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票的平均线

发布时间:2017-06-16 09:59

股票的熔断机制,听起来又是一个很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股票的熔断机制吗?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什么是股票的熔断机制吧。

股票的熔断机制含义

熔断机制源于美国,旨在保护证券交易,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中国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同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时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尾盘时段(14:45至15:00期间)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的,暂停交易至收市。2016年1月4日,我国在三大交易所启用指数熔断机制。随后,证监会公告于1月8日起暂停实施该机制。

股票的熔断机制带来的影响

1、熔断期间,股指继续保持单边走势,这肯定会造成市场一定的恐慌心理,于是会在熔断价格堆积相当数量的挂单,有可能促使熔断期结束后直接奔向停板,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风险。

2、熔断期间,股指走势平稳,或者有所调整,市场由于熔断启动时所造成的动荡心理会有所平和,熔断结束后,股指期货走势会趋于平和。

3、熔断期间的挂单可以视为即时市场人气的一个有效指标,根据挂单的数量和成交情况应该大致判断出结束后的状况。例如有大量挂单,显示市场对行情延续的肯定,则在这种惯性下价格有可能会继续单边;相反,如果仅仅只是触及到熔断价,挂单方面并没有明显积极的的意图,那我们可以判断实时的行情不具备很强的冲量。 在国外交易所,“熔断”制度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在持续下跌行情中,价格剧烈、无序的变化对期货和现货市场造成的破坏性较上涨行情更大,因此,国外证券、期货市场采用的熔断机制大多只在下跌行情中启用,不涉及上涨行情。股指期货是基于股票指数的金融产品,国外很多期货交易所的相关股指期货合约所采纳的熔断机制中也考虑到了其股票市场交易的熔断状况,实现期现对应。

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其采用的熔断机制是“熔而不断”的形式,上涨和下跌的行情均适用。具体规定为每日开市后,股指期货合约申报价触及熔断价格(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并持续5分钟后,熔断机制启动并持续5分钟。在这期间内,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按照平仓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继续撮合成交。每日只启动一次熔断机制,并且在收市前30分钟内,不设熔断机制,最后交易日亦不设熔断机制。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10%,最后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放大到±20%。

中国不作为熔断机制的原因

一是,监管层和交易所对熔断制度准备不足,首次熔断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恐慌。监管层推出熔断机制初衷是好的,是希望用保险丝机制来稳定投资者情绪,缓冲市场的剧烈波动。但这一机制发挥效应的前提是在第一次熔断的十五分钟期间,监管层和交易所应该查明暴跌原因,并给市场一个说法,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比如保险丝原理,如果还在漏电,新的保险丝肯定还会烧断和跳闸。或许是第一次正式触发熔断机制,监管层和交易所缺乏经验,熔断后像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反应,结果短期冻结流动性只会加剧市场的恐惧,使得抛压堆积,恐慌情绪后延,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

二是,随着1月8日5%以上大股东不得减持的禁令到期日迫近,市场担忧情绪蔓延,元旦过节期间监管层又没有给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市场悲观情绪得以蔓延,再加上熔断机制的使用不当,导致熔断机制背上黑锅。

其实,A股市场和国内投资者在经历了2015年的跌宕起伏之后,市场信心、投资者情绪和股市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2016年的A股市场人们普遍持谨慎态度。

尤其是2016年1月8日到期的大股东减持禁令让投资者普遍担忧。据中金公司测算:2016年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总规模达1.55万亿元人民币,排除禁令期增持的1400亿元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3200亿元,预计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1.1万亿元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如此大规模的解禁潮对目前孱弱的A股市场可谓雪上加霜。虽然有很多大股东不会减持,但在解禁令期满前很多5%以上的大股东采取了预约减持和协议转让,这让未来的市场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毕竟刚刚建立起来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了,如果没有更多的增量资金进来,减持潮加注册制IPO会导致中国股市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将使A股市场再次进入寻找新平衡的艰难历程。

看看2007年之后那轮漫长的熊市调整,其实就是全流通改革后遗症的消化期。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夕,A股市场流动性只需要支撑三分之一的流通盘,到2007年之后陆续开始要支撑全部的股份,三分之一的流动性显然难以支撑,尤其在这个阶段A股市场还采取了加大IPO供给的方式制造了更多的潜在流通股,到2010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6.54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9.08万亿元,较股改之前的1.43万亿元增长了13.34倍,随着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导致中国股市在不断下挫中寻找新的平衡点。直到2014年阴差阳错地被杠杆资金填补了股权分置改革后遗症的流动性缺口,A股市场才刚刚实现了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的动态平衡,结果在今年上证综指5000点附近,监管部门加大了超级大盘股的IPO供给和采取了行政去杠杆,再次打破了市场的流动性平衡,后来在股灾期间为了应对股市暴跌,对5%以上的股东采取了6个月以上的紧急锁定,又再一次缩小了流动性的需求和市场供给量,直到现在又刚刚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平衡,但1月8日解禁令到期,股市流动性的平衡将又被再次打乱。

如果不能有效吸引新的流动性进入,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去杠杆的力度,IPO加大供给,只会对A股市场造成灾难性的调整。如果能够有效重视流动性失衡和预防解禁令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限售股可以采取二次发售机制)和大力推动增量资金入市,避免让A股市场再次陷入沼泽地,也避免让注册制陷入尴尬,其实目前的A股市场确实也需要新鲜血液和优质上市公司,但前提是需要流动性支撑,同时也需要市场积极配合,如果市场萎靡不振再好的股票也独木难撑。

什么是股票的平均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