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20 14:26

现代散文一般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大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中国经典散文

中国经典散文:关窗哲学

诗人卜郎宁过去了。但他的许多含有进步意义的诗歌,对当时诗坛所供献了的巨大的力,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他本身的恋爱经过,就是一首诗,正等于他在叙事诗《青春》篇里所说的一样。为幸福而战斗,为自由而战斗,这是他的哲学的基点,就是从他的私生活上,也是可以取到实证的。

看过了表演他和伊利沙白婚史的《闺怨》,诸君大概不会忘记那关窗主义的老人,伊利沙白的父亲吧?这是一个典型的旧人,一个关窗主义者,他企图用关窗来隔绝他的孩子们与社会的关系。他也曾用上帝作最后的制裁他的孩子们的武器。从他的世界观里看去,这是对的,是虔诚的为他子女们祝福的行动。

然而结果怎样呢?由于诗人卜郎宁无限热力的袭击,伊利沙白是违反他父亲的意旨,在深夜,不顾一切的走向了卜郎宁。而曾经在父亲威胁下对上帝起誓的伊利沙白的妹妹,也终于因伊利沙白行动的激动,坚绝的宣言“我将恋爱”了。老人虽然并不能了解自己关窗哲学的错误,但因为生命的需要,伊利沙白姊妹是突破了旧的藩篱了。和旧的战斗,这是卜郎宁诗歌所教育我们的,也是卜郎宁的生活所启示我们的。

一个世纪的长时期是过去了。关窗哲学是继续的存在着,虽说这哲学的内容也有不少改变。家庭里有关窗主义存在,大而至于文化、社会,一样的有关窗主义者存在。我们从《闺怨》获得的,不应该是一种史实,不应该是一个罗曼史,或者甚至是婚姻上的反封建。我们应该学取从这恋爱史中所显示的:

“我们需要在生命中一切应有的自由!”

中国经典散文:坪上散步

把一篇作品看做一个引擎,一个轮子,或是一把镰刀都好。

却不要把它当做装饰,一块会议桌上的桌布,或是办公厅的窗子上的窗帘。

没有比一篇作品完成时所给我们的愉快和安慰更真实的了。这种愉快和安慰,不是任何怀着甚深的偏见的批评家所能夺去的;也不是任何怀着执拗的成见的敌人所能减少一分的。

与其穿了不合身材的衣服,还不如赤裸。

越是对艺术有勇猛的情热的作者,越是欢喜赤裸。

为什么我们要摈弃说教呢?因为说教常常是装腔做态的,不自然的,虚伪的。

当你的情感不曾达到完全纯真的时候,是很难产生好的作品的。

作家和编者之间的互相帮助是:作家能把“好的”稿子给编者,编者能退还“不好的”稿子给作家。

作家和编者之间的崇高的友谊应该是:作家拿“好的”稿子,提高编者的声誉,编者退还“坏的”稿子,提高作家的声誉。

当我听一个人发表他对于另外一个人的意见时,我常常注意他心里的活动——即透过他的显得客观的语言,去看他躲藏在背后的真的意见,这样的结果,使我发现:能公见地批评人的是不很多的,大多数是狡猾的。

有些人内心充满嫉妒,外表却假装冷漠。当你问他对于某个作家或作品的意见时,他从鼻孔里哼出冷笑,装出不屑谈的样子,沉默着;另一种人则含糊其词,企图抹煞。

伟大的艺术品必须蕴蓄一种东西,这就是一个时代为了选择自己的代言人,而托付给作家的东西。

不朽的作品,常包含一种一切时代所共同具有的人类向上的美的精神——引导人类从琐屑、偏狭、卑污走向善良、宽大、高贵的精神。

小市民式的自满,是艺术家走向成功路上最可怕的敌人。

纯正的艺术品和虚伪的制造物之间的距离,凡是有良心的作家自己是很清楚的。

那些装腔做态的东西,我们常常是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读完它。当读完它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悲哀——这种悲哀,与其说是为了那作品,倒不如说是为了那作者,为了他的那个发表作品的可怜的动机。

摹仿、抄袭、剽窃,都是缺乏创造力的结果。

我真讨厌抄袭,当你刚刚用心血创造了一些语言或形象,第二天就看到那些抄袭家们的复写了——那些复写常常显得那样拙劣,他们往往把你原来用苦辛所创造的东西,弄得卑俗化了。

对于一个作家的要求,不只是文章简洁通顺,这是一种起码的要求——但我们的很多作家,却连这起码的要求都成了最高的要求了。

老练的文体,不是困苦的雕琢,和艰难修饰的结果。

老练的文体,是作者对他所接触的思想情感透澈了解的结果。

批评家的工作是:发现作家,发现作家对现实的接近和距离,发现作品和现实之间的接近和距离。

却不是在司令台上喝叱着,发号施令。

我们的文坛产生了一些文坛掌故家,却很少文学史家,因为我们很多所谓文学史家是以掌故当作史料的,不是以作品当做史料的。

因此,我们的文坛以谁知道掌故更多就是最好的文学史家;因此,我们的很多批评家,就成天在收集掌故——却很少愿意化精力在研究作品的工作上。

大多数的批评家不知怎么的,很少能把一个作家正确地反映给读者,好像他们的能力永远限制在运用空洞的术语上,不会用正确的美学观点,有耐心地,具体地去了解一个作家。

一个作家,除了文章写得简洁通顺之外,必须在他的作品里包含一种思想。

所写的人物,必须有社会的根源,人物而没有社会的根源,不能成为典型。

个人是依附在阶级一起的,批评他应该和他的阶级一起批评。

他的成功和失败,是联系在他所属的阶级的成功和失败上的。

为什么写人物呢?写人物无非是通过人物写社会。假使不是这样,那么写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是一种剪影。

