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报告范文3篇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工作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个人工作报告范文篇一: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报告]
转眼两个周的时间就这样在匆忙中溜走,回头一望发现真的是应了白延松那句“痛并快乐着”。
初为人师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这样一所重点中学里面,学校严格的管理,同事的优秀,关键是我将要面对的一百多双眼睛有多少的期盼和要求,想到这些都会让我寝食难安。
痛
刚刚走出校门,经验不足是我的缺陷,那么要弥补这一缺陷的可行办法就是多留心,多听前辈的课,在备课的时候多看一些参考书以防把知识点漏掉。
惊讶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实验班上的,为了测出学生的水平有多高,我用自己平时和外教交谈时的语速给学生做自我介绍,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抓到了我所有的信息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一下让我很是紧张,我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责,我很害怕这一百多个孩子会因为我而断掉他们美好的前程,当我看到第一次的作业时,一种更大的压力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为我的作业要求只是写四句话,每句用三个刚学过的形容词,而学生的作业一大半都是以作文的形式出现。虽然他们的做法跟我的要求相去胜远,可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上,那么怎么才能代好他们,怎么才能很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让我确实觉得很有压力。
失衡
当我开始给十五班上课的时候另外一件让我很头大的事情也出现了,因为在那个班相对人数较多,学生级差较大,上到一百多分的,低到二十左右,那么出现这个现象以后我该怎么上课?如果上快点,那么后面的学生就很有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而逐渐失去信心,放掉这门课,那么英语就成了他们高考的拦路虎,更糟糕的是这些人极有可能干扰课堂秩序,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同样的,如果照顾到学困生的情况,那么前面那部分人就很有可能觉得课堂没有什么新东西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天长日久也会放弃英语这一科目,这样一来我就成了千古罪人,那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景。
另一个让我找不到北的原因是,二班学生因为整体水平要比十五班高一些,所以上课进度总是不能一致,而学校的要求是平行的,好几个晚上我都因为这几个问题而睡不着,最后在我们的泰斗将校长的指导下得以解决。
失控
当然我要说的失控不是学生们的错误,是我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对学生发火了。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当我看到有人抄作业的时候,那种愤怒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拣别人扔掉的西瓜皮吃,愤怒是因为孩子们的不争气;心痛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买西瓜。”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火了,用了很恶毒的比喻“假设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块泡泡糖,有人走的快,最先拿到了自己的糖,放到嘴里开始咀嚼,当甜味消失后那人把它吐了出来,接着走过来另外一个人,他懒的再往前走,看到了地上被扔掉的糖,于是弯腰、拣起,放入口中;抄作业正是如此,你们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不能等一等,为什么要吃别人扔掉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比喻太恶毒,从此以后,抄作业现象嘎然而止。可那种内疚的感觉却久久的无法散去,我相信老教师一定不会像我这么冲动,不会让那些学生那么尴尬,以后一定要好好向前辈们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卤莽。像娄老师说的想发火的时候先回办公室休息五分钟然后在想想要不要,值不值得。
其次,失控的还有我的生活。
刚站上讲台,很多事情总也做不到向老教师那样的得心应手,什么都好象很复杂的样子,总害怕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不完美,于是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开始没有目的忙碌,中午也不敢回去休息,害怕作业批不完;害怕课备的不充分;害怕那个题讲的不够客观,有时候会为一道题跟同事们争论好久。就这样直到学校的警卫在楼下喊的时候,才匆忙的离开,回到宿舍才发现没有衣服可以穿,因为所有的都脏了,呵呵!从来没有想过当教师会这么忙碌,忙到没有时间洗衣服,忙到生活无法打理,这跟我在大学里想象的教师生活完全不同。
快乐
首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在感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让感觉到了动力,让我找到了那种消失了很久的向前奔跑的动力和欲望。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而充实。
其次,孩子们都很单纯,看着他们的眼睛和面孔,让我觉得能够让他们快乐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很久前我的一个做体育教师的哥哥曾对我说当他看到学生的时候,生活里的那些不快乐不开心 都会被孩子们的笑赶走,现在我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魔力,他们可以带给我快乐、平和、让我感受到那种在大城市里感受不到的宁静,心的宁静。
不足
因为我的教学应验不足,在课堂上大量应用英语,而且语速过快,导致第一单元的课有一部分学生掌。
[个人工作报告范文篇二:江西省人民政府20xx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新一届省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抓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战略目标,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主动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结合江西实际,适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扩消费、帮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357、1亿元,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0、2亿元,增长18、1%。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450、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1、1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96、9亿元,增长12、4%。粮食总产达到423、2亿斤,实现“十连丰”。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1、9亿元,增长17、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5%。
(二)着力优布局调结构,经济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既立足当前,更重视长远,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启动了南昌、共青先导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全面推进;出台了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台了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意见,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1%;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协同创新展现新活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93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财税体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活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5亿美元,增长10、7%;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670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281、7亿美元,增长12、2%。“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2亿美元,增长20%。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总数达到79对。新增赣州(吉安)至厦门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开通新余至宁波货运专列。新增宜春、龙南、瑞金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46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厦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35公里。宜春明月山机场竣工通航。500千伏梦山至安源、九江马回岭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峡江水利枢纽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建成投运。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6万,城镇化率达到49%,提高1、5个百分点。推进了326个集镇、2923个自然村镇村联动发展,在8321个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新增国家园林城市3个。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在南昌市开展了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淘汰89个落后产能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计划任务。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筹集700亿元财政性资金实施民生工程,76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7、5万人。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5万套,基本建成24、3万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6、8万户。完成扶贫移民搬迁6、3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战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江西艺术节,涌现出一批文化创作精品。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乡百姓。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扎实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门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取得新进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发布省政府规章6件,开展了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了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管理制度。改进了市县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考核,引导各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健全完善了政府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投资、出口增幅持续回落,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运行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效益下降或亏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就业矛盾仍然突出,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加强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把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10%左右,是经过认真分析慎重提出的。一方面,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目标不宜定得过高。另一方面,我省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回旋空间,稳就业、保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目标也不宜定得过低。