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6-11 19:42

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文章内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观性

迫切性表现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渐趋成熟,大学生交友的愿望强烈,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们迫切需要结识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同时自主择业也使他们迫切想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得信息。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评判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在择友和交际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在认识和评价他人时有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从而影响人际和谐。

2.情感性和非功利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某种互酬性。“酬”包括物质内容也包括精神、情感内容。即交往双方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大于失或至少得等于失。大学生往往是出于性格、习惯、观念乃至语言等方面的相似即志趣相投而结为朋友,没有特定的目的,相互之间注重的是情感上的价值,注重彼此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较少带有功利性。

3.理想性和现实性

大学生正处于求知阶段,思想较单纯,与人交往崇尚高雅,鄙视庸俗,崇尚真诚,特别渴望真诚纯洁的友谊。希望彼此之间的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趋于理想化。但是面对就业的压力,迫于社会现实,为了毕业后找工作或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他们也会进行一些功利性的交往,从而表现出交往的现实性。

4.开放性和时代性

大学生的交往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表现出开放性。表现在交往对象由同班同学到异性同学,由老师到社会各类人员,交往范围由班级到宿舍到其他系、班、院校,有不同的交际圈;交往内容也随之丰富和多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交往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学生占21%,是上网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高校学生达90%,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进行聊天、交友等人际交往,反映出交往的时代性。

5.不平衡性

由于贫富差距、出生地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社交状况整体情况上比城镇的同学差一些,一些农村同学较敏感、自尊心强,在经济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出现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表现出交往被动,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加入学生社团组织的状况。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关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受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大学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要提高个人素质,同时多实践,在遵循交往的基本原则下,利用有利因素,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1.从学校层面看

第一,高校需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要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个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不但直接关系到人性,关系到做人,而且深刻影响着灵性,影响着创造性,影响着做事。高等教育只能是“育人”而非“制器”,不是制造“知识商品”,而是使人成为“人”。因此,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教会学生做人乃是高校当前值得关注的主题,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

第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组建一些学生社团,建立丰富的社交场所,从而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同时通过群体活动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积累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第三,开设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方面的选修课,组织一些人际交往的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第四,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合作意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做到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通过自我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宽容和理解,从而使人际关系和谐。

2.从学生层面看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他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早就指出“认识你自己”,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有自知之明,即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要摆正位置,既不自负清高,也不自卑自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自我才能自我调适、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才能悦纳自我,从而正确地对待别人。

第二,完善个性,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那些具有诚实、正直、通情达理、忠实、耿直、热情、开朗、可信、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等性格特点的人往往具有一种人际吸引力,它能像磁石般使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到冷静、理智。不论是说话或行为或情感的表达都要注意恰到好处,把握分寸,符合一定的场合和自己的身份,既不恣意纵情也不无动于衷。

第三,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有的同学囿于交往方法的欠缺、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他想表达善意却又弄巧成拙,他帮助别人却又适得其反,想与别人交往却又不知如何去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要敢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目的的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在传情达意,不论是口语还是态势语,在交往中运用得好,就能增强交往效果,否则就弄巧成拙,得罪人,伤害人。所以必须加强语言的学习,尤其是交际语言,根据交往的目的、对象、场合及交往形式采用艺术的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还须学会善解人意,善于倾听。

第四,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大学生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待人,尊重别人,讲诚信,宽容人、理解人,求同存异,互助互利,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减少人际摩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注意个人形象。一个人衣着整洁、大方、美观、符合身份,举止文明,待人友善,谈吐自然,作风正派,恪守信用,就会折射出他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这样的人别人愿意与他交往。因此,大学生要注意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第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大学生在交往中情感性较强,对人的认识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及其评价。其实,人际交往心态要平和,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良好的心态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有健康的心态,就会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工作态度,健康的生命质量。要善于接受别人,宽容别人,容许别人犯错误,容许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容许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观点、看法和做法。通过加深相互间的了解,体谅别人,控制自己,才知道怎样做使彼此不受伤害,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保证,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值得高校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