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功法原理

发布时间:2017-03-21 14:43

生活中凡有意识的活动,一般有脑力和体力之分。形意拳是脑体结合,其动作是在神经中抠的兴奋和抑制的调节下,按照其技法规律以拳意指导动作,用动作来印证拳意进行运动。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形意拳功法原理。

形意拳功法原理

通过反复练习,使动作正确、熟练、运用自如,达到“形神合一”的最佳状态。作为意识、技巧、劲力整体性极强的拳术,形意拳在理论上的研究和运动实践的目的,除了增强体能和内脏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将其技法与人体有关的解剖、生理、力学等现代学科结合起来,客观地认识它的内涵并经过科学的锻炼,开发调动人的潜在心智和体能,促进脑的分化抑制发展,消除运动时心理、生理上不必要的紧张,使“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在意识和“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在表现更加协调一致。使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系统因运输营养供给身体运动需要而产生的必要紧张适应外体的激烈拳势运动,使骨骼肌运动时的必要紧张和松弛,得到合理的交替,从而使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发劲顺达符合技法原则。

形意拳功法原理一、顶垂扣抱 三尖相照

“顶”是形意拳静态姿势的技法之一。顶的内容包括:头顶、掌顶、舌顶。尤以头顶为先,因为其理论有“头为周身之主”一说,可见头在静态姿势中的重要性。头顶的含义是指头部中正,颈部有意竖立起来,头顶有向上顶领之意。下面以静力三体式为例探讨。

形意拳功法原理

形意拳功法原理

习练静力三体式时,1、保持头颈正直并有意向上顶领,好像顶着东西怕掉下来的样子,做到不偏不倚,上身保持均衡,但顶劲不能过分。否则头颈僵硬,欠灵活,或歪扭松软摇晃,致使头部倾斜。给身体一侧施加重压,形成两肩高低不平,带来全身骨、韧带、骨骼肌不必要紧张的连锁反应,使静力运动中的三体式失去自然松沉端正之形。2、静力三体式的上肢动作。在形意拳理论“三节说”中,称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此三节在劈、崩、炮、钻、横五拳运用时要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其意不仅指手、肘、肩三节的顺势而出,更主要是指发力时,不能断劲。静态三体式中的“手顶”是指前伸的手臂要坠肘似直非直,后手臂肘关节弯屈约90°,掌根抵住肚脐,两掌腕部适度下塌,五指自然舒展撑开,拇指外撑,虎口成半圆形,食指向上挑劲,掌心内含,既有向前顶的劲,又有向下按的力,形成拧裹状,使两手臂的骨,骨骼肌、韧带处于必要的牵张状态,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上述手臂的适度弯屈和掌型的要求,不仅是体现形意拳手型的特点,而且通过静力练习,可为进入拳架锻炼奠定正确的动力定型。由手臂的拧裹导致骨、韧带、骨骼肌的适度牵张是增强两臂拧劲和裹劲的耐力基础。若出现五指并拢,腕部上翘或折屈,虎口松弛。掌心外凸,腕、肘、肩关节僵直,则造成两臂骨骼肌、韧带的僵硬或松软,不能形成正确的上肢动力定型,练不出形意拳要求的弹性劲力,并影响拳架练习时手法技巧的掌握与发挥。3、静力三体式中的“舌顶”是将舌尖轻轻抵在上颚牙根处,其作用是口腔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利于津液分泌,与此相关的是两唇自然合闭。上下牙轻微扣合,鼻做深、细、长、匀的呼吸,从而保持形意拳对面部要求的内固精神、外示安详。

“垂”是指“气垂、肩垂、肘垂”。这三垂是静力三体式技法之二。“八字诀”中有“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催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一说。“垂”的作用是使人的躯干、内脏及肩、肘、腕、腰、胯、膝、足各部关节、韧带、骨骼肌由上至下,节节适度松沉。

习练静力三体式时,1、采用腹式并用鼻呼吸的方法是与“气垂”相一致的,它能达到上体宽舒气顺,向下松沉,腹部充实(气沉丹田),桩步沉稳的目的。若是胸式或张口呼吸,会造成呼吸短促,胸部闷胀,腹部收缩上提,而使下肢失去稳固产生飘浮。2、有意识地使两肩关节适度松沉后引,也是与“肩垂”相呼应的,它能促进上肢动作的舒展及关节,韧带。骨骼肌的拉长,产生一股挣衡力,提高手臂动作的沉稳扎实灵活的程度,为进入动态技能练习或与人较技时,产生一寸长则一寸强的技击效果。若有两肩向上耸起后张和松懈,会引起上肢、躯干的僵紧挺胸及软塌驼背的弊病,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失去应有的自然形态与均衡的力量。3、“肘垂”结合“手顶”中对两手臂动作的要求,能保持两肘关节的松坠,可从防御的角度体会肘不离肋的保护作用,并通过静站练习来形成正确的肘部动力定型,增强两手臂的拧劲与裹劲的耐力,以适应拳架或散手练习时各种手法技巧的变化。

