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5 10:02

心理健康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和经验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课程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更是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重视的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提升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但该时期,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群体。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生活、学习、就业压力,让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躁、抑郁、挫折等心理健康问题。真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轻度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河北省曾对一些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障碍;0.8%-2%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8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数据显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比例基本稳定在6%左右。杭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25.3%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国家教委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大约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己成为大学生体学、退学、自杀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总退学人数的3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大学生心理问题在数量、严重性和复杂性上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正是看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我国开始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出台一些文件和政策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讲课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监狱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突进得到了改进,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课堂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形式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在局限于课堂说教,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微信等形式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片面化。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积极和消极两种目标,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多以消极目标为主,关注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心理疾病、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矫正。但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潜能的挖掘,对大学生积极的心理个体品质的培养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让大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症状,而对如何积极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知之甚少,导致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严重。普通高等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待,设置了学时、学分,教学内容依照教材开展,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应用性不强,无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目标相融合。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偏重治疗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存在的消极心理行为进行治疗,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不重视心理健康防范性教育,导致治标不治本的现状出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足和偏差、心理学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程度不高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原因。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大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挖掘和发展,反对消极的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心理学反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事后处理和解决,倡导积极的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防范性教育让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

1.更多关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关注对大学生个体潜能的挖掘,这就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仅仅注重存在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学生,而应该将每一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包含在内。通过重视发展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等来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积极预防来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2.强化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通过强化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来培养大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品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兴趣、增强满意度、激发大学生的爱心等,这些积极情绪体验最终会融入到大学生的血液之中,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知行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倡导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倡团体辅导、交互式的心理问题处理方式,认为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具高效性,但也不否定个别咨询具有针对性的优势,认为只有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才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通过良好的人际支持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2):50-55.

[2]刘浩,熊奕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J].青少年研究,2008(1):76-79.

[3]李秀梅.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大学生情绪管理[J].青少年学刊,2015(2):19-21.

[4]秦安兰.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拓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0(4):5-8.

心理健康课程论文范文二: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入职年限银行员工的心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银行员工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入职时间较短(入职时间≤5年)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抑郁和焦虑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入职时间>5年)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结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员工更差;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更差。

关键词:银行员工;性别;入职年限;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强,银行员工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入职年限的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为提供合理的银行员工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某市随机选取20个银行支行,随机抽取300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职工148名,女职工152名;入职年限14±11年。学历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本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划分为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饮食,该量表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

3.数据处理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P<0.05或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不同性别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

2.不同入职年限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入职时间较短的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抑郁和焦虑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

三、结论

1.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员工更差;

2.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更差。

四、讨论与思考

1.本调查显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面对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一般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低,女性员工心理脆弱,容易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与男性银行员工相比,女性员工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家庭事物的处理往往影响女性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睡眠和饮食。

(3)生理原因,女性员工在青春期、妊娠期的更迭过程中,伴随生理变化的同时,还有一些心理的变化和波动,已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2.本调查显示,入职时间较短的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和抑郁因子得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入职时间较短,业务熟悉程度和人脉范围可能对其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业绩没有老员工业绩好,现有的银行考核标准更有利于老员工,这可能会使入职时间较短的员工产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

3.在现有的激烈竞争环境和银行的严格考核制度下,银行女性员工和入职时间较短的员工可能会成为银行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引起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进行银行员工心理援助时,应该关注到女性银行员工和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现状,引导其进行自我调节,让银行员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从而发挥银行员工团结合作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张大均心理科学2012-05-20

2、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齐晓栋; 张大均; 邵景进; 王佳宁; 龚玲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07-15

心理健康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3.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

6.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心理健康课程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