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论文
写政治论文是学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政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政治论文篇1
中国政治全球传播中应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论断,先后提出了凝聚人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愿景、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发展规划和 “命运共同体”的伙伴关系理念。在工作方法上注重 “担当”,在精神状态上讲 “精气神”.这些政治术语只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形成的整套话语体系的一个侧面。作为有多重文化身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要将这些理念和政治话语成功用于对内动员、对外阐释,就必须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探索 “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重大国际问题 “发出有别与西方国家的中国声音”,创新话语方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还要赋予中国政治传播以深刻的全球意义,这样才能为我们建立说明中国政治理念的知识体系,让堪称世界最成功的发展实践能通过我们自己的传播,得到世界的理解,最好是认同,至少不掉进 “跟着西方说”的传播陷阱,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建立自己独特的政治传播话语体系是摆在我们传播实践和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议题,也已成为其中一项极具紧迫性的战略任务。政治传播在全球传播中具体应该解决哪些问题,笔者总结如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对外传播必须去政治化,淡化 “宣传味”
面对平日空有爱国热情、鲜有爱国行动,偶有爱国举动也只是为发泄日本侵占我钓鱼岛的愤怒,跑到街头砸别人开的日本车,自己家里连马桶盖都是从日本带回国的个别国人,让肩负着塑造中国文明、进步、和平、发展形象的光荣使命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油然而生。这些宣传战线的同志由于长期处于国内宣传的汪洋大海包围中,加上传播对象、传播内容、语言及思维方式都是纯中国式的,即使做对外传播,他们也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责任感,一味强调传播的指导、教育和宣传职能,传播中语气生硬,强调高大上,霸气十足,漠视海外受众的诉求,充满排涝式、运动式、概念化、标签化的宣传,时常还有充满贬损化的隔空对骂,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对外传播看成国内宣传的翻版,把对内动员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对外传播中,使我们的政治传播充满宣传腔和赤裸裸的宣传味,结果是真实性、可信度大打折扣。因此,我提出政治的对外传播必须首先去政治化,淡化 “宣传味”.
二、对内讲政治,对外讲策略,弱化崛起,强化命运共同
2014 年以来,习主席无论是在周边国际场合还是海峡两岸的会见会谈中一再强调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这是非常有效的地区关系策略,更是彻底摈弃对抗思维的新慨念新思想。在政治传播中如何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思想,有三点我们必须做到:
1. 摒弃对抗思维,强调相互共存。过去我们过于突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一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建立在战胜其他文明的基础上; 现在我们税应更多地强调文化多元、世界相互共存。在政治传播中,应努力寻找与世界利益的交汇点,把 “我们想说的”和 “人家想知道的”紧密地结合起来。
2. 少讲崛起,多讲共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政治传播中有两个慨念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密,二是中国的 “和平崛起”引起了全球利益的重新调整。 “和平崛起”是过去的常用词,现在更多讲 “和平发展”.为什么要用 “和平发展”代替“和平崛起”? 因为 “和平崛起”容易引起人反感,容易让周边国家和其他西方国家不舒服,由此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在政治传播中,强调共享价值观,强调共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
3. 避免使用容易引发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的传播语言。有些只在内部或者国内动员中使用的名词,如 “韬光养晦”必须严格限定在国内传播中,不要动不动就对外强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管行业、领域和地区,都把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归结于 “新常态”,使这个经济概念被滥用、泛用,导致对外政治传播概念化甚至贬损化。
三、实事求是,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
