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野生人参

发布时间:2017-04-09 08:23

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人参有多少年?小编会在下文中提到的。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块状。主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地上茎单生,高30-6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顶,幼株的叶数较少;叶柄长3-8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无托叶;小叶片3-5,幼株常为3,薄膜质,中央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最外一对侧生小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边缘有锯齿,齿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数刚毛,刚毛长约1毫米,下面无毛,侧脉5-6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侧生者较短。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约1.5厘不能回复vg米,有花30-50朵,稀5-6朵;总花梗通常较叶长,长15-30厘米,有纵纹;花梗丝状,长0.8-1.5厘米;花淡黄绿色;萼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实扁球形,鲜红色,长4-5毫米,宽6-7毫米。种子肾形,乳白色。

生长习性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物种现状

1989年,抚松县农民在长白山采到一棵“参王”重305克,估计已在地下生长了500年。这棵“参王”是我国目前采到的最大的山参,已作为"国宝"被国家收购保存。

我国自唐朝起,就已开始人工种植人参。人工栽培的园参,除东北有大量种植外,河北、山西、甘肃、宁夏、湖北等省区也均有栽培。在人工精心管理下,栽培的人参6年就可收获,但从药用价值或珍贵程度讲,似乎都无法与百年的老山参相比。野生人参被大量采挖已越来越少。野生人参已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这种"中药之王"、"能治百病的草"与水杉、银杉、桫椤等珍贵植物一起,已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药性

1.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如归脾汤(《济生方》)。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正体类要》)。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则常与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配伍。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世界最大野生人参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