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8 15:46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试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试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论文篇一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

摘 要:列举了目前我国由于区域、阶层差距及政策等原因,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出现不公平现象的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原因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44-02

一、引言

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指公民不论民族、性别、出身和宗教信仰等,都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先天条件相同的个体,应获得相等的教育待遇和机会。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我国立法上已实现了教育权利平等,但由于区域、阶层差距及政策等原因,我国并未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因此,在未实现教育均等的情况下,即使从立法上实现了教育权利平等,也无法体现教育公平,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

二、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整体水平和入学率都有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也凸显出来,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差距

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分布、投入、入学率和录取率等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不仅集中了大部分的“985大学”和“211大学”等重点大学,而且非重点高校的数量也不少。据统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数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7.8%,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仅拥有全国高校的18.9%。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其地域的优势,所拥有的高校录取率和入学率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掠夺,导致最优质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管理等高等教育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流动和集中,从而无形中拉大了高校之间的差距,扩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2.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

由于我国历史、经济、文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接受教育资源、教育信息远远少于城市学生,农村教育设施、教育质量和条件远远比城市差,农村学生学习成绩远远比城市学生差,而在参加高考时,同样的考题和录取分数显然对农村学生是不公平的。历年的高考招生情况就能说明城乡学生入学率的差距和高等教育对城乡学生产生的这种不公平现象。例如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的农村大学生只占15%左右,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均低于30%。但是农村人口占据了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显然农村学生入学率以及入学的人数远远低于城市学生。虽然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真正的“大众”即农村学生和弱势群体的绝大部分却仍处于高等教育的边缘,这就意味着城乡出生不同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同的。

3.高校收费制度的不公平

2003 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迈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由国家投资培养大学生完全转变为学生自费上大学。但学费过高和学费涨得过快的问题也引发了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例如,从1995年到2005年,大学生人均学费从800元左右上涨到5 000~6 000元左右,再加上基本生活费和其他的开支,每个大学生平均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而许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收费标准,还远高于每年一万元这个标准。据统计,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为9 422元,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为2936元。按此计算,四年的大学学费至少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面对如此沉重的学费负担,城镇居民可能会选择降低生活成本和生活品质去培养一个大学生,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因为交不起学费只有两种选择: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者选择农林、地矿、石油、师范等一些收费相对较低的高校或专业就读,这种收费制度的不公平使考生在分数面前丧失了平等和公平。

三、我国产生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教育公平不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受到教育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育系统外部因素的制约。

(一)教育系统外部原因

1.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政府曾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据统计,至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187%;2003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128%,但仍然未达到4%的目标。到2004年,这一比例却下降为2.179%。而世界上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的平均水平是5%,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教育投入占GDP比例极低的少数国家之一。显然这种教育低投入水平既与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也与我国GDP的增长不成比例。目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教育投入不足有直接的关系。

2.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

教育既有效率的功能,又有公平的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身有追求效率的要求;同时,教育又是一项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培养人的活动,在投入为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教育资源分配的效率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教育效率应当优先。但从教育本身的属性和社会功能来看,教育公平应该放在首位。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有限,教育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公平问题产生。

3.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各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经济支持能力极不平衡,造成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为当地高校提供大量的教育投入,帮助高校改善教育设施、教学条件和环境,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高校与经济形成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反之,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导致高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学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的低质量反过来又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高校与经济形成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

4.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

目前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设施、师资力量、条件和环境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大部分农村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差,在竞争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中处于劣势,大部分农村孩子都在高考中落榜。加之“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又开始盛行,有些农村家长甚至认为读书又费时又费钱,孩子读完高中反正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因此,很多农村孩子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据统计,有80%左右的农村适龄孩子都没能参加高考,导致农村孩子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这种不公平直接延续到了高等教育。

5.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的影响

一些家庭的经济困难也成了阻碍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费用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很多农村家庭和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的费用望而生畏,因难以维持子女正常的学费和学习开支,而使子女被迫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父母的文化素质也是家庭背景中的重要因素,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不均等。据调查,全日制大学中家长学历在大学毕业以上的占56.9%,而家长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仅占11.8%。

(二)教育系统内部原因

1.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类高校进行管理时,将高校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如“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国家财政在对高等教育进行教育经费投入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这种人为的等级划分,对那些“重点大学”会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教育政策也有所倾斜。从而“重点大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远远强于“非重点大学”,学生接受“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教育质量大为不同,导致其就业机会大不一样,甚至未来的成功几率也相差悬殊,这就造成了等级不同的高校这种竞争的不公平性。因此,学生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其子女进入“重点大学”,导致了“资源寻租”、“择校热”,甚至“卖考分”等有损教育公平行为的产生,人为地制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2.招生制度不合理

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是实行分省统一录取制度,由各省根据所分配的名额及考生志愿,以高考分数作为标准从高到低录取。但各省的招生名额并不是依据考生人数或当地常驻人口数按比例来分配的,而是依据“高校向其所在地省市录取较多名额”和“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原则分配的。这种倾斜的高考招生制度,使高校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其考生低分数线,却高录取率,而高考大省、生源大省的考生高分数线,却低录取率,这就导致了考生在入学机会和选择高校上的不公平,这显然有悖于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原则。

3.教育腐败加剧不公平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由于在高等教育的部分领域中实行了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方式,高校的自主权、招生权和管理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制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高校和教育部门产生了追求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如在高校招生中实施“保送生”、“特长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制度时,由于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一些高校和强权人物通过特权或权钱交易攫取短缺的高等教育资源,这些腐败行为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导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这种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与我国提出的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极不相称。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国家的文明进程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来看,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已到了亟须解决的地步。

参考文献:

[1] 陈阳.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审视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27-29.

