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去看的话,人生就跟打扑克牌一摸一样。拿到一手好牌的人,不一定能赢。拿到一手烂牌的人,不一定会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的文章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励志文章故事篇1: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
打扑克是一种需要技巧和胆识的棋牌游戏,就像当下比较风靡的“德克萨斯”就是一种特别需要技巧和胆识的扑克游戏。玩过德克萨斯的人都知道,不是说你刚开始拿到一手好牌或者烂牌就决定了你的输赢,还需要你有足够强的操作技巧和过人的胆识,才最终得到胜利哦。如果从这方面看的话,人生恰恰是玩德克萨斯没什么区别,人生也需要技巧,人生更需要胆识,人生更需要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的精神还有行动。
出生好比是发牌
谁都想要拿到一手好牌,可惜的是手中的牌总烂牌偶尔来手好牌还总带点美中不足。谁都想出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命运往往就是喜欢抓弄人,大多数人都没能得偿所愿,毕竟天底下的穷人远远的超过富人。此时此刻就让李克勤的“红日”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命运给人多少机会,命运让人无言以对,命运老是答非所问让人掉眼泪。我不会灰心,狂风吹呀吹,让我们用心一起来体会……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也就是所谓的80后,有着太多太多的辛酸泪。出生在80后的我们,总是觉得生不逢时。比方说70后的上大学不用钱,我们80后就无福消受了。比方说90后享受到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们80后貌似也享受到了,但是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照样要缴交天价的学费。70后的有工作分配,到我们80后你想都别想,到社会上随手抓一个都是大学生,谁还给你分配啊。90后的童年,他们有那么多的玩具,我们80后就没有。90后上下学有小轿车接送,我们80后就想有个自行车接都不错了,绝大部分都是步行的哦。
但是我们80后就应该知道,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我们80后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我们知道没有工作分配所以更加努力,我们知道没有庞大的家产可以继承所以辛苦创业,很多人失败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成功了。
牌发好了自然就是打牌
80后的成长,介于70后和90后之间,可以说是比前有余比后不足。虽说80后的环境比70后有所改善,但是在对80后的教育方面父母所花时间可能还不上70后。跟90后就更没得比了,90后的打不分都有个成功的爸爸妈妈,他们要什么有什么啊,就差把太阳和月亮都给摘下了。但是我们坚信70后你们out了,90后你们还嫩着点,我们80后恰到好处。
80后的恋爱,在我的印象里,80后比70后开放比70后大胆,不至于太过害羞不敢表达出来。要是跟90后比呢,我们又稍逊一筹了,没有他们那么露骨,没有他们那么频繁的换对象,没有他们的非主流,没有太多的金钱交易和滥交。我们80后的是浓浓的喜欢和淡淡的爱。
80后的工作,实在不好找。70后的人们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可以选择,所以不至于高不成低不就。80后的我们呢,就业机会其实很多,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不大好找来了。经常去工作的时候,还要听一个90后的差遣,真是可笑啊。90后呢,他们有一些人没读完初中就休学了,去找工作了,混着混着,比我们这些刚毕业的80后还好。我们没有经验,却有架子;我们没有技术,却有脾气。我个人觉得这点我们真的得像90后学习,不然我们会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用潮州话说——做盐不咸,做醋不酸。放低你的姿态吧,刚毕业没有经验的80后。
80后的成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啊。70后的大都结婚了,80后的有部分结婚了,结婚的那部分是80-83的还有87-89的,奇怪的是84-86结婚就比较少。80后的我们有太多的剩男剩女,是否我们真该放下那些伪装去爱一场,去结婚呢?我们总认为物质条件不是很成熟所以觉得结婚有点早了,我们总是觉得结婚后负担太重了,还想再玩两年。我们总是目光偏光,兄弟姐妹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头看看自己呀。或许我们真该放下一切束缚,大胆地去爱一场。面包总会有的,但不是永远吃不完的那种。洋房和轿车我们也可以拥有,但不一定是现在哦。
其实,我个人觉得我们80后,处于现在这个阶段是很有优势的。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些优势,即使我们拿不到一手好牌,我们也要打得给力一点哦。
当你拿到一手烂牌的时候,有时候真想不玩了,可是我们的人生还是要走下去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懂得利用我们手上的牌,尽量让自己少输一点,更多的是要赢,要赢得理直气壮。
人生犹如玩扑克牌——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哦,希望不管是70后或者80后还是90后,我们都要给力,不管拿到什么牌都要打出好结果。
经典励志文章故事篇2: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后来在中美建交30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那莫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是什莫。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
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
记得我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他就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随即阐述了一个他对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势力在冲突和较量中所达到的一个短暂的平衡状态。把他外交的理念与当今的世界包括中东的局势结合,作了一番分析和解说。
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莫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还算是一个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
19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300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莫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为她为什莫?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
我做电视已经17年了,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比较大的,就是2000年在香港创办阳光卫视,虽然当时是抱着一个人文理想在做,至今我也没有后悔,但由于商业模式和现有市场规则不是很符合,经历了许多事业上的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莫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候,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不是这样的。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位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好像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地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15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得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末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
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
可能有人会阻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
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经典励志文章故事篇3:你虽脆弱,但必坚强
——给每一位在生活中长跑着痛哭的人
对我来说,一个人伏案写作三四个小时,一个人安静地看书一两个小时,一个人默默地跑步一个小时,一个人在家做饭,一个散步听音乐,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我都不觉得寂寞,我甚至可以一个人跑到餐厅点菜吃饭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别扭之处,总之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列举出许多。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孤僻,我只是不以独处为苦的那类人罢了。
从小到大我都过着集体生活(14岁就上寄宿学校了)直到现在参加工作三年了,我也还是和大学同学一起生活,融入集体,与他人一起生活、相处我想自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我确实常常需要一个人呆着,尤其是在跑步的时候,我不怎么喜欢有朋友陪伴在身边。
有朋友说要和我一起跑步,或者说站在旁边看着我跑步、陪着我跑步,表面上我会乐呵呵地说好,实际上心里并不是十分情愿,坦白说,因为我常在长跑时哭泣,因为我常在长跑时与自己的痛苦相对,所以我更喜欢一个人跑步。(第一次对着大家坦白出这个原因,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但是我绝对不是每次跑步都哭的鼻涕虫!)