我们的大多数读者,现在还只是停留在理解名词和动词的可悲的阶段,对于形容词,副词,接读词之类的苦心,他们是不很尊重的。

一般地说,文章写坏了,或是写得不通了,作者是不知道的;假如他知道,那一定羞于拿出来发表的;同时编者也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他也不愿意刊登的。

这样才显出批评的重要。

好的批评家不应该先注意作者写什么东西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注意他怎样写——用怎样的态度处理题材,从什么角度看世界,采取怎样的手段……等等。

高明的理论家不从作品所采用的题材的阶级的区别去衡量作品;而是从作品中所反映的各个阶级的真实,与他们之间的矛盾程度去衡量作品。

中国经典散文:月 蚀

听见有人说报载今晚月蚀,才注意到天上的月亮果然比昨晚缺了许多。凭着楼窗望出去,天空里没有云彩,使得那被蚀瘦了的半月分外显眼。道路上站满了仰望的人,敲锣,呐喊,放爆竹,种种嘈杂的声音乱成一片。为着天上的月蚀,地上的多少人们都紧张而兴奋了。

据说月蚀是因为月亮遇到了天狗,被天狗咬着要吞下,于是渐渐失去了光辉。为要吓走天狗,从厄难中救出我们的月公,人们就敲锣,呐喊,放爆竹。这就是今晚所看见的景象,也是一种的习俗。传说和习俗的力量真是不小,它竟能动员起这么广大的人群,使他们向着同一的目的行动。中国全国各地都看得见这次的月蚀,如果全国各地都同样地在那儿扰嚷,那么这全部的扰嚷声可就伟大得很了,即使是一百只天狗,恐怕也要被骇走罢?

民众的合力是伟大的,万里长城的长,金字塔的高,在完全不知道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里竟公然能够完成,使几千年来的人都惊叹咋舌,这不是奴隶民众一滴滴的血汗堆积成的么?人生哲学家不惜辛劳地探求要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超人;佛学家叫我们了悟从“无人无我……”以进于大慈大悲的大道理,据说这可以增加人的精神力,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但是,伟大了的如果只是个人,那也没有丝毫用处的,不鞭挞成千成万的奴隶,则纵有一百个尼采在埃及也建筑不起百分之一的金字塔。佛祖释迦据说确是神通广大,但大抵也只是传说,决不会真有那么一个能移山倒海的个人。个人的能力无论如何总有限得很,真正的超人,其实还是伟大的群众。

但民众的伟力常常被浪费了。就说月蚀罢,这不过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它要亏蚀是必然的,但也会自然地过去,用不着敲锣呐喊也一样的行。然而成千成万的人偏偏要多事,迷信的传说鼓动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精力都用在无益的紧张和兴奋上去了,这不是太可惜吗?又譬如说目前的旱灾罢,上自天师活佛的设坛祈灵,下至乡农的扎龙求雨,糟踏了多少的财力,完全用在空处。苏联能用科学的方法造成连续四十 五分钟的霖雨,所费的工力虽说不经济,总也不会比我们白费了的财力更不经济罢?但活佛之流还是有理由坚持他们的主张;他们会说:“诚则灵,现在不灵,只怪我们民众不诚罢了。”然而,米谷是民众的生死的寄托物,为着这性命一般的米谷,民众还有不诚心祈求的么?人谁不高兴好好地生存下去?求生的热诚是人人都有的,既有热诚,又为什么不“灵”?不灵,民众的热诚不是白白抛散了么?

单只有伟大的能力也是不行的,能力要没有浪费,才能成全其伟大。无缘无故地把脑袋拿到石头上去硬碰,这虽也许可以算得有勇气,然这种勇气也就未免可怜了。设坛求雨的大师们虽然似乎了不得的贤明,但那所做所为的结果却与碰石头一般无二。人类之有智慧,贵乎能看清楚事物的必然法则,在用不着使气力的地方就把气力节省下来,这并不是怯懦,更不是不“诚”,“诚”是必要的,但“诚”而至于盲目,就没有用处了。“无人无我……”的“猛”勇精神不是万应药,真正最紧要的还是科学的认识。这就是说,对于事物,要先了解它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矗打破了一切神权,迷信,宿命等非科学的观念之后,民众才能够刚健地站立起来,去自动地建筑比金字塔更高千万倍的自己的纪念塔。

中国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百年中国经典散文选

2.经典优美散文摘抄

3.经典的中国梦散文

4.迟子建经典散文

5.关于励志的著名散文集

中国经典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