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春励志短文_励志90后的青春正能量文章

发布时间:2017-05-15 15:39

每一位90后都应该时常找一些90后青春励志短文来看看,那么90后青春励志短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90后青春励志短文_励志90后的青春正能量文章

90后青春励志短文: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很多新人在经历职场困境而无法应对之后,都会选择辞职或者跳槽来解决这种种烦恼,结果辞职信交了,心情也轻松了,但这种轻松状态并不会持续多久,新的烦恼就会涌上心头:好不容易找来的一份工作就这样丢了,我是不是个失败者呢?接下来又要重复应聘的过程,会有什么样的职位或者机会在等着我呢?

一系列的烦恼难免会让人闷闷不乐,我的建议是无论任何人以任何原因离职后,最好是给自己一个沉寂的过程,理清思绪调整好心态之后再去迎接或者寻找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样的气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事件。无论这句话是出于什么科学原理,亦或者只是道听途说,但纵观生活,芸芸众生,大家莫不如是,很多人甚至深有体会,某一段时间运气好了,干什么成什么,某段时间运气差些,便似乎也总显得霉运连边。

所以说,跳槽辞职都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从这场失败里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来,好以此来应对新的挑点,这一点才是最为可怕的。

简言之,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的迎接挑战中渡过的,或者成功,或者失败,总之是要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这样,你的整个人生地会渐渐成熟并丰富起来。

戴小姐毕业后在一家物流公司任职,其实工作干得还蛮得心应手,但问题出在她是一个非常心直口快的人,对公司里看不习惯的人和事,即便与自己无关,也总是难免要跳出来发表一番高见,这样无形之中难免是要得罪一些人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戴小姐与公司同事的人际关系。这样以来,戴小姐渐渐意识到同事关系的重要性,可是事情已经发生,想要改过似乎没太有机会,因为被她得罪的人不在少数,大家似乎都拧成一股绳地在针对她,想要缓解这份敌对力量,似乎并不那么容易,而且戴小姐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她只是就事论事,只是他们太小肚鸡肠罢了,但她的这种想法没人愿意理解,戴小姐也懒得解释,索性辞职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可新工作干了半年,戴小姐依旧管不住自己的嘴,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戴小姐又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没招了,继续跳,这样换到后来,戴小姐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换了多少份工作了,而更为可怕的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戴小姐还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错,不过坚持了真理却不被别人认可罢了。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莞尔一笑,但个中滋味也只有戴小姐清楚了。而对于职场诸如戴小姐之类,我在这里要奉劝一句――病由口入,祸由口出。你坚持真理没错,A踩了B的脚,不但不道歉还骂骂咧咧的,那自然是A不对了,可是A不对首先该讨伐他的应该是B,而不是戴小姐你,你眼见不公可以替B打抱不平,但你也别忘记了,这终究是职场,而非江湖。

江湖之上我们惯见侠女豪客,他们眼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他们为什么敢助呢?一是因为他们有绝佳的武艺傍身,二是因为他们打过就走即便是得罪了人也没什么关系。可职场就不同了,大家同效力于一家公司,工作协作或者个人问题上也经常会出现磨擦,这种情况作为外人,最好是两方面去劝导,或者保持沉默,而非气势汹汹地站出来为某一方争回公道,这样的话,直白点儿说,你巴结了一个人的同时也得罪了一个人,而你若一直固执不改,被你巴结到的这个人,某一天你也可能会得罪到他。

人说树友难于树敌,你交一个朋友不容易,但你很容易就会树起一个仇家。而打拼职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后盾,什么升职加薪就都成了浮云。而戴小姐错就错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并没有总结出可以令自己成功的经验,至少是不再继续失败的经验,这一点是作为职场新人来说,极不可取的。

面对失败,我们要很坦然,因为谁都有失败的时候,没必要沮丧或者郁闷,反而应该为拥有一个可以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而快乐,但这种快乐应该是在你具体地总结出一些良好经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的。

人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里想起一个小故事,博大家一乐的同时,也为增加大家对于本文主旨的深层了解。

网上流行过一阵子的小故事――兔子买胡萝卜

。兔子到一家杂货店买胡萝卜,老板反复强调这里不卖蔬菜,兔子还是连续去问了三天。老板不胜其烦,只得威胁兔子:你再来问,我就拿钳子拔掉你的门牙!第四天,兔子问:有钳子卖吗?老板说,没有。于是兔子问:有胡萝卜卖吗?第五天,兔子一进店,老板就把它的门牙拔掉。兔子问:有胡萝卜汁卖吗?