“扣”的内容包括“肩扣、手足扣、牙扣”。这三扣是静力三体式技法之三。“八字诀”中有“两肩要扣。则前胸宽阔,气力达肘;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扣”的功能:可达到含胸开背,使躯干、手臂、下肢骨、骨骼肌、韧带得到适度牵张(背部)与松弛(胸腹),形成一股挣裹力,富有形意拳所要求的弹性力。

习练静力三体式时,1、肩向前微扣松沉与“肩扣”是相同的,是胸部宽松、成圆背状、上体进一步得到松沉及背阔肌和腹内外斜肌(俗称腰部肌肉)有适度牵张,向后产生一股挣力,进而达到劲贯肘部的主要原因。如有“肩垂”中所述的毛病。则使胸腹和后背产生不应有的肌紧张,锻炼不出腹内外斜肌的弹劲。2、手与足(手指和足趾)的屈扣有度,同“手足扣”是一致的。其作用除了因掌心内凹和足心含空促使劲贯四梢外,还能保持掌形不变。加强桩步稳固。如手足背平直,出掌僵硬。足下有“拔根”或脚外侧掀起的现象。不仅失去“手顶”中所说的掌形正确和桩步的沉实有力,且行拳走架时,会使手法、身法变形,体现不出上下劲力协调的特点。3、牙的轻微扣合对身肢的放松蓄劲具有一定的作用。与“牙扣”中所言“筋骨紧缩”是有联系的,同时避免练拳时咬住舌尖及张口不雅之相,若不然将失去“舌顶”中所要求的安详之态。

“抱”的内容有“丹田抱、心气抱、两肋抱”。这三抱是静力三体式技法之四。“八字诀”中有“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危不变;两肋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之说。“抱”可使腹部充实(气聚丹田),同人交手能心平意静,其手法技巧的变化出入都在保护自己两肋的同时进行,即“两肘不离肋”。

习练静力三体式时。1、上肢和躯干在上顶下垂头正脊直,颈项顺竖,含胸开背不变形的前提下,尽量使上体松沉,增加腹部的充实,这与“丹田抱”是吻合的。因为形意拳的每个招式所表现的整体力量爆发,是经腹部、脊柱、背部这条导力线引发的。拳言“力由脊发”的根据就是由此而来。当然,若犯了“头顶、气垂”中所言的毛病,那么。腹部的坚实就荡然无存,呼吸的调节就不能由大脑意识支配其运行而导致散乱。其劲贯梢节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实战中“有的放矢”了。2、要假设面前有一个其技击功力极强的对手,保持头脑冷静,克服畏惧对方强大的心理上的恐怖感,全神贯注盯住对方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捕捉对方进攻意图,这同“心气抱”是相通的。目的是训练自己在搏击中,处变不惊,以静制动的良好心理素质。3、从静止的防御到动态时的出招换势的应用角度,深刻感受两肘护肋的重要性。因为进攻他人的能力是建立在自身防御很好的基础上的,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从思想上强化自己“操练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的技击意识。“上下相照”内含“三尖相照”和“外三合”,是静力三体式的技法之五。所谓“三尖相照”指顺势拳式的鼻尖、前手尖、前脚尖在一个矢状面内上下相照,拗势拳式的此三尖向同一矢状面合聚形成上下相照。“外三合”则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上下相合。

习练静力三体式时,1、要力求做到顺势的上述三尖相对,这样能使姿势严密紧凑,气势雄壮,攻防特点更加突出。为什么呢?从防御的角度来说,前手处于人体的矢状面内,对方不易攻击我的正中部位,不论对方从左右上下任何一方击来,我都易于变换防守招势。三尖相对的要领,指顺势动作必须顺腰送膀,使侧向的躯干和四肢处于矢状面内;而拗势动作必须拧腰顺肩,使被拧转的肢体尽量靠近身体的矢状面,这样,就缩小了易受对方攻击的面积。

