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电影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1 21:20

法治微电影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在于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在于惩恶扬善,给受众以正反两方面的警示和启示。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法治微电影探析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

法治微电影探析

近两年,伴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法律意识的提高和行业微电影的大力发展,法治微电影异军突起,在全国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治微电影大赛,像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法治微电影大赛、苏州法治微电影大赛、昆山法治微电影大赛等,吸引了大批微电影创作者和法制工作者投身其中,并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法治微电影作品。

所谓“法治微电影”,是讲述普法领域的人和事儿,以普法传播为目的的微电影,是行业微电影的一种。

目前,法治微电影在法治传播专业领域和微电影领域,都已初显影响力。

一、法治微电影的个性特征

法治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分支,具有微电影的共性,比如讲求创意、故事短小精悍、形式比较灵活、创作手法多样等,此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具备法理点

所谓法理点,是与法律法规直接相关的内容核心点,比如当事人触犯了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应当受到什么处罚和惩罚,具有什么权利义务等,法理点不同于伦理道德。法治微电影不同于其他微电影,它的故事是围绕着法理点来展开的,故事中的法理点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

比如有一部法治微电影,就是围绕着“商品经营需要开具发票”的法理点来叙事的:

一个商店老板,以种种借口不给顾客开发票,他的儿媳是一个税务工作者,主张给顾客开发票,两人产生了一些矛盾冲突。后来,商店老板进了一批货,发现是假冒伪劣,就去找人家退货,但因为当初没开发票,自己没有证据,人家不承认,这个老板只能自认倒霉。最终,在儿媳的影响和进假货的教训中,商店老板转变了思想,主动给顾客开起了发票……

这部微电影就是围绕着税务法规中――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间,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这一法理点来做文章的。

(二)具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法治微电影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在于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在于惩恶扬善,给受众以正反两方面的警示和启示。

比如,有一部讲述警察帮助吸毒青少年的微电影:一个吸毒青年从戒毒所出来后,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顿,女友也离他而去。在民警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工作,逐步走上了人生正轨。影片中,青年毒瘾发作时的痛苦、丧失理智后的疯狂、生活的无助、爱情的无奈,都给广大青少年以警示和启示――一定要远离毒品;而故事的结尾,毒贩子被公安干警一网打尽,则具有惩恶扬善的意义。

(三)不失人文关怀

法网无情,法治微电影看上去有冷冰冰的感觉;其实不然,好的法治微电影具有人性的光辉、人情的温暖,不失人文关怀。

法治微电影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执法者和普通百姓的“鱼水关系”上,也体现在普通人那种温暖的情感上,比如,有一部关于亲子鉴定的微电影:

夫妻两人吵架,丈夫怀疑孩子不是亲生的,要做亲子鉴定――这本是气头上的事儿,但当亲子鉴定结果出来时,丈夫发现孩子竟然真不是自己亲生的。要是这桥段放到别的故事里,故事的发展一般是丈夫拿着鉴定书去找妻子,最终两人吵闹、离婚。但在这部微电影中,丈夫却犹豫了,他想起了跟孩子相处的四五年时光,两人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想起妻子也坦白地告诉他,自己并非有意背叛,当初怀上这个孩子是出于无奈……。最后,丈夫下定决心,隐瞒事实,接受这个孩子。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不受影响,丈夫用一纸假亲子鉴定书,把孩子变成了“亲生”……

这部法治微电影就体现了人性光辉和善良的一面,整个片子格调很光明。影片中,丈夫的心理变化也做的很充分、很真实,使影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法治微电影的类型

法治微电影目前有多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照法律法规的类别来划分,比如涉及民事纠纷的,属于民法微电影;涉及刑法案件的,属于刑事微电影等;还有一种是按照执法部门的不同来分类,比如分为公检法微电影、工商税务微电影、交通法规微电影、消防微电影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通俗的划分方式,是以执法者的参与程度和普法传播的主客观性不同来分类,分为两类:

(一)主观法治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采用一种主观视角进行普法宣传,执法者直接参与叙事,成为故事的主角或者重要角色,他们在电影中惩恶扬善,并针对人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现身说法,答疑释惑。这类主观视角的法治微电影,不仅普及法律知识,还展现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

像前面提到的发票微电影中的税务工作者,以及青少年吸毒微电影中的民警,都是如此,他们出现在微电影中,他们的事迹是微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普法说法,直接惩恶扬善。

(二)客观法治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执法者不参与电影叙事,不在故事中扮演角色,不直接进行执法和说法。电影以客观的视角,先向观众讲述一个普通人违法犯罪的故事,等到故事结束,再针对故事中的违法犯罪内容,将相关的法理法规和结论呈现在受众面前。

有一部讲述职场人员利用微博造谣的微电影:一个公司的员工喜欢散布谣言、造谣生事,他看到老板跟一个女子逛街,就在同事中散布谣言,说老板包养了情妇。老板患感冒咳嗽,他就造谣说老板得了禽流感。他不仅在公司内部造谣,搞得人心惶惶,而且还利用微博将老板得了禽流感的谣言发布了出去,弄得公司外的很多人也误以为老板得了禽流感。