试想一下,兔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它将面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被店主缝了嘴巴。

我一直很能理解职场新人初入职场的处境,因为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新人一般会遭遇很多职场困境,能站得住脚的可谓都是英雄,但具体到那些没站稳脚的人士,我也是较能理解的,其实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可沮丧的,但你务必明白的一点是,为人碰一次壁不要紧,可怕的是一直循环往复地去碰壁。如故事里的兔子,明明知道杂货店不出售胡萝卜,可她还是要一次一次地问上门去,这也暗示职场新人的不成长问题。

作为新人,任何一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都不要觉得离奇,其实具体点儿说越是不好的事情发生的越多越好,因为我们人生前三十年可以说是用来集中学习的,不要害怕失败,但你一定要从失败里收集整理出相关的讯息来,以避免以后在工作中再做类似的无用功,或者再犯类似的错误。

而这一种成长针对我们人生,较起成功来说似乎更有意义一些。

90后青春励志短文:你的付出,时光不会辜负

文/萧萧依凡

有一位师友,在大学辅导员岗位上做了很多年,学生工作做得很优秀。但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是很希望有机会转岗到教学岗,专心从事研究。于是他工作之余,花费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时间和努力,读完了硕士研究生,又考取了在读博士。

有一个学弟,大学期间爱上一个姑娘,爱得撕心裂肺的。他每天给姑娘写一封情书,表达自己的浓浓爱意,并同步发到自己的微博上,他一坚持就是大半年。

有一位朋友,自小就在微胖界逗留,从不知道瘦下来是什么滋味。她一直没有男朋友,无奈之下去相过几次亲,但是都没有成功。相亲对象总是在相亲之后直接或者委婉地回复中间人说更喜欢骨感的女生,她发誓一定要瘦成一道闪电。于是,她开始坚持跑步。

你以为,付出了那么多,且已有所小成,只是调岗这样的事情,那就一定水到渠成了吧?你以为,只要付出了,诸如追个女生、减个肥这样的小事,感动了自己,总是会开花结果,就不会遇到阻挠了吧?可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甚至是残酷的。

那位师友,被院系领导叫去谈话,说有人反映他工作不专心,读博士严重影响了他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院系经研究决定给他两个选择,要么辞职去读博士,要么停止攻读博士继续从事院系学生工作。无论他再三表态,表决心,院系领导都不为所动。即使是他连年获得的优秀工作者称号也帮不了他,他陷入了两难,内心挣扎,寝食难安。

那个学弟被心仪的女生拒绝。女生不胜其烦,最后甚至把收到的情书贴在男生宿舍下的公告栏里。此事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的,学弟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学弟深受打击,一蹶不振,迟迟难以走出这个阴影。

那位朋友,坚持跑了一年多,体重都不曾下降。熟悉她的人在茶余饭后讨论减肥方法时,总是拿她举例,把跑步减肥这个方法直接排除掉。并且,她还是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依然单身。

你看,并不是你想要的,努力就能得到,现实总是有些让人沮丧。

现实能够残忍到,在你付出了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心爱的事业中,并且小有所获的时候,将你的付出连根拔起,不给你留余地。

现实甚至残忍到,在你付出之后,连减肥这样的小事都不让你得逞。更别提,你的那些远大理想、雄心壮志。

在现实中,你可能练习飞翔无数次,跌落了无数次又爬起来,可是当你信心满满站在崖边试飞的时候,依然重重地跌落悬崖。

现实还会重重地捅你一刀:“你真以为自己是雄鹰啊?”

