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金投资的论文
投资基金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金投资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基金投资的论文篇1
低碳技术投资基金的设立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过量,我国面临减排压力和能源安全威胁,迫切需要发展低碳技术。本文分析了低碳技术基金设立的必要性以及其资金来源和基金对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方式,最后提出了设立低碳技术投资基金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技术 碳基金 节能减排
一、我国低碳技术基金设立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发展较晚,近几年经济又迅速腾飞,导致目前对能源消耗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2012年间必须减少至少5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990年排放水平5.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协议书并未规定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但是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理应自觉为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作出贡献。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基本都是依靠高能耗、高排放来实现的,低碳技术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少的。要实现技术的转型从高能耗、高排放改转到低消耗、低排放,将需要一笔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因此低碳技术投资基金的设立是必要的。
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突出。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虽然我国面积广阔,资源丰富,能源密集,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开采力度大,导致人均能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势必加大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从而导致我国可能会受制于能源出口国,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危害。资源不可再生,但是我们可以从改良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需求量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低碳技术的研发是迫在眉睫的。
二、低碳技术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1.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由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共同出资。可以先由政府认购一定数量的份额,再由各相关企业认购剩余部分。比如原型碳基金( PCF) 伞形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意大利碳基金。德国和日本碳基金也采用这个方式。他们的基金用途主要是购买《京都协议书》中规定的减排量,目的是完成本国减排目标。这种方式优点是运用灵活,筹资速度快,筹资量大。
2.由政府通过税收方式承担全部的出资。这种方式成立的碳基金是由政府出资并管理的,比如英国的碳基金,它成立于2001年,是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英国的气候变化税,相当于一种能源使用税,主要向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收取的。它的运作主要用于投资和技术研究两方面。其中用于投资的项目一般额度不超过150万英镑,技术研究项目投资额不超过25万英镑。目标是寻求低碳技术商业机会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英国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社会。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资金来源稳定充足,同时通过价格杠杆控制对能源的过度消耗,从根本上促进节能减排。
3.企业自行募集的方式,由企业出资并采取企业方式管理。这些碳基金规模不大,主要从事清洁发展机制所产生的概念产品CERs( 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s,核证的减排量)的中间交易。这种方式的基金资金量比较小,筹集的难度比较大。
三、碳基金对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方式
1.无偿资助。这个应该是政府政府主要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和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这就要求研发申请的项目目前尚未有销售或者仅有少量试销售。无偿资助的时间是有限的,资助的研发项目完成时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并且在项目完成时实现合理的收入。这个收入可以是销售研发产品的收入,也可以是研发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收入。
2.贷款贴息。这个基金支持方式是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为准。主要用于在低碳技术研发某项目到一定的程度,需要中试或者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并且已经有一定资金的项目。当申请的技术研发的项目得到担保机构所获得的贷款,项目符合条件时,基金重点进行贴息支持。
3.技术转移项目。这种技术投资主要是针对由企业与技术单位共同实施的项目,从模式上重点支持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就是依赖企业原有的技术水平,投入资金,组成科研小组或者邀请科研单位开发研究。这种模式有助于进行低碳技术研究的单位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转移内容以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功能两种方式为主。
4.重大项目。设立对重大项目的基金支持。所谓重大项目应符合一般项目的基本条件,具有较高的创新程度和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显示度的项目。
5.补贴资金项目。针对一些公益性的技术研究进行补助。2006年已首次支持该项目。
四、设立低碳技术研发基金的企业收益
首先通过低碳技术研发基金的技术资助项目,有助于企业的转型,由能源消耗型企业转化为绿色低碳型企业,紧跟世界经济的脚步,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壮大发展增添了无形的力量;第三,为减缓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贡献,也就是为下一代的生存奠定了基础;第四,企业参与到碳基金中来,可以通过各种项目获得碳汇,而符合清洁发展机制的碳汇项目要求的,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买家,获得商机。
五、关于低碳技术研发基金设立的政策建议
1.要建立低碳技术研发基金,必须要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经济。让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非政府的组织以及个人,都加入到低碳技术研发基金的设立中来,为低碳技术的发展筹资,为低碳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帮助。
2.争取政府的支持。为了扩大低碳技术研发基金的影响力,加快低碳技术的发展,必须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在经济上政府融资更为容易,资金来源更为稳定;在号召力上,政府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普及低碳知识,这将有助于凝聚更多的力量。
3.依靠相关立法的支撑。制定减排目标,下达具体任务,使碳排放全成为稀缺品,并且制定相关法律来进行约束。限制企业的排放行为,逼迫他们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这样可以反过来促进低碳研发基金的设立。
参考文献:
