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行情分析的论文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为主要任务,其实验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世界市场行情分析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的论文篇一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远远不能适应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探讨了高校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中模块化设置课程教学体系的相关问题。
关键字:教学体系;模块化;设置;教学;科研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培养适应对外贸易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是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先后对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
1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依据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承担培养从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任务。设置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教学体系应该遵循以下依据:
(1)课程设置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要体现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要紧紧围绕“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进行。但是传统的教材缺乏与实际联系,不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的教材、教学资料。
(2)教学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往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未能有效地围绕市场来进行调适,导致与社会需要有诸多不相匹配之处,出现了人才结构不合理的“人才剩余”现象。
(3)教学组织要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成分,改变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大部分以课堂教授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状况。
(4)实践教学要有体系。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基本素质类实践、课程实验及专业实习,要将实践教学安排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的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由理论到实践,实践教学内容由简单操作到综合训练,最大化地实现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指需要完全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它以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为前导课程,主要包括行情学概论、行情学分析与预测的层次、行情学分析的指标、行情学预测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2)专业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是指对专业市场进行行情分析与预测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该模块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经济行情分析与预测、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对不同国家、区域的经济行情,以及不同产品的市场行情分别进行分析与预测的理论、程序、方法等。
(3)基本技能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是指必须掌握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网络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常用外贸应用软件。
(4)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指用于行情分析与预测的经济学分析与预测工具,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证券、期货与外汇交易的软件,另一部分是Eviews和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逐步由学习者向实践者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5)创新技能模块。创新技能模块处于学习、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阶段,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论证、实验研究和实验总结,并能以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教学模式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特征,通过模块化分割,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同时各模块课程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层次性和综合性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对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建议
对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学组织要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将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教师要适应从“专业课程”到有功能性的单元“模块”的转化,并带来的教学内容的新构建;学生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试方式的转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之间关联与应用的思考。
(1)理论教学要适度。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应本着适度的原则,把握理论教学的难度,增加其与现实的关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深奥而又显枯燥的抽象理论。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模块提供了条件,使理论和实践能很好地结合,获得较强的综合能力。
(2)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首先,要改变在引进师资时的“唯文凭论”和“唯学位论”,要尽量引进具有外贸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作专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加强校企横向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并考取专业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联系,深入到企业一线,参与科研,逐步实现产学研的相互融合。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可以不局限于外贸公司,还可以包括证券交易公司、期货交易公司、外汇交易所等机构,稳定广泛的专业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及相关行业从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项目来源:兰州商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净,朱德开,尚庆梅.《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模块的应用与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0(3).
[2]包小妹,戴竹青.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北方经贸,2012(7).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的论文篇二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为主要任务,其实验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文章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设计和考核重点等方面,阐述了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以世界市场为对象,以行情分析和行情预测为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世界市场行情的研究任务,行情研究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世界市场经济行情和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以及世界市场行情预测的定性、定量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能够对世界市场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市场行情的历史、现状进行判断,对其未来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进而提高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本课程实验教学设计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在现有的课程安排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实验课程体系依附于理论课程。这样的课程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的直观理解和深入认识,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相对分散,因此实验只能做到对一些知识地分解学习,不利于整体把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课程的开设在理论课之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重复,这就造成教学中课时资源的浪费。课时资源的紧张导致实验课程只能以基础与验证型实验为主,无暇开展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从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实验课程的这些弊端,我们在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的教学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涉及宏观经济行情和微观经济行情分析的指标与具体的预测方法的讲授从理论课程中脱离出来,完全置于实验教学中。这样,既完善了实验课程的课程体系,又将理论课程的课时资源节省出来,使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避免重复。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的“做中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学习法”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将“做中学”落实到实验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应用能力更具有实用性。
1.案例讨论教学法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市场行情,而行情是不断波动的,因此讲授该门课程必须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枚举典型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当中,从而获得深入认识。例如在讲宏观经济行情及其波动的时候,可以以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现实,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中引起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以及各行业相应的应对措施。
2.任务驱动学习法
任务驱动学习法是选择在市场行情分析和预测中常用的指标和方法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世界市场行情定量预测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移动平均模型后,提供一组从市场中采集到的某商品的各个季节(或者各年)的价格数据,给学生下达进行下一个季节(或者下一个年份)进行价格预测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对移动平均模型在预测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给出一定的专题作为研究性课题,由学生组成研究性小组,进行团队作业,在课上或课下通过研究来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开设一些相应的研究性课题,学生自发或在教师安排下形成研究性小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可分为课上进行或课后进行。课题研究完成后,教师选择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布并交流研究成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研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分层次设计实验内容,丰富实验类型。
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将实验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提高模块”、“能力扩展模块”。“基础模块”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市场行情波动的特征和影响世界市场行情的因素分析;“提高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固定资本投资、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及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指标,并运用相关指标进行行情分析;“能力扩展模块”要求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定量、定性预测方法,建立相应模型对一些重要市场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这三大模块循序渐进,“基础模块”、“提高模块”是前提与基础,“能力扩展模块”是前两个目标的拓展与提高。
对应这三大模块目标体系,我们设计了三种实验类型,分别是验证型实验、设计与开发型实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分8个实验项目,如下图所示。
图1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实验内容设计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考核中,考核内容注重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考查,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偏重于各个板块的理解和应用,忽视对课程整体运用能力的考核,因此学生在备考期间花费大量时间背诵教材内容。这种考核方式既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单元的学习,又无法真正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还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了考核内容,注重对学生的课程整体知识与分析预测能力的考查。考试题目以任务形式给出,在每次实验的各个环节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实验室电脑上立即提交实验报告或作业,全部实验都结束后再根据系统的评分标准给予最后的综合评分。同时,老师可以选出两三名同学的作业进行现场点评,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改进。所有同学提交的作业都可以由系统进行批改和打分,考试结果也被记录在系统中。
参考文献
[1]黄海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0):27-28.
[2]姜长宝.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及其提升途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83-86.
[3]张汝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66-167.
[4]杨芳,崔磊.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0,(3):149-150.
[5]张小萍,付文斌.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践教学[J].商场现代化,2006,(4):30-32.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