但是,时光没有让一切的付出就此结束。

那位师友因为自己的勤勉,以及在学术上的小有成就,被一个省级研究单位看中。在他陷入两难、还未做出选择的时候,省级研究单位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并且鼓励他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那个学弟在被拒绝之后,发现自己习惯了每天一篇微博,每天必须写点东西,当天才能安然入睡。他的文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别人还在焦虑未来就业何处安放时,他已经在一家报社实习,并在毕业之际顺利留下。

那位朋友坚持跑步,虽然体重没有下降,但是各种治疗都不曾好转的颈椎病居然好了很多。她曾花了很多力气来对付久坐电脑前带来的颈椎病,颈椎病都不曾给过她希望和好脸色,坚持跑步却见了“疗效”。另外,她工作起来精力更加充沛,人每天看起来都朝气蓬勃、干练、利索。

所以,你看,从来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梦想也许会遗弃付出的人,但时光最终不会辜负你的每一分付出。被梦想遗弃要么是因为付出与梦想还不匹配,企图用有限的付出作为支点,撬动整个地球;要么是因为与你梦想相关的外因太多,甚至这个外因对你的付出有一票否决权。但是,时光是付出最忠诚的见证者,你每一分的付出,它都不会亏欠你。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中,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会感慨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呢?那是因为,在付出和回报的天平上,我们习惯性地在天平对面放上了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就是最初出发时的目标,即我们一开始为之奋斗的“梦想”。

然而,现实中,关于“梦想成真”总是有太多的纠葛和条件。即使你做好做足了自己能把控的那份付出,却把控不了与你的“梦想成真”有关的其他纠葛和外因。你的付出再多,但是现实从未给过任何人承诺。怀揣远大志向者,又付出了努力,可天平另外一端却没有呈现最初的梦想时,付出者心理就容易失衡,沮丧地认为“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不管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欢喜,还是所谓的无所获的沮丧,都是因为内心的评判标准太过单一化,过于“功利”和呆板了。再回过头来看那位朋友,如果一开始她不是为了减肥而跑步,你还会认为现实连她这点小心愿都辜负了吗?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内心将某一行为定了性质,所以一切其他结果都被我们沮丧地忽略甚至拒绝了。这样的经历一多,悲观者甚至会认为,为什么付出总是没回报,自己想要的从未得到。

但是,你的付出,时光都会懂,如果它许不了你一个“梦想成真”,它一定会补你一份“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只不过是或早或晚,或显性或隐性,或物质或精神,不同呈现方式的差别而已。梦想也许会像个成年人一样喜怒不形于色、高深莫测,但是时光一定会像个孩子,单纯得像一面镜子,你付出就会让你有所获。

梦想成真了,是付出的大赢家。如果与梦想失之交臂,拐角遇上“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也不失为另一种收获和人生乐趣。

90后青春励志短文:你做梦的时候,总有人在努力

作者:艾力

坦白讲,作为一个自视有些清高的人,能让我从内心深处满怀敬意的人并不多。但其中一位貌似平凡的老师,却给我的青春,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我的母校乌鲁木齐一中坐落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占地面积不大,知名度却很高。

清晨,阳光一点点地洒进校园,绿草上挂着露珠,校道上空无一人,却从球场里传来一阵阵篮球拍打地面的声音,打球的是一位男子,穿着洗得有些旧却十分整洁的运动衣,180的个子,映在孤单的球场上,显得格外显眼。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陈老师。我读高中的时候,他已经将近50岁,在所有教我的老师里最年长。来到这所学校近20年,他一直保持着比清洁大妈还早到的纪录。

1个小时后,出现在课堂上时,他已经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台上,举止行事像极了英国绅士,连身上那种傲慢劲也像。“各位同学,你们学习好与不好,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任教这么多年已经不需要你们的成绩来证明我有多优秀了,我教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哈佛、耶鲁,你们要认识到,你们坐在这里,并不是为了我学习。”这老师真有腔调,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他接着说道:“你们要知道,初中毕业代表着你们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了。高中时,还想着为父母学、为老师学是幼稚的。要记住,从现在开始,你们只为一个人学习,那就是你自己。”说完这句话,他优雅地转过身,不依靠尺子和圆规画出了一个标准的坐标系和一个接近完美的圆。就这样我开始了高中第一节数学课,知识点我想不起来了,却为他的风度折服至今。

