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7-04-08 14:29

职业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及其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小编为你整理了职业规划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到您。

职业规划开题报告范文篇1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社会发展要求人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是“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发挥”成为社会每个公民的探索的主要议题。其实,这就是职业规划要关注的问题——而且现在职业规划也已拓展到生涯规划的层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困惑,得到以下一些困惑的抱怨声:

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但自己也不清楚想变成什么以及怎么变化;

希望工作开始有一个高的起点,但这个起点是什么不清楚;

没有工作经验,自我了解盲目;

对自我的了解很少,对未来的工作很迷茫;

选专业的时候考虑到的是否热门,毕业时才发现已经是冷门了;

不知大学四年如何规划,大学专业学习和社会实习的平衡难以掌握;

怎样找到对自己有挑战又是自己喜欢的职业;

从这些声音中,可以听到:学生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的方向是什么——按部就班地渡过大学时光。学生对职业世界不了解——从书面上得到对诸多职业的各种描述,但却不知道自己在这些描述中角色如何、对未来职业总有一种朦胧而盲目的乐观——以为自己走进社会可以做所有的工作。学生缺乏行动与实践——不知道行动的意义是什么,以为学习是唯一天职、不知道在哪里行动、不知道如何开始行动实践——结果走向社会的时候,头脑中依然是一本厚厚的书。

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困惑,该如何解决呢?社会上有许多的职业测评工具呀!但是测评工具在学生心目中的态度许多时候表现为:

对职业测评软件的疑惑,感觉做和不做都一样;

测评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测评是静态的,指导性很有限;

测评并不关注我们的现实状况,比如专业;

测评都非常机械;

为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探索系统。解决上面这些问题。

那么,设计这样系统是否有意义呢?回答当然是“有意义”。原因之一、现在广泛存在于学校的就业指导,都是以就业率为导向,努力在把毕业生推到一个个职位的“容器”中。但是,这种初期的“就业”之效,往往会因为这个“容器”并不能带给毕业生以“生涯”的满足,从而产生“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使得企业单位人员流动频繁。更甚之,这种流动往往都是起因于盲目的“生涯”不满足,而且依然是以“生涯”不满足为段落。这种盲目性带来的社会与个人的浪费,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能够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生涯”的内涵,并且从更宏观的“生涯”角度去衡量职业,可能更有目标性。比如,毕业生如果认识到,工作并不是全部,生活里还要有情感的满足、婚姻的满足和家庭的建构,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人自我成长与身心发展。那么,他们就可能会更慎重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流动性,以一种平衡和谐的追求去“经营”自己的职业发展。如果,学校的老师认识到生涯的广泛内涵,他们更可能会早一些从发现学生的追求、发掘学生的潜力等诸多角度,鼓励和帮助学生早早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追求,而不至于到了毕业时都纷纷不知所措地自欺“先就业,再择业”。

其二、全面的“生涯”观念的引入,也可以很好地引导社会大众科学地看待自己的职业选择。比如前面举例说明的“成功人士”的现说法,其实都只是个人“成功”的可能性而已。而且,这些成功人士的所谓成功,也可能只是限于工作领域。而这都与全面的“生涯”成功内涵有差距。由此,从生涯的层面看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是需要听众去鉴别,并有选择地模仿和学习的。另外,在社会上还有一些生涯规划人士,并没有从广泛的生涯内涵给来访者指导,更多只是落脚在“规划”层面,使得规划成为一种外在决定的“专家建议”。当然了,这些建议中包含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也可能会给生涯困惑者带来立竿见影的生涯发展。但是,基于前面的分析,如果生涯被局限在职业指导,那么一些选择方面的“冒险”之后,消极的后果却可能引发更大的生涯困惑。要认识到,如果一旦“投资”失败,惨痛的教训只能自己承担。而如果一个人明了生涯的内涵,那么他就会综合全面地考虑自己的选择,最终做出自己可以负得起责任的积极选择。也就是说,从生涯的角度去思考,来决定职业的定位与选择。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职业规划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那时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个体一生中的职业变化不大,所以职业发展心理学家更多采用“ occupation ”和“ vocation ”,中文翻译为“职业”。相应地,针对此的工作即为职业规划。那时的职业规划,主要任务就是以工作要求为导向的人员匹配过程。它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工作要求的品质,那么工作会最高效,工作着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有成效。注意此处用“成效”两字,说明所有的衡量都是以工作产品为导向的。