故事的结尾是一场审问的戏,公安干警并没有出场,只有短短的几句旁白,表面造谣者被惩处,然后通过一屏字幕将造谣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和后果交代了出来,整个故事执法者都没有现身,影片承载的普法传播是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而不是由执法人员的言行来完成的。

三、法治微电影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微电影,法治微电影的演员阵容一般没有明星大腕加盟,承载法理点的故事也不煽情,创意并不突出,内容上标新立异的东西也不是很多,但法治微电影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一)贴近民生,实用性强

法治微电影普及的法律法规大多涉及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法治微电影,受众可以学到处理法律问题的很多知识和技巧,一但遇到纠纷和麻烦事儿,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比如,有一部微电影就讲述了两车剐蹭如何处理的故事,通过看微电影,受众可以知道:大的交通事故由交警出面处理,小的交通事故像两车剐蹭这种,不需要警察出面,只要填写当地交管局制定的轻微事故处理书,就可以到保险公司理赔,这样既省去了报警的麻烦、又避免了私下争执不休的烦恼。这种实用性和指导性往往是别的微电影所难以具备的。

(二)法治题材有冲击力

法治微电影选取的都是典型的违法犯罪的案例故事,关乎情感纠葛、经济纠纷或者刑事犯罪,题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用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讲好一个法治故事,能够吸引受众眼球。

相比于其他题材的微电影,法治微电影的优势并不多,但却很鲜明、很强大;上述两个优势也都是其他微电影所不具备的。

四、法治微电影存在的问题

目前,法治微电影异军突起,发展很快,但还远未走向成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法治传播的效果:

(一) 偏离生活真实,故事和法理点结合生硬。

有些法治微电影过于致力突出法理点和警示意义,过于致力对法制工作者正面形象的塑造,导致故事偏离生活真实和生活逻辑,与法理点结合生硬,甚至有生拉硬扯之嫌。

比如,有一部讲述夫妻闹离婚、法院调解的微电影:

一对夫妻到法院打官司,声称感情破裂,法官发现俩人与众不同:虽然俩人的经济状况都很好,也都声称没有第三者,但却都不想要八岁的儿子,难道孩子不是亲生的?后来法官调查了解得知,他们离婚的原因出在这孩子身上:八岁的儿子患有脑瘫。夫妻因此心理压力很大,导致经常吵架,最终闹到离婚的地步。于是,法官从孩子入手来挽救这段婚姻;她走访医院,了解脑瘫儿童的情况,法官告诉家长孩子还有治愈的希望;她又联系学校,帮孩子入学……,在法官耐心的帮助下,这对夫妻看到了孩子治愈的希望,最终破镜重圆、重归于好。

故事很感人,但不符合生活真实和生活逻辑:既然这对夫妻的经济状况不错,那么孩子患有脑瘫,他们自然会想法设法进行治疗;孩子都八岁了,做家长的不会不清楚孩子的状况,但片子中却由法官来告诉家长孩子还有治愈的希望;而且两人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却要由法官去帮助孩子上学――这都显得不真实、不可信;而且即便生活中确有这种不合理的事儿,也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如果一部法治微电影的故事不真实,那么传播效果也就事与愿违了。

当然,片子如果改一下:这对夫妻生活贫穷、又没多少文化,在孩子的问题上压力很大,导致争吵离婚。法官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治疗和求学上做了一些事情,让这对夫妻重拾生活的信心,并决定和孩子一起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这样逻辑上就合理的多、故事也更具有普遍性、能让人信服,传播效果也会好的多。

(二)创作方式单一,普通受众参与少

目前,法治微电影主要有两种创作方式:

一是执法和普法部门负责微电影创作的投资和把关,而将微电影的摄制工作交由专业的影视机构来完成。由于懂艺术的人不见得懂法,这种方式创作的微电影故事性较强、艺术水平较高,但法制水平往往一般。

比如,有一部法治微电影,讲述的父子俩和假钱的故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开出租车的父亲不小心收了一张百元假钞,在犹豫中没有上交银行,而是放到了家中。上小学的儿子要交生活费了,他体谅父亲的辛苦,也是在一念之间,就把假币交给了老师……,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认识到了错误,把假币换了回来。父亲在得知孩子用假币交费之后,非常后悔:是自己没有及时地、坚决地将假币上缴,才导致孩子有违法的举措。这个故事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很感人,但法理点过于简单,属于大家熟悉的常识性内容。

另一种创作方式是执法和普法部门自己完成微电影创作,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微电影,法理点突出,法制业务水平高,因为毕竟是由懂法的人来创作的,但往往故事性不强,艺术水平一般。

所以,两种创作方式各有利弊,目前能将法律和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创作出既具有较强故事性和艺术性,又具有较高法律水平的法治微电影,还比较少见。

此外,法治微电影在微电影里创作门槛相对较高,普通观众参与创作较少,受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的限制,完全由普通受众找选题、写剧本、进行法治微电影创作的,目前还不多。

法治微电影的异军突起是社会文化与法制进步的体现,也是行业微电影发展的必然,尽管目前法治微电影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们法律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普法力度的加大,法治微电影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走向成熟的明天,对建设法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治微电影探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