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是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编入高一语文必修课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
(“趣”通“趋”,意为“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意为“像”)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①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
【今义】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4.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5.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3.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4.所以兴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
7.况修短随化
(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8.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9.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10.足以极视听之娱
(动词活用为名词 耳目)
四、一词多义
1.【修】
①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③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①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②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④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3.【次】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③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
④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⑤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⑥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4.【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5.【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③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⑥修守战之具(整治)
6.【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注定)
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④期(jī)年之后(周、满)
⑤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五、文言虚词
1.【为】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②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2.【之】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表定语后置)
②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的)
⑤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⑥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⑦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⑧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⑨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3.【虽】
①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②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连词)
②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③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所】
①或因寄所托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②当其欣于所遇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③及其所之既倦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7.【所以】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表方法,以此用来……的)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倒装句】
1.介宾短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
④当其欣于所遇
2.定语后置:
①虽无管弦之盛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省略句】
1.省主语:
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2.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3.省介词“于”:
①映带(于)左右
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文章解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