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职业,那就是个人为追求其特殊目的,而从事的活动过程中所承担的所有职位、角色的总称。从这可以看出,职业是工作角色的总和,其目标是为了通过产品生产的实现,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特定目的。也即,“职业”更多地是处于对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这个层面上的。

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述,人的需要是从生存、安全、尊重、归属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逐层满足的过程。就宏观社会而言,社会对“生存”与“安全”的追求要求把人当作生产产品的机器,去推动社会物质的充足和丰富。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发展,人的职业规划,也就成了产品生产导向的“安排规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物质总量的巨大积累,人们开始关注更广泛领域的人需求满足、开始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开始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个人选择从事哪种职业将直接影响他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间接影响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人们开始关注从职业中寻求尊重、归属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而这,也就是“职业”开始向“生涯” (Career) 的过渡。而且随着职业稳定性的降低,人的高层次需要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加以满足,必须从人的各个生活角色中得以体现。从而关注于物质产品导向的“职业”观念,开始让位于以人为导向的“生涯”观念。

职业突出的是事业或某个具体的行业,而生涯更注重发展性,强调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职业变化过程 ( 龙立荣 , 2002) 。可见人的生涯不仅仅指某个具体的职业或行业,它更是生活的一种新状态描述。

Jepsen 和 Gelatt 在 1974 年提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时,最早提出职业到“生涯”的转换。之后,生涯发展的内涵逐步被广泛认可。牛津字典里生涯的本意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即表示为人的人生发展道路,或发展途径。”生涯包括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但同时也涉及其它非工作或非职业的活动,亦即个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的活动与经验 ( 林幸台, 1987 )。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生涯进行界定。其中 Super 的生涯界定更能形象地说明生涯与生活的统一: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也包含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等。后来薛恩 (Schein) 在 1978 年时,更加宽了生涯的广度,说人生的生命历程,是由三个旋律所交织、激荡而成的,这就是:①工作、职业或事业;②情感、婚姻或家庭;③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身心发展。

也就是说,生涯的成功,必须包括着广泛的满足感。有一项针对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以及一些成功专业人士和 90 多位高级主管的研究表明,持久的生涯成功包含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求:①意义:感觉自己对所关心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②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愉快或满足;③成就:你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人苦苦追求的类似目标;④传承: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取得成就以帮助他人获得未来成功的一种方法。而且这四个方面又必须是在自我、家庭、工作和社会各个领域里都有所体现的。总之,生涯规划,应该是对生活满意感的全面规划。

曾几何时,生涯规划演进成现代人必修的人生学分之一了。在美国,有一本以生涯规划为主题名为《降落伞的颜色》 (The Color of Parachute,1983) 的书,曾是销售史上仅次于圣经的第二畅销书。由此可见,中外人士对于生涯规划的重视可见一斑。无可讳言,我们一生中,最精彩的时间和岁月,都投入在“工作”上。因此,工作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所以,关注生涯的发展,其实就是关注人生活的满足与幸福发展。

当然了,上面介绍说明的是国际背景下的理念变革。就我国的实际发展而言,“职业规划”的兴起也才是近几年的事。而且之所以这个“运动”被推行,也是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改革为“国家指导、自主就业”的制度,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开始走向人才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并且与此对应的,全球目前普遍存在着就业紧张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教育部统计, 2001 年 -2003 年,毕业生在 6 月份的初次就业率每年以 5 个百分点速度下降。而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 2003 年为 212 万人,较上年增加了 67 万,增幅达到 46.2% 的高峰。 2004 年毕业生为 280 万, 2005 年为 340 万。这是我国“职业规划”初动的力量来源。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SQL Server 技术等来完成基于WEB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2、(1)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适应性、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等。(2)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条件管理: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等。(3)职业目标定位管理:包括职业目标的确定、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4)系统能够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给出一定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 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明确课题要求及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周)

2. 翻译与课题相关的最新的英文技术资料;(第3周)

3. 选择和熟练掌握一种开发工具和编程技术;(第4-5周)

4. 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第6-7周)

5. 进行总体设计,对开发步骤进行分析;(第8周)

6. 进行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第9-14周)

7. 撰写毕业论文;(第16-17周)

8. 完善软件,准备答辩和系统演示。(第18周)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1) 毕业设计论文1篇;