1. 力戒夸张与炫耀,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对外政治传播必须秉承沉着、含蓄、心平气和、包容、自信、文明、平等的心态。而我们的政治传播话语结构里容易充满夸张和炫耀,喜欢称头,喜欢写最、说过头话,喜欢煽情,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2. 坚持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政治传播中,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话语,如过去的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如今的 “中国梦”、 “四个全面”,应思考如何进行对外阐释。这样才能在海外做到入脑入心,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从中国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入手,才能讲清楚这些政治慨念对中国及全球的重要意义。
3. 针对主流舆论,加强议题设置。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传播中国声音,要看我们的对象是谁,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周边国家。关键要针对主流人群、主流媒体、主流社会而不是针对个别言论或非主流舆论来设置议题,选择的议题也应该是人权、宗教、国防、气候变化、互联网安全、涉藏、涉疆等长期被西方攻击和曲解的议题。
四、改变严肃、刻板的传播方式,探求政治传播的新慨念新范畴新表述
1. 政治传播无论是对内宣传还是对外传播都不应该是高大上的代名词,而应该努力探索轻松、愉悦、可读、有趣、接地气的传播实现形式。
2. 创新政治传播的议题设置,使政治传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领域。
3. 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手段,打破领导人政体形象传播的禁区。领导人政体形象传播是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 《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自2013 年 10 月 14 日在优酷上出现后,短时间内中文版播放超过百万,英文播放量超过一万,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也引发了公众主动制作与政治相关的作品、创造政治传播议题的热情。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等官方媒体纷纷创新领导人报道。新媒体传播在为传统政治传播的平民化、通话化创造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倒逼传统媒体政治传播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治论文篇2
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与未来趋势
2014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出击,逐渐形成一幅从东南亚经南亚、中东至非洲的“C型”恐怖主义新版图,其中“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肆虐,南亚恐怖势力强势复苏,非洲恐怖大案频发,东南亚恐怖活动死灰复燃,中亚恐怖形势濒于恶化。国际恐怖主义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恐怖主义新生态渐趋成型,国际反恐斗争面临严峻挑战。
一、国际恐怖主义“新版图”渐趋成型
根据国际著名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2014年11月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2013年全球87个国家发生了9814起恐怖袭击案件,比2012年增长了44%.从当前多个国家恐怖袭击活动的次数统计判断,2014年的全球恐怖袭击次数恐创新高。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和泛滥,一幅以中东、南亚和非洲为主要策源地的国际恐怖主义新版图逐渐形成。
首先,中东恐怖势力蹿升,沦为国际恐怖活动首要策源地。在伊拉克,逊尼派不满政治边缘化的现实,许多人走上与什叶派政府对抗的道路,有的甚至加入了反政府的武装组织。“伊斯兰国”趁机挑拨教派冲突并从中渔利,势力不断壮大。2014年以来,“伊斯兰国”异军突起、攻城略地,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片地区。6月29日,该组织宣布建立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哈里发国家”.美国中央情报局高官2014年9月表示,“伊斯兰国”的规模可能在2万~3.15万人之间。而且该组织财力雄厚,总资产可能高达20亿美元,日赚百万美元,被视为全球最富有的恐怖组织。③依靠雄厚的财力和人力,“伊斯兰国”迅速蹿升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领头羊。2014年4月,“伊斯兰国”发布2013年度战果报告,宣称2013年共发动了9540起袭击行动,包括4465起路边炸弹袭击、600起汽车炸弹袭击和1083次暗杀行动。④伊拉克政府2015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国发生的各类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共导致15538人死亡、22000人受伤,成为2007年以来“最血腥”的一年。①“伊斯兰国”取得了“9·11事件”后国际恐怖势力的最大胜利,其引领的“圣战之春”对周边国家的波及效应不容小觑。②当前,多个中东伊斯兰极端组织仍在试图推翻本国的世俗政权,“伊斯兰国”的胜利将对其产生重大刺激效应。“伊斯兰国”建立“哈里发国家”的举动对国际范围内的圣战分子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并起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英国《经济学人》2014年6月刊文认为,虽然“伊斯兰国”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在中东地区掠夺和巩固“领土”,但其长远目标是袭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内的域外国家。
