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记忆 散文3篇
80后的记忆 散文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进宿舍楼的时候,会买一包爸爸都舍不得抽的烟。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你会在柜台前上半天的化妆品。可妈妈用的‘化妆品’却是年复一年陪伴着她的透明皂和洗涤灵。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冷天出门就叫出租,而爸妈上班却顶着寒风凛冽骑单车。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一个月的电话费抵的上爸妈仅有电话、短信功能的手机。爸妈的手机是那么的简单,而它最大的意义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会告诉你爸爸妈妈在惦记着你。可是,接到爸妈的电话的我们却时常觉得他们唠叨。只有在你索要生活费时才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玩纸牌、麻将,不在乎赢钱、输钱。谁会想到爸妈餐桌上的是哪些饭菜!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成为自己情侣吃喝玩乐的‘保姆’回家却不能给爸妈买一件最便宜的衣服。
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经常参加同学、朋友的生日聚会,而记不得爸妈的生日是哪天?
什么时候,我们忘记了儿时做英雄的念头。只学会了在饭店里叫嚷服务员上酒、上菜。
什么时候,爸妈开始为儿女的面子问题,从自己的腰带上挤出我们的红灯酒绿。
什么时候,网络的虚拟变成了生活的虚荣。网聊、网游让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他们想念,却没有机会的学业。而我们却在他们给予厚望的地方,享受着父母永远享受不到的生活。
那些年,我们真的没有钱。尽管下馆子,进网吧、台球室、练歌房。说一些花花绿绿,唱一些爱你爱他。
那些年,我们真的没有钱。尽管用的是上百元的化妆品、穿的是几百块的运动鞋。
那些年,我们真的没有钱。尽管煲电话粥一天、一天。玩游戏一夜、一夜。
那些年,我们真的没有钱。当你有能力赚钱的时候,便不会把无知当个性。
那些年、就让它只是那些年吧,真心的希望我们未来真的会很有钱。让爸妈过上幸福的日子,补偿我们曾经为了向爸妈要钱而说过的谎言。
走出校园的大门,我们如何面对校门外的父母脸上,头发上岁月留下的痕迹,而又如何对自己曾经数年的苦读与青葱岁月!
有时候,也仅仅是有时候………记住是谁把你带到这个花花世界的人吧,人就一辈子,就这么一次!请铭记!
80后的记忆 散文 走进记忆——80后的呐喊
时间总是那么喜欢捉迷藏,不经意间把那些值得珍藏的记忆雪藏。空荡荡的脑海里,寻觅杂乱无章的红尘。不得不让快生绣的机器,努力的寻找那些不可思议,多少年没有运转的思维,如今也充满活力。像回光返照的病人,顿时多了些许精神。
记忆的空隙,斑驳的黄土地,佝偻的背影,依然那样清晰。像挺拔的苍松,迎风傲雪,盘立在祖国的大地,俯视着一代又一代。
那课桌上的分界线,让人有些莫名的缅怀,不许越界的规则,有点抗美援朝的味道,三八线的另一边,是另一个世界。友好相处,却也摩擦不断,未冠之年,单纯的只认为你男我女,授受不亲。
那些小学的,不该忘却的,却忘却了,留下的,只是虚幻的不真实。物是人非,学习过的课堂,如今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原本就是事实的,模糊不清的人云亦云,不了了之的瞎侃,老天爷都在嘲笑,用雷声警告我们的无知,让雨捎来一封空白的信,落款是:年少轻狂。
风,像轻抚恋人娇嫩的脸庞,轻轻的游荡,如诗如画的故乡,没迷恋,这地域般的天堂。风,停在你身边一丈远的地方,饱含绝望的消散,回归自然——最终的归宿。你低下去的头颅,眼神中,怎么再也看不见当初那炽热光芒?你厚实的肩膀还能不能撑起国家的栋梁?心的位置,那还有心吗?
也许,是来早了,那些上路的和准备上路的,排队的、等待的、观望的,可以圈出一个太平洋。时间不早了,哭过的地方,雨还在下,天空晴朗的,却是脚下这片土壤。用命拼出来的希望,无情被人揉搓。差一点的“家”,怎么看都像“冢”,埋藏多少先人的期望,这一代的失望,下一代的绝望。
左脚到右脚的距离,横跨几个世纪。难以并行的双足,在哪个遥远的朝代,还听见“立正”这两个字?还能否有“齐步走”的风采?
望着眼前形色各异的同类,眯起双眼看这些新时代的朝阳。不得不发出一声轻叹:确实比我强!摘下眼镜,将近视七百度的眼睛盯着你们的心脏。我看见了,看见你们的梦想:左心房住着“车”,右心房住着“房”,在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为钱痴狂。
时间被我嘶哑的咆哮,感动的热泪盈眶,把她多年的收藏,一件一件摆在我面前,回忆像泥石流般势不可挡,一遍又一遍冲刷着树木与村庄。夕阳也见证这美好的时光,在她的目视下,毁灭才是新生的希望。
不需要,或多或少的语言,讽刺的味道,比死海的海水还咸。无声的呐喊,声音穿过苍穹,到达宇宙洪荒,那简单到只有“阴”“阳”,与“空'的思想。
等待,如嵇康临刑前,弹最后一曲《广陵散》;又如华佗入狱后,颤抖着赠狱卒《青囊经》。折断梦的翼,堕落方能自由,黑暗中的黑暗,比黎明更加光明。断了的铉,依旧演奏着,那不成调的曲目,孤芳自赏。
摊开天下的画卷,署名还是:共和国。多少风雨中的俊彦,义无反顾的面向“非主流”,欣喜若狂的迈步远行!挺着绣着巨龙的胸膛,在泛黄的手臂上,刺上铁青的汉字:为了梦想!浑浊的瞳孔中,暗淡无光,流血的双手,在书本上写出血红的大字:为了自由!
