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批改模式有效性探究
高中作文批改模式有效性探究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也是当下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的作文教学模式。这种作文批改模式不仅费时费力,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存在诸多弊端,因而改变这种模式便成为必然本人在教学中提出几点高中作文批改模式有效性探究,在此与大家分享,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首先,改革批改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作文批改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批,是评价;改,是修正。以往批改的权柄一般执于教师之手。改革批改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整个作文教学过程的主人,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而且包含了一切真知灼见均来源于自身实践的哲学观点。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作文教学,或许可以给我们点启发。在美国学校里,他们有两种激发学生自己改写作文的兴趣活动,即“编辑室”活动和“出版会议”活动,学生在这类活动中广泛地讨论交流,不断地修改,把作文作为“半成品”来加工,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介入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思想一直沉浸在一种具有连续性的写作环境里,借此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并激发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性思维。
然后,让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过程与做法有明确的认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佳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作示范性的批改,即教师从学生上交的作文中,挑选一篇中上等的作文,事先打成电子稿,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当堂批改给学生看,同时加以讲解,让学生直接感知老师批改作文的全过程。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作文批改这一相对陌生的环节有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进行自主批改。
这一阶段,学生系统地了解了作文批改的理论,并在老师的示范批改中感知作文批改的方法,让学生找到了作文批改的方向感。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有一句名言,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无论是小组批改,还是生生间相互批改,其最终目的还是自批自改。自己的作文自己修改,这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写作,才是写作一篇文章的完整过程。
放开学生走,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教师要从更高的层面来关注学生的自我批改。第一,教师要继续培养并保持学生的作文批改兴趣。自改相对于互评更难,虽然前面已有经验,也尽心尽力,但学生不一定能够批改得很好。这时候,学生的情绪上面临着拐点,教师要给以充分的鼓励与赞扬,哪怕是改得不尽如人意。充分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批改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第二,教师在作文题型的选择上要精挑细选,让学生学会不同文类的写作和修改方法;在作文时间的安排上要恰当合理,使学生既能保持定量的训练,又不会有太大的学业压力;在作文的评点上要更加精益求精,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知道从哪些方面更好的提升自己。学生慢慢适应并习惯于自写自批自改的写作模式的时候,教师才可以真正放手。
最后,建议教师“用符号标记法改作文”,这既把教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又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对于作文评价中评语的撰写,教师应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作为平等的交流者,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措词,而要讲究评价的幽默、机智等艺术,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而健康地发展。教师应从传统社会角色鉴定者转为知心者,因为最好的评价应当是欣赏。另外,作为合作者的教师还应看重学生作品的价值,适当的时候应当设法让学生的作品被传阅、谈论,甚至被发表出版,有条件时还可以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册,让更多的人能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这将使学生在精神体验上有极大满足,从而激起写作的浓厚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可以进行尝试。评改作文要有创造精神,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批改方式。
高中作文批改模式有效性探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