伊拉克驻美大使鲁克曼表示,“伊斯兰国”的兴起是一个全球肿瘤,如果国际社会不能有效协助伊拉克政府应对,那么将导致出现‘一千个本·拉丹’“.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也警告称,伊拉克正迅速变为对美国实施袭击的新策源地。④在叙利亚,除了”伊斯兰国“以外,自2011年冲突爆发以来,本土极端势力也呈现井喷式发展,出现了许多极端主义团伙,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支持阵线“.该组织在”伊斯兰国“的直接扶持下于2011年底成立,不久成员即达一万多人,并频繁制造袭击大案,成为反对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中坚力量之一。当前,”支持阵线“不断从”自由军“手中夺取西北地区。在也门,”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人员数量以及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张,近来多次在也门首都萨那制造大规模袭击行动。同时,该组织长期致力于袭击美欧国家。在其2014年12月发布的第13期电子杂志《激励》中,该组织再次煽动支持者袭击美国的公众人物和商业航班。⑤2015年初发生在法国巴黎的恐怖袭击很可能是其直接策划指挥的。
其次,南亚恐怖活动依旧猖獗,”基地“组织伺机反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南亚反恐十几年,虽然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以及该组织一半以上的头目,但当地的恐怖活动依旧猖獗,特别是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背景下,地区恐怖活动呈现复苏的势头。2014年,阿富汗塔利班等武装组织活动更加频繁,首都喀布尔发生多起重大恐怖袭击,针对新当选的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阿富汗塔利班9月22日发表声明拒绝承认,甚至警告将继续作战。⑥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2014年12月19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自2014年初至11月底,阿富汗平民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为3188人和6429人,平民伤亡人数较2013年增加19%,创下历史记录的新高。⑦面对日趋恶化的安全形势,美国被迫调整政策,宣布减少计划中的撤军人数。
在巴基斯坦,”巴塔“不断在巴经济、政治腹地制造事端,2014年6月8日更是针对卡拉奇国际机场发动骇人听闻的袭击。面对恐怖活动的持续威胁,巴政府不得不于6月15日宣布在部落区开启前所未有的全面反恐战争。据统计,6月15日到11月1日,巴反恐行动共击毙、抓捕1000名恐怖分子,并发现部落区的恐怖势力建立了庞大的武器库和补给设施。与此同时,2014年前10个月,巴共有1369名平民死于恐怖袭击,与2013年同期的2845人相比,⑧虽然死亡数字大幅减少,但巴基斯坦塔利班掀起的报复性恐怖袭击浪潮愈演愈烈。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悍然袭击了巴西北部一所军人子弟学校,造成至少141人死亡,震惊了国际社会。
同时,盘踞在南亚的”基地“组织积极为美国的”后撤军时代“做准备,在地下活动多年的”基地“组织大有以最终的胜利者姿态重新复兴的势头。”基地“组织长期得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武装势力的庇护,与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哈卡尼网络“等在人员上存在交织,在行动上相互配合。
为继续得到阿富汗塔利班支持,2014年9月,”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发表声明,重申向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毛拉·奥马尔效忠。为拉抬士气、招募新人,扎瓦希里在9月宣布成立”基地“组织印度次大陆分支,推动在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国的圣战行动。①再次,非洲恐怖袭击大案频发。非洲多国乱局为地区恐怖势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恐怖势力趁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国出现的”权力真空“大肆扩张,积极建立活动基地。非洲三大恐怖组织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基地“组织北非分支积极联动,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大案。
自2013年5月以来,尼日利亚政府军在该国东北部开启完全按照”战争模式“进行的剿恐行动,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博科圣地“与尼政府军间的对抗却日趋激烈。据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因”博科圣地“恐怖活动而死亡的平民超过1500人。②”博科圣地“活动范围不断向该国政治、经济中心延伸。4月14日,尼首都阿布贾一汽车客运总站遭”博科圣地“炸弹袭击,造成72人死亡。”博科圣地“还大肆袭击学校和进行绑架活动。4月14日,尼东北部博尔诺州一所女子学校遭”博科圣地“突袭,276名少女被绑架,大部分学生被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武装分子当奴隶或妻子。英国《泰晤士报》2015年1月9日报道,”博科圣地“在近5天的时间里,”屠杀“北部城镇巴加的2000余人,几乎烧毁了镇上的所有房屋。③同时,”博科圣地“还不断向喀麦隆、尼日尔、乍得等周边国家扩张。1月1日,”博科圣地“在喀麦隆极北大区杀害了11名公共汽车乘客,而两天前”博科圣地“刚在极北大区杀害了十几名卡车司机。