[1]李怒云.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创建与运营.林业经济,2008
[2]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3]王倩.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策略与路径分析.低碳经济问题研究,2010
[4]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2008年第3期
关于基金投资的论文篇2
浅析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
摘要:投资基金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从最初的“老基金”成立到现在基金业的兴旺,期间由于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出了不少问题,本文仅就投资基金出现的羊群行为方面的问题作简单的讨论,首先,引出羊群行为的概念和基本分类,然后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和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目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羊群行为 成因 影响 对策
从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基金起源于1992年,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整段过程仅仅只有十多年时间,但是虽然历史不长,我国的基金业还是几经波折。不得不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标志着证券市场的逐渐成熟。然而,在我国基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凸显出来:基金发展具有很多内部障碍,如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发展不平衡,业绩评价系统不合乎逻辑;对基金经理的教育力度不够,而且人才流失问题突出;近年来基金发展迅速,基金规模虽然不断扩大,品种也不断丰富,但是从整个基金市场的监管力度上来看,远远没有跟上基金发展的步伐,很多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频繁发生。于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我国规范基金投资行为和基金投资市场迫在眉睫,不得不说,这关系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本文着重探讨基金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羊群行为,通过对这一行为的效应进行考察,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
1、羊群行为的概念
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本意是动物成群移动、觅食等,后来被引申来描述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关于羊群行为的定义,国内外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解释,如:Banerjee(1992)认为羊群行为是“人们去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即使他们自己的私有信息表明不应该采取行动”,即个体选择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去模仿别人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群体行动;Avery和Zemsky(1998)则定义羊群行为为“运行趋于一致”市场潮流使得拥有私人信息的投资者选择违背私有信息而服从市场潮流的行为;Bikhchandani和sharma(2000)将羊群行为定义如下:一个投资者根据其私人信息决定投资(或不投资)时,但是他在发现其他投资者没有投资(或投资)的行为后,决定放弃自己私人信息而跟从该投资者的行为。这种定义强调了有意识的模仿。一般的讲,羊群行为就是基于投资者行为方式的关联性,换句话说,羊群行为就是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因此,羊群行为具有忽略私有信息、非理性、从众等基本特点。
2、羊群行为的分类
根据其内在的发生机制,羊群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故意羊群行为(Intentional Herding)和虚假羊群行为(Spurious Herding)。
故意羊群行为,是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投资者观察并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从众行为,主要强调投资者在主观上有意识的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以及对他人的投资决策有意识的模仿,重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虚假羊群行为则指投资者在面临相似的决策问题且拥有相似的信息集时而采取相似的决策,做出相似的投资行为,这种定义主要强调一种无意识的模仿,仅仅是由基本面因素驱动。比如,当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者利率突然上升时,投资者一般都会产生股票价格会下降的预期,从而作出降低组合中股票的投资比重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真正的羊群行为,投资者的决策并不是在观察他人行为后作出的,而只是对人所共知的公开信息作出类似的反应。
故意羊群行为与虚假羊群行为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当信息冲突存在于市场中时,故意羊群行为往往会后于虚假羊群行为产生,详细的说,就是当出现政策变动时,一部分理性投资者会在经过分析后采取一定的投资行为,这种行为会在一段时间后,产生一定效应,这种效应逐渐显现时,很多非理性投资者就会模仿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期待可以追逐理性投资者的已经出现的利润或者规避相似的风险,这时故意羊群行为就产生了。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
关于羊群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从众的本能,信息不确定或者信息成本过高,对报酬和声誉的需求等,而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来看,羊群行为的产生还与具体国情有关。
1、直接诱因:基金经理激励机制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可以解释基金投资的持股集中现象。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基金投资的主体是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中,主要的驱动力是来自对声誉和报酬的追求,而其业绩与其他相似的专家们的业绩相比的情况往往决定着这两个因素,这就歪曲了代理人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人是基金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人,但是他并不同时拥有投资资产的所有权,于是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基于这种利益追求的投资行为很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即是道德风险。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尽管基金经理较普通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但出于声誉和报酬方面的考虑,在不能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且不能确保基于自己的投资分析而做出的投资行为会带来更高的价值的情况下,基金经理通常选择模仿其他人购买过且已经获利的投资组合。这种模仿以往业绩优异经理人的做法,导致基金羊群行为的产生。
2、基金信息的不完全性、不确定性以及成本太高
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每个投资者均拥有私有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不完全的。这里,私有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行研究的结论;也可视为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投资者均面临同样的公共信息,但不同的投资者对这些信息质量的判断不同,因而构成了私有信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需信息不充分,而且虽然关于投资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但是,在普遍情况下,这些公开的信息的质量不能被准确定量,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相互观察彼此的行为选择来判断其私有信息的有效性。