世人深深的震撼,这群伟大的“炎黄子孙”,继续走着前人用血铺出来的“路”。
钟声结束了,天堂的末路,能回头吗?铃声停止了,放下笔,梦想还能前行吗?考试结束了,追梦的年纪,还能坚持吗?
80后的记忆 散文 80后的麦收记忆
我刚刚属于80后,1980年出生的我比其他年龄的80后多了一份记忆,更何况我是农村的80后呢?在这个炎热的麦收季节里,每当上下班看到日趋金黄的麦地,每当脸颊上拂过干热的夏风,每当听到大型联合收割机驶过的隆隆声,我记忆的闸门便一下子打开了……
我家地不多,有一亩三分地。但就是这一亩三分地,让我体会到了当农民的不易。我家四口人,哥哥在濮阳市上学,麦收时回不来。我的两个姑姑都在外地,也无法回来帮忙。所以麦收时是全家最忙最累的时候。
我从记忆起,便跟着大人去地里拾麦穗,虽然帮不了多大的忙,但也积少成多。后来大些了,便开始和大人一样割麦子。左手攥一把干燥的有些扎手的麦秸秆,右手拿着早已磨得锋利的镰刀,“哗”的一声,麦秆应声而倒。我们把割下的麦子放到早已用水浸泡过柔韧的草绳上,然后再接着割麦子。不一会儿,够一捆了,就停下来,把草绳的两头捡起来,用手使劲压,我劲小,就用腿压,用草绳把麦子绑的结结实实。麦地里密不透风,又没有树可以遮凉,只要一弯腰,汗水就从全身的各个部位冒出来,顺着脸、脖子、腿往下流。衣服早已湿透,可我们没有一个喊累喊热的,还兴致勃勃的进行割麦比赛呢。一晌下来手黑乎乎的,上面还有很多刺,胳膊上,腿上,脚上全是红色的拉痕,一碰水就很痛.但看到一个个大大的麦个子,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记忆中的麦收季节,太阳都是火辣辣的,几乎没有凉爽的阴天,好像是故意考验人的毅力似的。麦子割完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着我们要把已捆好的麦子运到场里去。我们自己拉上板车,把一个个麦个子搬到车上,再用绳子紧紧的绑好,防止麦个子掉下来。田里的小路曲曲折折,坎坷不平,很容易就翻车的,所以一定要绑好。爸爸妈妈一个是驾车的主力,一个是在旁边用绳子用力地拉着。我还小,也知道在车后面拼命地推,觉得这样能减轻一些家长的负担。空车回来时,爸妈心疼我,就让我坐在车上。我也不怕脏,很惬意的唱着歌,听着“知了”不停地叫,望着满是麦茬的田野,感觉一天的辛苦都值得。
一车车的装,一车车的拉,一车车的卸,终于把所有的麦子都运到了场里。一个村一个场,在这里要完成很重要的一步:麦穗脱粒。每个场里都有一个大大的、圆圆的石磙子。刚开始我不知有何用,经常上去玩耍。后来听大人说,那是以前轧麦穗用的。大人们拉着沉重的石磙子,一遍遍的在麦秸秆上走,最后饱满的麦粒就从麦穗里出来了。大人们再用大木杈把空空的麦秸秆挑到一边,只留下麦粒。可麦粒堆里有许多的麦粒皮,这是不能要的。大人们就等风起时,用木铲扬场。一铲铲,风替人们吹走了麦粒皮,只留下了沉甸甸的麦粒。最后,再用木铲一铲铲把丰收的果实装进大麻袋里,用塑料绳绑紧。这次再用板车把大麻袋拉回家放到屋子里,看到像小山一样的粮食,家人才放心。
后来出现了转机,打麦机出现了。这边机器一开,大人就用木杈不停地把麦秆填进打麦机的嘴里,它一边“吃”,一边在下面吐麦粒。屁股那还往外扬打过的麦秸秆和麦粒皮。整个场面又脏又乱,人们各个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很脏很累,但比起以前拉石磙子轧麦强百倍了。
以前的因为麦收而辛苦劳累的人们谁又会想到现在农民的幸福呢?现在,只需要等在地里,看到联合收割机来了,给司机说一声就等着好了。不一会儿,刚才的麦浪就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了整齐的麦茬。全部的地割完了,用麻袋接着收割机的出口,一会儿,就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麻袋。然后用三码车拉回家,真轻松!
现在我们家把地给别人种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但我会永远记住那段难忘的时光,那段汗流浃背却轻松惬意的时光。
80后的记忆 散文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