在索马里,2014年以来,非盟维和部队联合索马里安全部队针对”青年党“发动了新的攻势,夺回了几座城镇,沉重地打击了”青年党“势力,但后者仍然控制着索马里中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根据联合国2014年7月的报告,该组织的成员约5000人,”而且保存了核心战斗力“④。同时,”青年党“继续进行游击战,多次袭击索马里总统府和政府高官。2014年2月索总统府遭遇汽车炸弹和恐怖分子袭击,造成14人死亡;7月,”青年党“再次袭击总统府。同时,”青年党“还将触角伸向了肯尼亚等周边国家。2014年6月15日,肯尼亚姆佩凯托尼(Mpeketoni)遭”青年党“袭击,造成49人死亡;11月22日,”青年党“在肯尼亚北部劫持一辆客车,杀害28名非穆斯林乘客;12月2日,”青年党“袭击了肯尼亚北部一采石场,杀害36名工人。
”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在马里的扩张虽然遭到阻击,但其实力并未遭到致命折损。2014年8月1日,法国调整在非洲的军事力量部署,开始在非洲撒哈拉-萨赫勒地区启动”新月形沙丘行动“,结束在马里的大规模军事反恐行动,仅在马里驻留1000名军人,随后马里北部的恐怖形势开始迅速恶化,⑤针对马里政府军、维和部队、政府官员和部落领袖的恐怖袭击显著增多。根据”长期战争“网站的统计,2014年北非分支在马里实施至少34起袭击,在尼日尔实施5起,而2015年1月2~5日马里又连续发生4起袭击。⑥同时,在遭到打击的压力下,北非分支的活动范围不断向利比亚、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扩张,并与各国极端武装相互勾连,建立新的活动基地。
2014年7月16日,突尼斯军人在察安比山(MountChaambi)遭到北非分支袭击,造成14人死亡、20人受伤。此次袭击是突尼斯近5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恐怖袭击。①此外,新生恐怖组织不断在非洲大陆滋生蔓延。
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国近年陆续出现名为”伊斯兰教法支持者“的极端组织。它们有别于传统的恐怖组织,主张”恐怖袭击只能削弱敌人并取得短暂的胜利,宣教等活动则可以更好地扩大自身影响力,为未来建立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国家打下坚实基础“②。本着这一理念,它们在不放弃搞恐怖袭击的同时,着力通过慈善手段笼络人心,并因此在多个国家形成声势。
二、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
2011年以来,本·拉丹以及大多数”基地“组织高级头目先后被击毙,以和平方式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在阿拉伯世界开启了一个自由和民主的新时代,并给”基地“组织代表的恐怖主义思潮敲响丧钟。外界普遍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开始走向穷途末路,国际舆论均在谈论”基地“组织的”战略溃败“和”衰落“.但与之前的乐观预期相反,各地恐怖势力已经完成重组并利用地区动荡之机大肆招兵买马、扩张蔓延。根据美国、英国、加拿大政府认定的外国恐怖组织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组织共有74个,而其中30个是2008年以来被列入的,可见圣战组织数量仍在不断增多③。美国兰德公司2014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2013年间,圣战组织数量增加了58%,圣战分子则可能高达10万人④。
2014年,”伊斯兰国“开始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新旗手。本·拉丹建立的”基地“组织开创了恐怖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伊斯兰国“则继承并升级了这一模式,使恐怖主义模式进入新的时代。”如果‘基地’组织是‘聚友网’(Myspace),那么‘伊斯兰国’则是‘脸谱’(Facebook)“.当前,国际恐怖主义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并在多个层面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新特点。
首先,暴恐手法更趋极端和残暴,致死平民人数大幅增加。根据”经济与和平研究所“2014年11月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造成17958人死亡,比2012年增长61%.
世界著名风险评估公司梅波克洛夫公司(Maplecroft)2014年7月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与恐怖袭击有关的平民死亡数量正大幅上升,截至2014年7月的过去12个月里,全球有18668人死于恐怖袭击,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上升了30%.这显示出恐怖袭击的手段越来越致命。⑦英国智库”激进化和政治暴力国际研究中心“统计也显示,仅2014年11月,恐怖组织就实施了664起袭击,造成5042人死亡。⑧在中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造成大规模平民死伤的恐怖袭击高发频发。近年来,虽然针对学校的恐怖袭击大幅上升,但是袭击的致死率一直远远低于针对军队或者警察目标的袭击,而2014年形势发生变化,多起针对学校的袭击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死伤。⑨例如,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西北部一所军人子弟学校遭袭,造成141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针对这一事件,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有密切关系的阿富汗塔利班也发布声明进行谴责,称”对妇女儿童等无辜者的国际屠杀违反了伊斯兰原则“.