(2) 开发测试后的软件;

(3) 系统设计程序代码;

(4) 系统基本功能说明。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职业规划开题报告范文篇2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阶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

所谓职业选择,既是个人依据自己对职业的兴趣,期望,能力分析,对职业进行细致分析,评估,选择与自身素质相符的某一职业从事工作的过程。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现的先决条件。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既是个人或者组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依据一定标准,划分的具有质变的成长过程。大致来讲,职业生涯共经历成长、探索、成熟、维持、衰退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特点,职业发展阶段分析是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职业生涯是与工作相关的一个连续过程,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活动和价值态度两方面的内容,必须注意的是,职业生涯是一个职业发展阶段,并不包括对职业成就的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即时是指,员工或企业组织通过对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学习,培训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个人、员工或者企业组织。

2.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才培养具有共同目标,既为企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员工建立明确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企业人才培养明确方向和目标。

首先,企业人才培养可以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如职业指引,职业培训,职业晋升等服务,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得到更好的实行,其次,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向,可以为企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提供保障。

3.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所在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加速员工成长,增强员工归宿感。通过对员工个人特征进行分析,员工和企业可以更好的匹配与个人特点相符的职业和岗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有长远的计划,可以增长成长速度,同时,员工由于有好的规划,对未来充满期待,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更高,可以增强员工归宿感。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新型创新人才的需要。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日益加大,同时对于企业知识性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也更加重视,人才的稳定性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从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员工也企业的合作共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仅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景,而且员工个人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合作共赢局面。

二、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

划发展中现状

1.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影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工作初期的环境适应。工作初期,员工往往充满很高的期待,然而通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差距,新的工作不仅仅面临的巨大的挑战,而且个人期待与现实存在差距,在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上并不符合个人预期,这时候就会产生沮丧甚至退缩,影响整个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工作绩效问题。企业衡量员工价值的重要指标就是工作绩效,当企业对员工绩效评估不高时,往往对影响到员工的个人收入,这时候员工就会对在该企业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不能集中精力提高业务成绩和技术水平,从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工作压力问题。企业为了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往往会对员工制造一定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但过大的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时会给员工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员工这时候就会考虑个人发展问题,从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2.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员工层面的问题

一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淡薄。部分员工职业生涯观念淡薄,没有对个人职业发展作个长期的规划,在选择职业和岗位上往往只是为了满足目前所需,缺乏前瞻意识,还有部分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全面。

二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积极。当前企业存在比较多一个情况就是,员工在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时,往往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而不是根据个人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发展,在工作过程中,也完全听从企业安排,不主动的去对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三是,缺少自我评估。员工在选择工作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个人特长,个人特点,专业爱好等进行分析,根据综合性的自我评价,选择合适的职业和岗位,但员工在这方面的关注往往不够。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缺少科学指导方法。部分员工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愿意配合企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上并不理想。

五是,员工职业目标不明确。部分员工对个人长远职业目标不明确,还有一些员工只是注重短期效果,被动的接受工作,没有对职业目标作长远规划。

(2)企业层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招聘忽视应聘者要求和愿望。企业在招聘时都会设立自己的标准,但招聘时企业对员工的个人情况,员工要求和期望了解不够。

二是,企业没有对员工岗位进行规划。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往往根据员工基本情况分配工作岗位,但企业忽视对员工岗位胜任力度的评价,缺少岗位调节政策。

三是,职业培训单一。企业在员工培训时候,往往投入较大力度在技能培训,业务介绍上面,而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训力度明显不够。 四是,缺少职业生涯发展激励。主要是企业在员工个人价值实现,员工个人收入上面的激励手段和方式上不合理。

五是,绩效考核不合理。绩效考核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绩效考核不合理也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执行效果不理想也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策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遵从以下原则:

一是,利益整合,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兼顾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

二是,公平性原则,企业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上标准统一,一视同仁。

三是,协作性原则,既企业和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共同参与,执行过程中互相配合。

四是,动态性原则,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根据员工执行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2.改善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改善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首先,做好招聘工作,招聘过程中中重视对应聘者个人特点和兴趣进行分析;其次,做好岗位管理工作,工作过程中,分阶段的对员工岗位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随时调整与员工工作能力或者个人特点匹配的工作岗位;再次,采取多样化,多渠道的培训方式和手段;第四,做好员工业绩考核,考核标准一是需要统一,而是需要具有激励因素,对于部分有潜力的员工,可以个人特点设计考核标准;最后加强晋升和调动管理。