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最近两年计划目标基本衔接,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根据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和三次产业发展趋势测算,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是积极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总体上考虑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推进科学发展,着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助转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三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进一步创新开放思路,拓展开放空间,建好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四是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转化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五是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六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或改组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发挥信贷投放主渠道作用,力争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2200亿元。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600亿元。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积极推进“险资入赣”,做好恒邦财产保险公司筹建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目录之外的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平开放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提升征管效能。争取国家在赣州开展稀土资源税改革试点。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逐步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逐步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按国家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和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发挥引导作用,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00个,总投资4500亿元以上。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88公里、统调电力装机容量47万千瓦。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拓展绿色、健康、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满足 多样化消费需求。实施“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和信用消费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广“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加强土地、用工、用电等要素调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需求。采取加大本地采购、省内促销、异地展销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省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落实部门支持措施和清费减负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建立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园区集聚,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一批标准果园、菜园、茶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对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坚持镇村联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互动发展。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继续选择一批村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自主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力争新组建10个左右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促进创新人才汇聚的激励措施,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团队。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出台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建设,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抓好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版gmp改造工程。推进“数字企业”计划,培育建设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和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优势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认真落实全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存量产能。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改革支持力度。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集群。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一批特色城市商业区和商贸综合体,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共青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统筹规划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昌九“龙头昂起”。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共青先导区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开工建设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推进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实施昌九一体化电网发展规划,推进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取消昌九两市间漫游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商业银行银行卡、存折业务同城化,进一步完善两市间城乡客运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参与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的对接,争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争取赣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兴于试验区、“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章康新区等区域发展平台获得国家批复。支持赣州申报“较大的市”。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低压电网、土坯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钨和稀土、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赣南脐橙、井冈蜜柚和南丰蜜桔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重点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经济增长带。支持抚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苏区振兴发展保障能力。
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认真落实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赣东赣西两翼加快发展。支持上饶、景德镇、鹰潭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对接合作,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区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支持新余、宜春、萍乡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强化联动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推进赣湘边际合作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打造抚州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
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启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市(区)。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六大工程”。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密切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共青先导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具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领域有序开放。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央企入赣工程,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引进一批重大央企项目。制定支持赣商回乡创业政策。建立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团、省市联合招商团、项目推进服务团,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
扩大外贸进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大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生产型企业扩大出口,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精密零部件进口,加强我省产业和贸易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
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重点开拓中亚、东南亚等市场,扩展非洲市场。放宽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审批登记,鼓励优势企业赴境外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矿产勘探和投资并购,推动江铜、新钢、煤炭集团等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经营基地。支持产品和产能优势企业到境外办厂。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积极争取设立赣州、南昌综合保税区和宜春海关,加快推进九江、吉安综合保税区申报。支持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大力发展以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依托向莆铁路开通赣闽五定班列,开通赣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强与粤港澳、闽浙沪通关合作,简化通关监管手续,提高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抓紧研究制定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选择若干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