在尼日利亚,”博科圣地“频繁绑架妇孺、学生和血洗村庄,逐渐成为最为致命的恐怖组织。最初,该组织主要袭击目标是安全力量和政府官员,但目前其袭击目标已转向基督徒、重要伊斯兰宗教人物、部落领袖,酒吧和学校。根据美国著名恐怖主义情报分析机构”情报中心“(IntelCenter)的统计,自”博科圣地“成立以来,共造成4000多人死亡,而其中仅2014年上半年就造成2924人死亡、268人受伤。
在伊拉克,”伊斯兰国“掀起教派仇杀,杀害大批伊拉克雅兹迪人,其公然斩首伊拉克政府军和多名西方人质的视频引发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2014年12月2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刊文称,过去6个月中,”伊斯兰国“杀害了1878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③国际恐怖活动日趋针对平民,一方面是由于恐怖组织试图通过制造大规模伤亡,报复政府的打击行动,动摇政府反恐决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塔克菲理主义“(Takfirism)这一极端思潮在全球的蔓延。
当前,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多个恐怖组织均奉”塔克菲理主义“为思想圭臬。它认为一名”纯洁“的穆斯林可以将其他行为或信仰有违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视为”异教徒“,而所有非穆斯林均为”异教徒“,处死”异教徒“是穆斯林的职责,并主张以极端强硬手段”净化“伊斯兰社会。
其次,在暴恐路线上选择”建国“路线。伊斯兰国际”圣战“运动近年出现了是优先打击”近敌“(伊斯兰国家世俗政权)还是”远敌“(西方国家)的争论。长期以来,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传统恐怖势力主张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而西方在伊斯兰世界的盟友是第二目标,最终则要恢复建立”哈里发“帝国。而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新生恐怖势力倡导在控制区迅速建立”政权“,实行严苛的伊斯兰教法统治,然后再不断向外扩张。
由于”基地“组织多年未能在西方策划实施有影响力的恐怖袭击,其袭击”远敌“的路线逐渐失去吸引力,而”伊斯兰国“2014年6月成功建立”哈里发国家“,设立完整的、上下一体的国家机构”治理“控制区,”2015年,我们将看到‘伊斯兰国’更像是一个政府而非仅仅是恐怖组织。“⑤”伊斯兰国“把控制区的治理分为两大类:行政和服务。行政类包括宗教宣传、执法、教育和公共关系,例如,设立宗教警察和法庭,惩罚那些违反其严苛规定的行为;服务类包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建设和维持水、电、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提供食品,甚至运营管理大坝等大型工业设施。
同时,”伊斯兰国“还重视开展所辖区域的民众思想工作,通过宣传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⑥”伊斯兰国“一举实现了国际圣战分子长期以来的梦想,其代表的”建国“暴恐新路线得到了更多恐怖势力的拥簇和效尤。
再次,国际恐怖势力内部出现主导权之争,”伊斯兰国“逐渐超越”基地“组织成为新旗手。随着”伊斯兰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其与”基地“组织对国际暴恐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事实上,”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长期貌合神离,其当初出于为获取资金等支持而加盟”基地“组织,期间多次违背”基地“组织指示。2014年1月以来,”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多股反对派武装爆发激烈冲突,”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多次提出”和平倡议“,均遭”伊斯兰国“无视和反对。”伊斯兰国“崇尚暴力和异常保守极端,令”基地“组织都无法接受,”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则认为扎瓦希里背弃了拉丹的暴恐路线。⑦2月3日,被逼无奈的扎瓦希里最终发布声明,宣布”伊斯兰国“并非”基地“组织分支,两者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
这是”基地“组织首次与其分支机构公开决裂。”伊斯兰国“此次高调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家“并呼吁全球穆斯林向巴格达迪效忠,表明其正在试图侵蚀”基地“组织对伊斯兰国际”圣战“运动的领导权。
随着”伊斯兰国“影响力的攀升,东南亚、南亚、中亚、北非等地已有不少国际恐怖势力开始向”伊斯兰国“靠拢。2014年4月,来自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9位”基地“组织大佬宣布退出”基地“组织,加入”伊斯兰国“③。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哈里发战士“也于9月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伊斯兰教法支持者“也纷纷声援和支持”伊斯兰国“.