(2)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对策

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通过在公司内培育出重视持续学习和员工成长的企业文化,来展示公司致力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心;其次,职业生涯发展项目必须整体进行,以减少来自部分员工的阻力,他们可能会认为公司的这种变化不过是一时之举。为了做到这点,将职业生涯发展的举措与其他对服务员工的管理过程无缝地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最后,企业应该尽可能的为每一名员工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生涯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梁彦锋.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经济师.2011(09)

黄波.略论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内涵、特征和依据

职业规划开题报告范文篇3

在当今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社会里,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近年来,对大学生加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意义已被高校普遍认同,许多高校也已纷纷采取措施推进这项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职业规划辅导起步比较晚.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在指导的内容上目前尚停留在一般的宏观就业指导上,主要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举办一些就业讲座,传授职业生涯理论和就业形势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教育对象上主要面对毕业班学生,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很有限,使实施效果不佳.因此,应积极开展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内涵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人而异的就业指导.它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性、多样化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促进学生个性化就业和多元化发展.[1]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和职业,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尽早确实职业生涯目标,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大学生实施和调整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二、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认识不足

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在认识上、观念上不到位,将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的指挥棒,片面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技巧性,不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服务.只是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讲座等活动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宏观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简历制作与求职技巧等,强调就业指导的共性、全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缺乏专门的职业能力测试和创业能力的引导.实际上,仅仅局限于这种宏观层面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因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主动开展职业规划的学生不多,从事就业辅导的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精细化个性化指导,而且完成这个动态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毅力,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

2.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主要是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处的工作人员,整体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人大多专业不对口,很少参加培训和到企业体验学习,对就业指导内容、学生需求、就业市场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一知半解.而且他们每天忙于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就业形势、就业指导方式方法等,不能很好地应对学生在职业规划和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在就业指导中只能是临阵磨枪,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导致指导的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对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缺乏兴趣.

3.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精细化和全程化我国就业指导课从选修课转为必修课的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精细化和全程化.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和形式陈旧,课题上较少有互动式教学,更少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且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是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进行讲解,很难解决学生个体在各类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不能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当前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对自我职业状况、岗位匹配度等了解不够.

三、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改进的对策基于以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提出以下几点新时期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改进的对策.

1、完善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我国就业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弱化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功能,目前的就业指导大都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指导观,只针对毕业生开展工作,实际上就业指导应该是一整套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2]在指导方式上,要以常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开设系列专题讲座,以团体辅导为主,介入个体咨询、跟踪服务,巩固团体辅导的效果.在指导内容上全程规划,分层次、分专业、分就业类别、分阶段细化就业内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观念、择业、创业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辅导,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拓展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实现就业指导效果的最优化.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上分四大模块:一是以授课为主,结合专业介绍、专业就业形势进行专题讲授,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二是以讲座为主,邀请企业家、知名校友、专业教师开设系列主题讲座,三是以社会实践为主,由学生利用假期顶岗实习实践,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四是以测评为主,开展职业测评、职业规划辅导、个别咨询、心理测试等,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理性参考和科学依据.

2、开展职业生涯精细化个性化辅导,强调“一对一”指导实效

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项需长期重视个体的工作,应以个体或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辅导要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效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跟踪指导,细化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帮助学生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弥补学校宏观层面上就业指导的不足.通过多年实践印证,一对一就业指导及其工作模式更能促进学生理性并积极就业,是学生最乐于接受且辅导效果明显的指导方式.一对一具体指导方案为:与学生建立一对一关系,结合霍兰德职业测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职业能力和倾向,以及就业的优劣势.并针对他的几个职业倾向开展职业信息分析,达到合理定位、实现人职匹配的目的.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求职情况进行追踪、反馈与循环“一对一”精细化指导.

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建立同伴互助就业群体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把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学习培训、到企业挂职,介入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倾向分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就业辅导等.另外,辅导员同其他教师一样,是一种学术职业.在探索就业指导方式方法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问题和困惑,建立同伴互助就业群体,能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就业指导师可以集体备课,就就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层次研讨,实现经验共享,提高整体师资队伍职业咨询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桥生.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1(6)25-26.

[2]戴树根.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6)169-172.

职业规划开题报告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