在当时的乌鲁木齐一中,陈老师有大量女性拥趸,女学生、女老师都仰慕他。他却从不为这万千爱慕所迷惑,始终保持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这种严格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别的老师休息时都在斗地主嗑瓜子,这位全校数一数二的特级老师,却依然埋头研究着教学理论。除了认真工作,他还始终坚持每天锻炼、健身、读书,岁月并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过多印记。

高考前最后一堂课,陈老师讲完考试的注意事项,用严肃又慈爱的眼神看着我们:“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结束一段旅程,踏入一段新的旅程。人生的路很长很长。作为我的学生,不管你们以后在哪里在做什么,我希望你们始终都能保持一种不断向上的追求,希望你们牢牢记住‘求上者居中,求中者居下,求下者则不入流’。”

后来,我走出家乡,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比起那些成功者身上夺目的光彩,陈老师的生活似乎按部就班。可生活原本平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他做到了。

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人活着,就要不断前行,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追求。有人说,一个男人变老的两大标志是不断后退的发际线和不断增长的腰围。其实,一个人真正变老的标志是,他觉得人生一眼望得到头,不会再有改变,于是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提升自己。

长大之后,我遇到过很多“活死人”,他们也让我一度觉得就这么行尸走肉般活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妥协”,或者说“求安稳,别瞎想”。

幸运的是,我身边有很多不甘心“英年早逝”的人,在不断的折腾中,打磨出了生命的精彩。比如不在乎输赢只是认真做手机的罗永浩,成立新精英帮助无数人规划职场的古典,他们都曾是新东方的优秀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取得傲人成绩后,又在其他战场上所向披靡。

我在新东方任教已经5年,在这样一个大公司里上班,想要见传说中的俞敏洪老师一面并不容易。成为集团演讲师后,我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他一起工作。

有一次和俞老师去兰州演讲,坐的是早班机。刚上飞机时,大家还有些精神,有人拿出电脑工作。过了一会儿,困意来袭,不少人开始睡觉。我也感到有些疲惫,听着音乐闭目养神,毕竟下了飞机还有几场演讲要做,要保持兴奋的状态。迷迷糊糊正要睡着,我看到俞老师拿出电脑,开始处理一些工作。一觉醒来,他仍然盯着一份文件,不时快速敲击着键盘。

近两年,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美国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MOOC,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免费获得高品质教育。MOOC目前还在探索阶段,国内还没有学校较大范围尝试MOOC教学。

在外地出差的时候,我们坐在一辆颠簸的汽车上,俞老师用电脑回复了一些工作邮件,然后就在网上查找关于MOOC的信息和资料。一边查资料,俞老师一边问我:“艾力,你对MOOC的想法是什么?”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他告诉我,从最初为了生存创办新东方,到新东方今天成为国内最大的教育机构,市场利益已经不是考虑的重点了。现在他更专注于教育本身,希望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免费分享给所有人。

去年冬天,一次滑雪时,俞老师意外摔断了腿,每天都只能坐轮椅出行。几个月的恢复期,新东方的每次重要会议,他都坚持出席,其他工作也一点没耽误。他甚至还挺开心地说,这下总算有理由推掉没必要的商业活动,专注于改善教育本身了。

在很多人眼里,经过20多年的奋斗,俞老师已经完全可以坐拥新东方的辉煌,好好享受人生了,但他却丝毫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每天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平均工作时间10个小时以上。对于教育事业的追求,他还在不断往前开拓、探索。

对于他而言,成功与幸福都不再是目的地,他始终行走在追求更好的道路上。没有最优秀,只有更优秀。

比我们更牛的人还在不断努力,卓越无极限,我们怎能轻易停下脚步?

90后青春励志短文_励志90后的青春正能量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