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练习题人教版
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练习题(人教版)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语文练习题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溯(sù) 劫难(jié) 供给(gěi) B.遗骸(hé) 山麓(lù) 粗糙(cāo)
C.参天(cān)糠麸(fū) 龟裂(jūn) D.褶皱(zě) 根系(xì) 沟壑(hè)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B.只有当他们来到南极之后,才惊奇地发现,这里很可能蕴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C.南极地区积雪量的多少,与中国长江流域的梅雨多少及东北地区的夏季低温有着明显的对映关系。
D.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璧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滩碎石块。
3.选择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组( )
A.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B.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是令人谈虎色变。(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C.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人们开始摸到了气候变化规律的一点蛛丝马迹。(蛛丝马迹: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很明显的线索。 )
4.选词填空,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1)不过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 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
(2)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 对岩石的破坏。
(3)南极海水的 ,则与赤道附近的海温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的变幻密切相关。
(4)1802年3月,德国医生奥伯斯在 谷神星时,又偶然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智神星。
(5)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 普通的二氧化硅。
A.获取 停止 增长 观看 进化 B.种植 抛弃 减少 观察 变化
C.改进 进行 融化 远望 转变 D.改造 放弃 消长 观测 转化
5.对下列句子划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认识、适应和利用气候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动宾短语)
B.太阳将赤道附近的海水加热以后,从大洋表层流向两极。(主干)
C.在星空中,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着。(两个“在”都是介词)
D.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样子。(这不是否定句)
6.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
(1)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
(2)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个方面来的“攻击”。 ( )
(3)从“死”的石头上,人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 )
(4)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化”的时代的特征。 ( )
7.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2)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级”。
8. 分析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 ( )
②环境监测还有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农副产品监测以及食品监测等。 ( )
③传染病菌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病从口人、病从鼻人、创伤感染。( )
④冰对来自于太阳的能量的反射率约是水的5~16倍。 ( )
9.默写高士其的《时间伯伯》。
1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说明文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一般只采用平实说明。( )
②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中,也可以有描写。( )
③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说明文语言简明平实,是事理说明文。( )
④《时间的脚印》是以逻辑顺序为说明顺序的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有趣。(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
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①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②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③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④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11.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6分)
上面的文段选自《 》。联系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说明 (A.实物 B.事理)的说明文,它是按照 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12.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按词义范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食物 物质 碳水化合物 淀粉 B.淀粉 碳水化合物 物质 食物
C.淀粉 碳水化合物 食物 物质 C.碳水化合物 淀粉 物质 食物
13.文段中,有四处用了“它们”,写出它们各指代的是什么?(4分)
14.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3分)
15.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在下面四个方框之间标出三条连线,显示生物躯体的组成、能量的供应和其他二者的关系。(3分)
①构成生物躯体 ③水和矿物质盐类
②供应生物体所需的能量 ④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
16.文中加 的三个词语“一切”、“所有”、“大部分”表示的是( )。(3分)
A.范围 B.程度 C.估量 D.大小
17.文中加 的三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3分)
A.生动活泼 B.简洁明了 C.具体形象 D.准确周密
(二)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3 000℃。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也会熔化,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18.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什么内容?下列四个答案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B.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C.每一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D.每一颗恒星的热度都非常高。
19.这段文字主要用了 、 和 三种说明方法。(3分)
20.“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一句中,若去掉“绝大多数”,句意有了怎样的变化?
21.能将“表面温度至少有3 000℃”换成“表面温度在3 000℃左右”的说法吗?为什么?
22.指出文中两个表转折的关联词,简要说明转折所表达的内容。(6分)
第一个:
第二个:
23.文中“广漠”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4分)
(三)
根据国际惯例,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之后,先临时编号。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同时,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1964年10月至11月间发现,而于1977年编号命名的1802号“张衡”、1888号“祖冲之”、1972号“一行”、2012号“郭守敬”等小行星,都属于这种情况。
24.上文段介绍的主要内容是 (3分)
25.上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2分)
26.文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27.写出下列我国两个科学家主要的发明创造。(4分)
①张衡:
②祖冲之:
初二语文练习题人教版答案:
一、1.C 2.C 3.D 4.D 5.C
6.(1)A、(2)C、(3)D、(4)B
7.(1)拟人,说“笨重的石块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写出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沙砾)的主动性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
(2)比喻,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刮暴风雪是很平常的事。
8.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分类别、④作比较
9.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10.①×②√③√④√
二、
(一)11.食物从何处来、B、C、 12.D
13.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②水和矿物质盐类、③绿色植物、④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
14.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
15.①——③、①——④、②——④
16.A 17.D
(二)18.D 19.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20.“绝大多数”表示占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若去掉它,则成了看得见的星星都是恒星,这与实际不符合。
21.不行,“至少”表示温度不低于3000℃,或许更高,“左右”则表示或低或高与3000℃,两者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22.第一个:“但”,表明大多数恒星看上去是冷的,实际是“火热的太阳”、“大火球”,温度极高。第二个:“可是”,表明恒星的实际状态是“火热的太阳”,人们却往往把它当做萤火虫,揭示宇宙的无比辽阔。
23.茫无涯际、狭小
24.介绍小行星的编号规定和命名方法。
25.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26.举例子
27.张衡发明了演示天象的浑天仪和测验地震的候风地动仪。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初二语文练习题人教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