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种植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12-02 12:55

尽管中国种植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变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对此还有一定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我国传统种植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传统种植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劳动力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9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近年来,随着轻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和中老年,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是种植业生产的兼业化趋势明显。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加,出现了部分务工农民同时兼营农业的现象,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这部分农民往往经营比较粗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是农业灾害威胁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发生,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气象灾害方面,常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亿多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成灾率50%左右,因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元。据我部统计,2004年中国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10亿斤,2005年达到690亿斤,2006年增加到894亿斤,今年1-9月份就达到890亿斤,同比增加163亿斤,因灾损失粮食呈逐年加重趋势。病虫害方面,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50亿亩(次),如不进行有效防治,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尽管近年来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力度,但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粮食仍达500亿斤以上。随着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快,灾害发生形势将更加严峻,加之我国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资源约束日益趋紧。

资源紧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耕地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和质量下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呈逐年减少趋势。现有耕地2/3为中低产田,存在养分失衡、肥效下降、退化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常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近2/3,拥有水资源量却不足全国的1/5。与此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公斤,每亩每毫米降水生产粮食0.5公斤,均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

我国传统种植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四是科技进步亟待加快。

在资源日趋紧张、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低近30个百分点。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后、产中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其次是转化应用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中国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全国平均每个农户经营土地规模仅为8亩,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提高种植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推进组织制度创新。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机制还不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的能力还比较弱,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还不健全。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例分别仅为35%和13%。

我国传统种植业发展方向

一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植业产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种植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化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行订单、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二是合理保护利用加强资源。

按照确保20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的目标,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加快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种植业科技进步。

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建立“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机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在新品种培育、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示范展示等方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针对种植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现状,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四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灾区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努力弥补灾害损失。积极开辟水源,建设农田排灌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变化,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加快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服务组织。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节水等设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机装备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六是完善扶持保护政策。

种植业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要保持种植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根据生产、市场和效益的变化,及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支农惠农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切实保持农民的合理收益,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生产的作用。应在巩固、完善、强化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逐步构建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七是创新生产组织制度。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扩大单位生产规模。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以农技推广队伍为主体的公益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发展各种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市场化服务。,引导和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提供生产服务、沟通市场信息、促进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我国传统种植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是怎样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