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在“群众路线”中大有可为
进入6月以来,由南方报业集团全媒体重点打造的“网络问政县市行”活动已先后进行三场,分别对和平、英德和连南的县市主要领导进行了率先问政,揭开了“县市发动机,广东加速度”的系列主题,展现了广东网络问政在搭建好省市骨干网的基础上正向基层纵深的态势,同时让人感到,网络问政基层行不仅是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更是密切党和人民关系的新纽带、新平台,在当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大有可为。具体表现在:
1.网络问政“像面镜”,刻映现实,帮官员察民情、“照镜子”,融入现实,增强宗旨意识,力戒形式主义。网络问政本身就是“一切依靠群众”这一方法的具体展现,广东数年的相关实践表明,基层网民问政大部分属投诉类,以问政建设颇有成果的惠州惠城区为例,全区2012年的5133份网友来信中,投诉类近62%,反映的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因与群众现实利益直接相关,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都重视并百分百处理了,赢得了人们认同。所以搞好网络问政,既可助民生持续改善,也可助领导干部对照党纪和群众期盼,去伪存真,“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扫除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网络问政“似盏灯”,照亮角落,助官员知长短、“正衣冠”,融入群众,端正行为,防止官僚主义。网络是民意的集中地,走好“群众路线”的好向导。“网来网去”既能让人看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防止“灯下黑”的出现,更能让任何高高在上,不问群众冷暖和疾苦,漠视公众利益的官僚主义行为曝光。尤其是网络问政所倡导的理性平等对话精神,帮助干部走出围城,融入群众。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而广东的1亿人口中网民就有6千多万,网络普及率高达60%,居全国首位。这次“网络问政县市行”活动旨在为广东100多个县域主要领导干部搭建“直通车”,拓展官民互动的广度,畅通县域尤其农村网友参政议政、表达诉求。
3.网络问政“如淋浴”,集善如流,催官员涤污垢、“洗洗澡”,融入实际,保持本色,警惕享乐主义。网上表达虽是理性、非理性,光辉和阴暗混杂,但更多的还是善意提醒和意见诉求。据奥一网问政平台统计,截至2012年8月底,该平台58万条主帖中建言类占近36万条,比例高达61%。网络虚拟空间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个体,正所谓涓涓溪流,汇成网络;从善如流,可涤污垢。
4.网络问政是“体温计”,凸显问题,推官员“治治病”,助社会“防未病”,扫除奢靡之风。社会进入转型期,矛盾多发,网络民意就像是社会体温表,虚拟但非缥缈,其全天候的监督反馈常能及时反映社会变化,预警或凸显问题,让各类奢靡之风无处遁形。通过广东数年来的网络问政实践,许多公务人员都意识到,干部作风问题和社会矛盾起初就像“社会小感冒”,早发现早治疗,既有助于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拖大拖炸,更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自查自省,把准社会温度,在众声喧哗中看清实质与趋势。
5.网络问政像“聚宝盆”,汇智无穷,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社会沟通力,推动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四自”目的。网民智慧是无穷的,官员通过网络与群众交互式学习,问计于民,吸纳草根智慧,既可促进科学决策,具体解决很多工作上的“疑难杂症”,疏导社会情绪。这次南方报业为县市主要领导专门推出的“网络问政身份证”,之所以要和领导人挂钩,既是帮助群众建立直接联系领导的新途径、新纽带,以走实群众路线;同时更是提醒县市领导要实干,要善用网络求实效。
6.网络问政是“加速器”,可凝聚智慧与人心,更可为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而助推。网络问政是最便捷的促社会善治的方式之一。许多网友建言谋策不计报酬,仅凭着一份良知,体现出强烈社会责任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用好走活这一群众路线新形式,聚合正能量,势必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网络问政是对“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的创新运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自觉遵循,其更关键还是要唤起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其如镜,似灯,像淋浴、体温计,聚宝盆等,功能就像一道连续的光谱,把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作用细化到科学层次。当然,网络问政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工厂、社区乡村的其它种种实干,而要相互结合,共同为更好地触摸民意,密切党群干群血肉之情,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而努力。
网络问政在“群众路线”中大有可为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