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探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关于企业财务本质;关于经济核算的实质、客观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利润。此外,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还涉及到社会主义的资金理论、成本理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财务本质的继续讨论,提出财务本质、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等。关于财务的职能,提出财务的二种职能、三种职能、四种职能、六种职能等观点。
2.关于财务管理假设。共同的认识是财务管理的假设并非一个而是一组,但对其组成持有不同看法,如有的认为应包括理财主体与自主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健全假设、连续经营假设;有的认为应包括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谋求价值增值假设、财务风险假设、财务关系客观性假设、利益平衡分配假设、财务环境与财务文化决定假设、财务可管理假设等等。
3.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出的认识很多,分别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净现值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还有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多元的和具体的。
4.关于财务的主体。提出作为企业财务主体的,应当是企业本身。
5.从产权角度对财务管理的研究。有人主张应重视从产权角度对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并论述了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产权管理中的财务问题。还有人将产权分析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所有者财务的观点、出资者财务的观点、经营者财务的观点。
6.关于预算管理。有人认为实行预算管理是改善企业经营的重要措施,并从预算与国有企业改革、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本质、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特征、预算管理的前提与条件等诸方面对预算管理进行了探讨。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
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这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研究对象和内容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着重研究资金筹集、投资行为(主要在场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实务。研究的内容是这些财务活动如何开展,具有哪些规律,如何去做会更好。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概念,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财务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财务管理应当建立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应当如何表述,相互关系如何等等。应当说,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具有其合理性。
(二)关于研究方法方面
西方财务理论的核心构架是由几大理论模块构成的,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市场效率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都是实证性质的理论,都是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的现代西方财务理论,严格地遵循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模式,相信推理和理论在获得可靠性知识上的有效性,信奉事实的逻辑延伸。即首先提出理论做出预测,然后搜集证据并构造模型,看检验结果是否与预先的理论预测一致。如果不一致,下一步或者是精炼理论,改变理论的假设基础,或者是对实证检验进行精炼,直到结果能够符合人们的理解。概括地讲,思维轨迹就是从理论假设到实证检验。遵循这样的思维方式,西方财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就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而言,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无论哪个历史阶段,很明显地是以规范研究为绝对主导。有学者以1981年到2000年20年时间发表在《会计研究》、《财会月刊》、《经济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等7个刊物上的财务理论文章为样本,统计出这一阶段内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共计53篇,只占到总数的13.5%,而且全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且大部分发表于90年代后期。研究表明,虽然实证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迅速地在我国财务理论界传播开来,形成绝对的优势,取代规范研究。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