最后,外籍”圣战“分子回流效应渐趋凸显,对美欧形成巨大威胁。伊拉克、叙利亚地区冲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恐怖和极端分子前往参战,形成继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第三波外籍”圣战“分子的流动潮,且当前的规模和速度均远远超过前两次。目前在中东的外籍”圣战“分子多达一万多人,包括来自美欧的3000多人,其中美国有100人、法国1132人、英国600人、加拿大130人、澳大利亚70人。
2014年以来,来自美欧的外籍”圣战“分子回流到原籍国作案的苗头日趋明显。5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首起回流”圣战“分子恐怖袭击案。2015年1月巴黎杂志社袭击案嫌疑人也有在也门和叙利亚参战和受训练的经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均视回流的”圣战“分子为最大恐怖威胁。1月8日,英国军情五处负责人安德鲁·帕克(AndrewParker)表示,活动在叙利亚的恐怖分子正在策划对西方发动大规模袭击,目标可能是交通系统或者象征性目标。
同时,美欧对”伊斯兰国“开展空袭以来,”伊斯兰国“大肆煽动美欧支持者就地发动”圣战“进行报复。该组织2014年8月发布名为”致美国的‘独狼’“的视频,号召支持者在美国纽约等地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发动袭击,这是其首次煽动”独狼“式袭击。8月7日,”伊斯兰国“发布视频威胁称,将袭击美国并占领白宫,真主的旗帜最终将在白宫上方飘扬。
2014年11月13日,”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发布音频称”美国及其盟友已经噤若寒蝉、虚弱无力“,煽动”全面引爆‘圣战’的火山“⑦。在”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大肆煽动下,一些图谋出境参战未果的极端分子转而选择进行就地”圣战“,导致近期美欧本土极端分子实施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明显增多。例如,2014年10月20日,两名加拿大现役军人遭汽车撞击案;10月22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严重枪击恐怖袭击案;10月23日美国纽约警察遭砍伤案;12月15日澳大利亚悉尼绑架案。
三、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当前,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恐怖主义的泛滥不仅对地区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造成冲击和破坏,对整个国际社会也构成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既与经济贫困、政局动乱、政治腐败密切相关,也与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迁息息相关。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美国虽然组建了反恐新联盟,但其松散乏力,反恐效果不彰。同时,导致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根源性问题仍在不断发酵,”2014年是恐怖主义之年,而2015年恐怖主义态势更糟“.⑧”2015年甚至可能成为‘圣战’之年,恐怖主义仍将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①由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战争的涣散,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得不独立应对日趋全球化的恐怖主义。②首先,中东北非多国社会转型前景不明,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性问题持续恶化。恐怖主义是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条件下衍生的一种犯罪现象,是某些社会团伙及个人对这种变革不适应、不理解、不能正确应对的极端表现。在剧烈复杂的社会变革之中,国家疲于应对紧迫的经济与安全问题,疏于对社会问题的重视与管理,特别是疏于对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注,结果造成暴力文化与极端思潮的泛滥。社会管理的普遍疏失加剧了转型中社会矛盾的对抗性,一些原本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解决自身问题的社会青年在暴力文化的蛊惑下更易走向极端道路。③当前,中东北非地区”阿拉伯之春“大变局所诱发的后遗症仍在发酵和扩散,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突尼斯、也门、利比亚等国大多面临着国家失序、政局不稳、教派矛盾激化、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腐败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各国政府军力、物力、财力衰微,管辖全境困难重重,边界管控更趋薄弱,为恐怖势力的滋生蔓延创造了土壤。
