些大学生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和参加活动之间的关系,平时忽略了学习,以至于考试时熬夜突击,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逐渐对所学专业产生反感, 对上课开始厌恶,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再有,一些大学生对于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其进入大学后,一时不知如何安排学习,而且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也是其不适应的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学生认为考入大学,即万事俱备,只等毕业,放松自己,导致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造成多门挂科的现象。在这些情况下,大学生心中往往充满困惑、忧郁、痛苦,容易产生强迫、焦虑等心理疾病。

3.幼稚型心理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情感方面和对待性问题方面。由于大学生基本上成年,渴望交友恋爱,憧憬美好的爱情。但由于心理不完全成熟,生活阅历欠缺,对恋爱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经济上尚未独立、个人未来发展不确定,因此经常出现一些恋爱问题。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在恋爱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涉及到对性问题的想法,往往很敏感也很朦胧。这也是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4.不平衡型心理问题

当代高校普遍实行缴费上学,许多学生经过高考进入高校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问题。较高的学习费用,不小的个人生活开支,使许多家庭的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压力。再加上一些同学间不正当的攀比之风,这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大学生心理上背负更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5.社交恐惧型心理问题

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就显的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重新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临着一个重新认识别人、确立新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与低年级学生相反的是,一些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同一个寝室的同学,随着彼此交往的加深,个人的各种生活习惯逐步暴露,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矛盾,而彼此又不能找出妥善的方法加以解决,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由于寝室内部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开始惧怕回到寝室,心理上拒绝回到集体,形成了人际交往障碍。

6.烦躁型心理问题

大学的逐年扩招,造成了毕业生的高速膨胀,使大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去向产生了困惑。无论是考研面临的激烈竞争,还是找工作难的严峻形势,都给高年级的学生带来了压力,由此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迷茫、失落、压抑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因得不到及时的调节,而产生了心理问题。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常常出现烦躁、坐立不安等表现。

7.网瘾型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际等而形成网瘾症。学习成绩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比例较高,他们往往不喜欢学习,感觉精神空虚,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才能找到自信[2]。网络沉迷群体具有以下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喜欢独处、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孤僻抑郁、敏感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环境改变后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差距。[3]对于所经历的社会环境的改变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对大学生活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又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于是,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大学生自我认识体系不健全。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部分都与自我认识体系不健全有关。由于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认识事物能力较差等原因,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等。当需要独立处理各种问题时,这些缺陷就成为适应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也就必然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

3.大学生的处事技巧策略欠缺,不够成熟。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生活事件的应变能力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但是在解决问题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急状态,从而导致心理障碍[4]。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建议

1.开展入学教育和进行心理健康普查[5]。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要从大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在进行学前教育时,要对新环境下新生所要面临的思想、生活、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说明,使他们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要对新入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其目的是让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和监控,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高等学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适应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用书以及教师参考材料、指导纲要、实施要点和活动设计,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针对某一阶段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现象要及时的总结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3.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诊所或者咨询室。该机构要有专门的心理老师负责。心理老师要根据辅导对象问题的相似性, 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解决大部分学生面临的发展、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其本身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的专业服务。

4.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提高其个性心理品质,进一步培养其顽强意志。还要使学生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会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要做到豁达大度、遇事冷静, 并且能够进行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都能很好地处理,为实现理想处处能表现出进取精神[6]。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等学校要建立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学生能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天赋和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奋发进取。

6.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培养大学生形成自我调适心理支持系统,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素质拓展等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耐挫折训练,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培养他们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7.全社会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大环境。结合当前实际,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制定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到中西部较贫困地区的就业政策,分流大学生就业去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媒介舆论应更多地从积极角度报道毕业生当中自主创业、在平凡岗位上取得成功人士的例子,引导大学生拓宽就业思路,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参考文献:

[1]楚岭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126-127.

[2]柯惠新,郝向宏.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2009)[R].北京: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2010.

[3]胡珊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82.

[4]段青青.高等专科学校“贫二代”学生的心理问题探析[J].考试周刊2010,(37):201-202.

[5]姜海燕.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透析与教育对策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66-67.

[6]海莉花,廉永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1-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