优化城镇布局和结构。制定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一群两带三区”城镇体系。推进鄱阳湖生态城镇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建设,积极培育京九、沪昆沿线城镇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抓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公共交通、通信、环保等市政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保护好城市古迹和历史遗存,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城管向县城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适时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力度,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提升交通干线通道绿化水平,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植树造林200万亩。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和扬尘污染防控力度,推进设区市pm2、5监测,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乡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工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抓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试点园区建设。启动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清洁化园区试点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科学推进农村沼气工程,推广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实施一批节能技改和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5%、2%、1%、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争取国家批复江西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建立水权、林权、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九)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推动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亿元。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全省工业园区就业培训28万人、创业培训8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标准,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特别救助制度,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等各类棚户区23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63万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全面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抓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推进帮扶到户脱贫、扶贫移民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扶贫攻坚工程建设。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完成扶贫移民搬迁8万人,完成3000个贫困自然村点整治、人畜饮水安全等建设任务。
(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高校内涵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本科高校专业改革试点,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工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完成设区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加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等大遗址保护管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出版发行、报刊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建设、用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十四届全省运动会。
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施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市新区建设分院,抓好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和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渠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江西建设,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执法规范化。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和体制,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个人工作报告范文篇三:融安县政府20xx年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按照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把2014年作为融安科学发展提升年、改革创新突破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作风建设,进一步实施“以城乡居民增收为核心,以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生态工业建设为突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社会平安稳定为基础,努力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融安”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快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融安打下坚实基础。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改革创新突破年活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
坚持项目投资为主导,引领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支持融安打造市域次中心城市的政策,争取一批项目纳入自治区、柳州市重大项目层面推进,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和资金扶持。把握我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定位以及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综合治理的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初步确定统筹推进2014年县级重大项目37项,总投资168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25亿元。
开拓创新,突破土地瓶颈。突破常规思维,创新土地征收储备模式,加快土地流转,高效运作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确保重大项目用地。着重抓好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工作,坚持和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和项目推进责任制,确保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如期施工。
强化财政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支出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加强财源、税源建设,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融资功能,优化融资结构,控制融资成本,提升投资综合效益。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制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激励政策,鼓励银行业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争取恢复人民银行融安县支行发行库职能,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改革任务,积极推进规范发展小额信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来融开展业务,提升地方金融服务和防范风险能力。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研究出台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创新合作方式,吸引更多市场力量参与经济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鼓励采取风险投资、信托投资等途径,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完善项目联审制度,精简办事程序,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力争新签2个亿元以上项目,引进内资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以上。
二、把工业发展放到更突出位置,加大生态工业升级力度
必须把工业作为发展之基和财富之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升级转型,把融安建成服务柳州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大后方。
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继续扶持竹木深加工、制糖、茧丝绸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转化率,加大技改投入,延伸产业链,打造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经济示范产业。加快拓展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发展风电、电子和制药产业。推进融安协合白云岭风电场工程、仙草堂生态灵芝工业园、融江美亚电站扩容、华海家具生产线、金桔精油加工、金桔鲜果加工、藤茶加工及浮石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等项目建设。
加大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力度。按照a类工业园区的建设要求,合理调整工业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加快红卫、高泽、浮石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平台;继续推进“休闲食品工业园”建设。加大园区各功能片区征地及“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
创新企业发展配套政策。出台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激发企业投融资热情。完善工业项目用地联系审查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优先受理、审批和验收等。建立完善减轻企业负担联动机制,全面清理行政和事业性收费,坚决制止和纠正“三乱”行为,切实做到“十项禁止”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三、着重提升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养生养老、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桂北“民族风情旅游线”互补市场。进一步完善石门仙湖国家aaaa级景区住宿、游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精品景区的功能和品位,扩大影响力。继续抓好浪溪江沿线的西古坡、大潭生态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加强对铜板、清潭景区的建设,初步形成接待力。加快大袍苗族村寨项目建设,力争将之打造为民族特色景区。加大东江自驾车营地建设力度。制定激励政策,以骑楼街为核心,整合红茶沟、融江、大洲、鹭鹚洲的开发项目,打造长安古镇休闲旅游区。继续举办融安龙舟大赛、“融安金桔”节和美食文化周等活动。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