[2] 刘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07,(31):763-764.

[3] 曾琴.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公平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7).

[4] 殷红霞.城乡家庭相对成本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6,(4):1-4.

[5] 夏心军.对教育公平的再认识[J].教育学报,2005,(3):59-63.

[6] 汪立琼.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2):21-23.

[7] 刘晓.构建以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政策[J].教育与职业,2005,(13):4-7.

试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论文篇二

《教育不公平现象研究及对策》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本文试图从教育资源配置、教师待遇、学生受教育权利不公平等方面展开,对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生权利;教师待遇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追求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当今社会,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涌现出来。

1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英国的埃维茨认为:教育公平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涵义:第一,每一个人,不论其先天获得的潜在能力如何,都应当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标化。第二,每一个儿童,不论其生活社会背景如何,对智力商数相同的儿童采取同样的教育态度。第三,对于他们不利儿童不仅要采取相同的教育态度,而且要采取“积极差别待遇措施”。笔者认为,教育公平就是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平等的享受一切教育待遇。教育公平在现代化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我国现代社会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2.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要明显优于经济落后地区,在一些山区,还有很多失学儿童。在师资上,资源配置不合理,许多优秀的老师不愿意呆在落后学校,都想着办法往待遇高的学校调,导致了好学校的优秀老师流失,而普通学校的老师根本就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教师轮流制”政策,但这种“名校”热还依然存在。按理说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可在社会上有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重点学校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教学质量也是最优秀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富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重点大学,“走后门”、拉关系、送礼等。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只愿意留在东部,西部很多的学校都招不满学生。

2.2教师待遇不公平

教师的待遇,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造成了各个地区老师工资待遇的差异,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明显要低于城市的老师,尽管他们教书的内容是一样的,付出的劳动也是一样的。现在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虽然保障了老师利益的公平,但是也出现了另外一些不公平。例如老师同样的付出,但是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了整个班级的成绩不优秀,那么老师的工资也会不一样,这其实是不公平的。

2.3学生受教育权利不平等

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不同,导致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由于贫富悬殊,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受教育的质量明显要高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我国的偏远的山区,有很多的适龄儿童还失学在家,女孩子根本就不接受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3.1收入水平差异导致教育失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不公平现象属于上层建筑,所以经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受教育的好坏。一个经济好的家庭,给孩子提供的必然是最优秀的教育,他们会把孩子送往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的学校;而收入一般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入普通的学校就读,贫困的家庭甚至都没有能力供孩子上学。例如进入私立学校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但是孩子在那里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比别的同龄孩子更早得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外语,接触更多的知识。其实这在无形之中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3.2观念偏差导致教育不公平

当今社会,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读书无用论”成了人们的口头谈,人们更多的认为只有重点大学出来的孩子才能真正的成才,才能真正的“功成名就”,这就导致了国家对重点大学的投入过多,师资强、设施好,而地方的院校就设施一般,师资一般,毕竟在重点大学上学的孩子只是所有大学生的1/3,这样的教育也是不公平的。

3.3教育“腐败现象”导致教育不公平

教育本应该是一片净土,但是近几年来,学校已经不知不觉的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教育腐败现象随处可见。例如:前几天在江苏卫视上的一则新闻,一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名校,花30万买了学校的特招名额。在学校里,有的老师为了获得额外利益,在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方面都可以走特殊的形式。这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是随处可见的。在考研上、报送上,老师们首先考虑的都是和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4解决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一些措施

4.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在这样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例如在我国财政教育经费的拨款中,高校的拨款增长最快,其次是高中,义务教育最少。我们有必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义务教育和弱势群体的专项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增加经常性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量,由国家遵循公平原则,对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逐渐的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使中西部地区的孩子、老师都能享受公平的待遇。

4.2完善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公民教育权益

目前的教育政策法规虽然对于公民受教育的权利给予了保证,但是这些法律尚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有关教育法律体系,加强程序性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必须尽快解决这些与教育公平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构建适合国情的教育法律体系。另外应加强执法力度,适当增加对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司法干预。

4.3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的校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于他们在学习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看他所受到的教育思想,如果教师的素质高,在校园里没有不公平现象,教师给学生灌输的是健康的思想,那么这样就能减少甚至有可能彻底杜绝不公平的现象的发生,校园和谐了,那么势必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总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只要我们沿着正确方向一步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参考文献

[1]王珊.教育公平问题浅谈[J].现代阅读,2010.8(8).

[2]严从根.近五年来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新进展[J].江苏教育研究.

[3]李永成.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面临问题及对策[J].新论视窗.中学教学.

试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