例如,在也门,2014年9月以来,属于什叶派的胡塞武装控制了也门首都萨那,并逐渐向西部扩张,冲突不断。也门旧有的权力结构被打破,政府虚弱,胡塞族武装的崛起给阿拉伯半岛分支的扩张提供了机会,一些部落势力开始与阿拉伯半岛分支联手保护部落利益,以免遭胡塞武装侵犯,而这种联合可能最终导致也门的分裂。④利比亚仍处于政治和安全真空,班加西逐步落入极端组织之手,其他地区则大多数处于各股部落势力和民间武装的控制之下。
其次,政治与伊斯兰激进势力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将持续发酵。⑤伊斯兰世界的世俗派、”政治伊斯兰“(也称温和伊斯兰,接受世俗政治框架,主张通过合法途径参与国家政治)和”激进伊斯兰“三股力量间长期博弈,此消彼长。”政治伊斯兰“势力曾借”阿拉伯之春“迅速崛起,而激进势力当时则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地。但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政权遭军事政变推翻为标志,”政治伊斯兰“势力在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国的参政努力受挫,通过议会选举掌权的温和变革之路变窄。世俗势力与”政治伊斯兰“势力斗争加剧,”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政权倒台后,”穆斯林兄弟会“被军政府列为恐怖组织而遭到取缔和打击。这个源于埃及、影响力遍布中东乃至全球的穆斯林组织迅速由执政党沦为恐怖组织。目前该组织已有一万多名成员被逮捕,这导致部分温和势力开始选择暴力。而激进势力和”圣战“思潮则获得良机,在该地区大行其道,新兴极端组织不断涌现,强调用伊斯兰教法管理和改造社会,用”圣战“消除”异教徒“,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暴恐思想的市场不断扩大。
再次,美国无意再次进行全力反恐,国际反恐行动松散乏力。2008~2011年间,恐怖主义的威胁确实在不断减小,但随后迅速呈现报复性增长态势。⑥当前国际恐怖活动高企的结果与美国全面收缩反恐战线息息相关。在南亚,美国自2011年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之后,开始加快撤军进程,但美撤军政策并非是基于恐怖势力已经遭到有效控制和削弱,更多地是在以撤军向外界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反恐使命,实质是为了撤军而撤军,不负责任地甩掉反恐重担。在中东,在美军、伊拉克政府军的联合打击下,2011年伊拉克恐怖势力残余力量只剩不足千人。然而,2011年12月,美国在伊拉克完全撤军后,恐怖势力迅速死灰复燃,并蜕变出威胁更大的”伊斯兰国“.
出于应对新兴大国崛起的需要以及对恐怖主义的周期性发展认识不足,美国安全战略调整与国际反恐需求渐行渐远。在美国乱作为和不作为的大背景下,国际恐怖活动在中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地区愈发猖獗。尤其是自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强调美国不会独立承担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任务,企图甩掉国际反恐的包袱,并要求地区国家承担主要反恐责任,美国则转而主要扮演幕后角色,极力避免冲在反恐最前线。奥巴马不愿意成为一位战争总统①,一直想把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打造为其总统任内的政治遗产。所以,即使面对”伊斯兰国“对美国威胁的不断扩大,奥巴马政府也不愿意对其既定的反恐战略作出根本性调整。美坚持不向伊拉克派遣地面作战部队,而仅靠空袭不可能击败”伊斯兰国“,最多能够阻止”伊斯兰国“进一步的扩张,无法扭转伊拉克冲突不断恶化的趋势。
同时,美国虽然牵头组建了有60个国家参加的打击”伊斯兰国“的新联盟,但是由于美国领导力的下降,新反恐联盟的凝聚力明显不足。②美国的打击战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而参与打击行动的中东国家也都各怀心思,企图通过反恐行动谋求私利,如沙特虽然担忧”伊斯兰国“的威胁,但其更担心伊朗从打击”伊斯兰国“中获得更大的地区影响力;土耳其则对美欧武装库尔德武装打击”伊斯兰国“的做法保持高度警惕,害怕库尔德武装过于强大激化其境内的库尔德问题。
最后,打击恐怖主义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国际反恐斗争需要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情报以及思想领域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滋生土壤。2014年12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2015年必须是全球行动起来打击恐怖主义的一年,各国必须加大打击极端主义的力度“.③即使国际社会能够合力打击共同威胁,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胜利,因为”打击极端主义可能是一场需要一代人时间的战争,就像冷战一样。
中国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