当我跑步时痛哭着,我想了些什么?无非都是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痛苦的、无聊的、无可奈何的事情,比如工作上的压力与困难,爱情上的忧伤与磨难,家庭上的愁苦与麻烦。我在长跑时想着这些痛苦,就会哭泣,如果跑步的当天遇到或者想到的痛苦比较大,我就会痛哭;如果跑步的当天遇到或者想到的痛苦比较小,只会挤两滴眼泪意思一下。即便痛哭,我也不会停止奔跑。
如果有个电影中的长镜头,正对着我痛哭的脸,我知道一定难看极了,但是就像我不能停止奔跑一样,我也不能停止痛哭,只有在长跑着痛哭过,我才可以释放那些日常生活累积下来的心灵痛苦,我才能看到自己身体中蕴含的力量与勇气,我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这份痛苦,了解自己的脆弱,然后想着如何去解决这些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忘记了人生中那条最伟大的真理之一——人生苦难重重。
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玛蒂尔德又被父母揍了一顿,鼻血直流地站在家门前的走廊上,莱昂从外面回来,经过她身边,给她递了一块手帕擦鼻血。
Mathilda: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玛蒂尔德:人生总是这么痛苦的吗?还是只有童年痛苦?
Léon: Always like this.
莱昂:总是这么痛苦。
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说过:“忍受痛苦折磨,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无法逃脱的一项内容。”
生活就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说得那样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也像加缪《西西弗的神话》里的那个西西弗一样,不停地重复地痛苦地把石头推向山顶,直至死亡,人生的痛苦才彻底结束。
可是我总是容易忘记这一点,每次遇到生活中的那些苦难我总是先耿耿于怀,想着:哎呀,我怎么这么苦这么累啊,压力这么大啊,生活这么悲催啊。当我在长跑时痛哭过,我终于再次平心静气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对生活给我的那些磨难懂得照单全收,承认自己的脆弱与无知,清楚自己这样耿耿于怀没有一点用,然后开始真正面对痛苦,冷静下来想着如果去解决问题。
能通过坚持去解决的问题,那就拼着命咬着牙坚持下去。
能凭借积极行动解决的问题,那就积极行动起来。
能依靠他人的帮助解决的问题,就赶紧去求助他人。
每次在长跑中痛哭过,接下来的我大致能维持大半个月的“正常”状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正面的思考和努力的行动。然后迎接自己下一次长跑着痛哭的时刻。
越是长大我越是害怕别人夸赞我坚强,因为越是长大越是有自知之明,越是了解自己的脆弱与无奈,也越是明白自己根本担不起这“坚强”二字,但在这些奔跑着痛哭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虽然脆弱,但必坚强。其实,又有谁不是这样长跑着痛哭着在生活呢?每一个人的人生不就像一场痛哭着跑完全程的超级马拉松吗?
自从被关注人数渐渐多了起来以后,给我写邮件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我想我至少看了有300封邮件了吧,他们的痛苦几乎没有重样的,有的人有身体上的缺陷,这缺陷各有不同,有多一个脚趾的,有过度肥胖的,有做兔唇修复手术不是很成功的;有的人与父母有矛盾,这矛盾又是各不相同,有父母逼着相亲的,有父母反对目前自己从事的职业的,有父母反对他离乡发展的;有的人面临着爱情的痛苦,这痛苦又是各不相同,有伴侣出轨的,有因买房结婚问题吵架的,有爱上有妇之夫无法自拔的;有的人承受着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有与舍友处不好,摩擦不断的,有与闺蜜相互误会伤了感情的,也有同事间勾心斗角,心累不已的;有的人受困于工作上的烦忧,有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有工作压力大到失眠的,有难以适应办公节奏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痛苦要面对,要解决,我甚至以为一个人所受的痛苦才确立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痛苦是一个人认识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所以请你不要短视自己的痛苦,你经受的每一分痛苦都是上天赐你的一份神秘礼物(其实能这样想还真不容易),我希望你能从所受的每一份痛苦中获得学习、累积和成长。如果你经历的痛苦仅仅是痛苦,无法将痛苦转换成人生的养分,去灌注自己内心的坚强之花,那么你也许一辈子都痛苦脆弱,与坚强无缘,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我知,你虽脆弱,但必坚强,不是你必须坚强,而是你必定会坚强,因为你正走在变得坚强的路上。
烂牌也要打出好结果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