整合提升商贸物流业。继续推进桂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和建材综合园项目建设,加快桔香路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企业。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大力引进和建设高星级宾馆和度假酒店、娱乐及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进一步突出“吃在融安”特色品牌。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粮食单产与总产量。扩建“融安县中心粮库”。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县财政对农业生产性投入2000万元以上,开展和巩固“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八大助农增收工程”成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5%以上。抓好甘蔗生产,稳定甘蔗总面积在10、5万亩以上,力争平均亩产达4吨以上,甘蔗总产量达42万吨。大力发展金桔特色产业和加强金桔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果园路网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全面提升金桔品质,新增金桔种植面积1万亩。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扶持,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秋冬菜生产面积14万亩。扶持“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融安土鸡”特色产业和旱鸭养殖。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装备支撑。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培育和扶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民经纪人的培育力度,有效拓展农产品销售平台。打造融安绿色农产品品牌,并成体系地进入柳州市场,扩大融安农产品在柳州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参与制定金桔生产的国家标准,为“融安金桔”抢占国家级的战略制高点,使融安滑皮金桔生产标准成为国家级标准。
五、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 融安”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创建柳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县为目标,加大城乡交通建设,不断推进重点镇和城镇带建设。继续推进三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国道209绕城线工程、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安三桥和雅瑶—百寿公路建设,拓展城市框架。继续推进北部以大将镇和板榄镇为重点、东部以泗顶镇为重点、南部以浮石镇、大良镇为重点的小城镇示范建设,加快潭头高速公路出口规划。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开通长安—大坡公交车线路。争取上级资金建设通村公路12条、县乡水泥道路2条、桥梁3座,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提高至90%以上。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抓好市政工程建设。完成城区安泰路、长安大道、209国道县城北段、东圩桥及周边道路改造等工程;推进东圩水厂规划建设。抓好燃气管网工程建设。对长安大桥两端区域实施科学管理,进一步缓解县城交通拥堵压力。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村收镇运县处理示范点和污水垃圾处理场工程。县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6%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加大市政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规范三轮车运营秩序,维护公交车正常运营。继续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三是巩固提升“美丽融安·清洁乡村”创建活动成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综合整治项目。突出垃圾分类处理,健全保洁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常态运作。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各项减排措施,努力完成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之内。继续加大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力度。继续全面禁止采砂,加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力度。二是扎实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检查和严厉打击,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生态安全,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以及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力度,继续实施“绿满八桂”工程,维持森林覆盖率在78%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农村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奠定基础。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环境。重点抓好教育集中区高中部建设。完成东圩小学二期项目建设工作,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开学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二是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壮大教师队伍数量,强化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强化高素质人才辐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推行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三是着力优化教育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子管理模式,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扶持力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狠抓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督学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客观全面评价教师与学校办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行特色办学多元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突破中等教育发展瓶颈。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各项教育惠民工作。发挥双线责任制作用,确保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普通高中招生、职业教育招送生等重点硬性指标达标。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完成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金桔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主动联系引进优秀人才来融挂职,注重结合实际培养本地实用人才,推进人才政策创新。配合做好柳州市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对口联系我县企事业单位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泗顶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5期廉租住房建设,动工建设廉租住房172套,经济适用房242套。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加快建设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进一步提升抗灾救灾应急救援水平。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争取投资6842万元实施电网建设项目119项,促进北部三个乡镇实现环网供电,对90个村屯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把握国家加大对民生水利投资力度的机遇,力争完成水利投资1亿元。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处,优化农村集中供水管网,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渠道防渗60公里,恢复、新增有效灌溉3000亩;继续推进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全面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全县安全度汛。
加强文体和广播电视工作。抓好城乡文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和谐文化在基层——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打造“长安大舞台”、“融安龙舟赛”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特色品牌。做好第5批自治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力争出版<融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长安文场、彩调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挖掘、继承和创新工作。落实好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加快河东1020㎡三厅数字影院建设。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尝试,推进“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六大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全县人口计生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村两委、协会组织作用,促进诚信计生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融奖励、优惠、优先、扶持、保障和救助“六位一体”的政策导向体系,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巩固新农合制度,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6%以上,继续做好贫困肺结核病人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继续抓好医务人员培训中心楼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免费婚检、地中海贫血防治等妇幼卫生惠民工程工作。构建柳北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柳北三县医疗康复中心、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及县中医医院扩建项目。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公立医院改革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成果。深入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加强疾病预防及卫生监督工作,落实“降消”项目。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推动职能整合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继续执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制度;巩固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改进信访工作。继续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改革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精简会议,减少陪会人员,让大家抽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严格实行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和限时办结制度,加强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提高政府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加强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切实加强与县政协联系,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加强依法行政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健全基层群众依法自治机制。
加强廉洁政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完善制度反腐,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对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行政审批、产权交易、行政执法、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管,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执行、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运行等的审计力度,加强对重点单位部门的年度审计工作。严格考核,严肃问责。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严厉惩治腐败行为,努力创造清正廉洁、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
个人工作报告范文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