投资者通常不能够掌握市场中的所有信息,在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新的信息是不断流入的,信息变化的速度也是非常快而且不确定的,于是投资者容易产生跟风行为,以此期望获得通过筛选质量较高的信息。同时,在实际市场中,必须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因此,投资者就倾向于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方式,即从他人的交易行为来获取信息,这样羊群行为就很容易产生。
3、基金投资理念的趋同性
一般来说,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基金经理都会逐渐形成区别于他人的价值判断观和投资理念,但是这种投资理念往往会趋于高度一致,客观上造成对主流热点的共同追逐,如多年来弥漫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短线投资理念。从投资对象和风险程度不同来看,基金大致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相同类别的基金往往会因为投资的风格相似而出现羊群行为。同时,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从理性人的角度来讲,基于“适者生存”的法则,基金经理通常会摒弃自己的投资理念而去追逐市场中的投资热点,采取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的基金投资组合,模仿其他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式,羊群行为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三、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基金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消极的后果,也有积极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机构投资羊群行为导致基金在一定时间内对股票价值的未来走势做出相同的判断,因而共同追逐热点股票,造成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高度集中,而这些股票的价格由于受到反常的买卖压力往往会产生大幅度的波动,于是市场的稳定运行会遭到破坏,同时,基金本身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本文采取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对于基金羊群行为的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由于羊群行为者自己没有信息渠道,这会导致他们盲目吸收别人的判断,造成市场信息链中断。羊群行为由于趋同的行为倾向,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影响。在多个基金同一时间买卖相同的股票的情况下,引起该股票的超额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反映为单个股票的价格大幅波动,最终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稳定。
第二,一个更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羊群行为的限度,如果超过某一上限,将会导致市场“过度反应”的出现。这种过度反应的表现是:一是面对牛市的不断上涨,盲目的追涨最终会越过价值的限度,结果是制造了大量泡沫;二是面对熊市的不断下跌,盲目的杀跌反而加深了市场危机。羊群行为超过限度,往往被认为是产生资产价格无效率、反常变动、资产价格泡沫及其破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所有羊群行为发生的基础主要还是由于信息不畅通,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一旦出现新的信息流,羊群行为将很快分崩瓦解,其脆弱性比较明显。加上中国证券市场本身固有的制度缺陷、信息的垄断性以及基金试点阶段的不规范性等因素,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预期的功能定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剧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四、抑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1、降低信息挖掘成本
及时获得有效的、真实的信息是进行投资行为的基础,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理念也正是在综合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得以保障的,而要想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挖掘出可利用的投资信息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必须加强我国基金监管,规范并改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透明度,拓宽信息获得的渠道,降低投资者挖掘信息的成本,促使基金经理自己去搜集信息,进而促使投资基金进行个性化运作,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2、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拓宽投资渠道
由于我国可供投资选择的金融工具太少,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产品种类较少,证券投资基金具有很大的趋同性,风格差异不明显,羊群行为显著,因此,要尽快改变基金以股票和债券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现状,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拓宽投资渠道,丰富投资品种。这样既可以为基金投资开发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使投资者获得稳定的回报,也能为投资者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3、改善基金的市场外部环境
和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上市公司的上市目的不明确,有许多这些以筹资为导向的上市公司的业绩缺乏成长性而且风险难以控制。其次,我国的证券市场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质量上往往参差不齐,优质的股票数量过少。基金经理由于受到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引,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往往不约而同的选择已经有良好业绩表现、较强盈利能力和较小投资风险的热门股票,以期保持一定的收益率这样众多基金追捧少数蓝筹绩优股的现象便出现了,基金的羊群行为也就产生了。我们可以通过规范上市渠道和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质量这两条途径来解决这种集中持股的问题,为基金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
4、制定合理的投资基金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因素来衡量基金经理的业绩,如充分考虑创新性在薪资结构中的比例,同时,可以引进股权激励机制,改变基金经理薪酬待遇与经营绩效脱钩的制度安排,使得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避免对基金经理人的报酬标准单一化,鼓励基金投资风格的多元化,也能推动建立公平、客观的基金评价体系,有效扼制基于声誉和报酬产生的羊群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晶:《中国基金业与美国基金业发展的历程比较――看中国基金治理结构的问题》[J];《商业文化》;2008,2
[2]张羽,李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及其对股价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5,(8):77-85。
[3]吴福龙,曾勇,唐小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4,(3):115-117.
[4]宋军,吴冲锋:《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1(11).
关于基金投资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