就进攻而言,三尖相对的动作,不论顺式接顺式,或顺式接拗式,拗式接拗式,都有助于运用腰劲,发出整力,加大攻击力量。这在拗式与顺式相连接的动作中,可以形意拳中的“龙虎相交”右拳和左足尖与鼻尖相对,紧接着的“黑虎出洞”左拳和左足尖与鼻尖相对为例。这组动作的前一动,为拗式三尖相对,此时,由于前手指尖上对鼻尖,下对前足尖,形成了右(左)下肢向左(右)拧劲。左(右)上肢向右(左)拧的状态,整个身体被拧成绳状。当由前一动拗式变为后一动顺势时。被拧紧的肢体突然松开,前手回撤和腰的回旋,催动另一手向前击出,力贯拳上。

从人体解剖的角度分析,预先拉长肌肉的初长度,能增加其收缩力。在躯干处于“绳拧”状时。正是拉长了参与回撤、旋、出击的各肌群。“拧”而后击,当然增大击出的劲力。

2、使掌、足梢节微屈扣劲相合,同侧的肘、膝上下相对;肘的垂(松)劲与膝的内扣劲相合;若是拗式、异侧肘和膝上下对齐,形成向中至接近一纵面的劲与势之合,尽可能使肩关节、肱骨头、髋关节、股骨头(胯根)向下的松沉劲。

上述的外三合与三尖相照统一一体,贯穿在三体式中,可达到形体协调一致。

形意拳功法原理二、犁行踩砸 疾动紧随

这是形意拳运动的步法基本技法。“犁行踩砸”,指向前运动时,两脚移动要像犁耕地一样,有掀翻障碍的意识和推进力,使脚贴近地面(不能拖地)进行,脚落地时,要有踩死毒虫般的砸劲,踏地有声。“疾动紧随”,指一足动,另一足必随,一足进步,另一足必跟步。一足退步,另一足必撤步。并且,领先前进或后退的足要疾速,尤其是进步和退步要大步急进或后退,随之跟进或后撒之足亦要紧随前足而动。

在动态平衡运动中,无论是拳架或散手,要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形意拳的技击思想和技能,不仅要使每个动作都贯穿静态姿势的要领,同时要体现上述步法的技法规律。拳谚说得好,“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在攻击与防御的动作中,充分展现出“迈步如行犁,落脚似生根”的稳健有劲,快速进退,井然有序的步法,是进攻他人防守自己的根本之一为了这个目的,除了采用静态桩功来增强腿部劲力外,可通过负重深蹲,立定跳远和短距离的反应跑,变速跑来全面改善提高下肢肌肉的伸展性与弹性,使肌纤维的等张和等长收缩得到良好的调节,为步法的灵活运用打下扎实的力量。速度素质基础。并针对拳技中的步法进行专门练习,以达到“脚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比卷地风”的最佳步法效果。

形意拳功法原理三、沿直钻翻 护中夺中

这是形意拳手法动作的基本技法。指练拳时。两手臂要以护住自己身体正中,进攻对方正中为目标。臂的伸屈出入要循着这个正中面的直线配合肢体的钻拧翻旋,使肢体形成往复回环的拧绳状。“钻翻”如劈拳,拳势一动,手臂随拳上钻的同时,逐渐外旋拧转至小指一侧向上;而后,手臂一边内旋,一边前伸,形成翻落下劈之势。在“起钻落翻”时,头、腰、腿亦要适度地以钻翻拧旋动作配合,使拳势上下相连,完整一体。“护中夺中”是两手臂严谨地防住自身正中部的要害,占据进攻对方的最近途径。转旋出入能借助臂的拧转加强击发力,并使直来直往的出入轨迹,略带椭圆形,使动作圆转自如,以进攻对方正中为目标。

根据以上举例,在行拳或散手时,即使对手法的掌握已到收放快速的程度,也要在发挥技巧的同时体现很强的力度。因为手臂是运用劈、崩、炮、钻、横五拳相互衍化而出的招式来防护位于躯体正面易受打击的胸腹,出于抢占对手中门,占据有利位置将其击打的主要部位。若出拳伸掌无力,在较技中既不能成功的防守自身,更不能有效地攻击对方,再好的招术也只是“强弩之末”不起作用。所以,为了使灵活多变的手上技能与劲力相得益彰,达到“出手似钢锉,回手如钩竿”,短促严实,拧裹而发的要求,必须重视上肢力量的锻炼。首先通过压、拉、振、绕环等辅助练习来提高肩、肘、腕关节、韧带的松柔,其次采用富有弹性的握力棒、圈、拉力器等器械的训练,增强前臂肌、肱二头肌、三头肌、肩三角肌的张弛调节,产生拧转裹抱的弹劲。结合各种手法的不同用意进行练习,使手型、拳法的变化在攻与守的搏击中相机而行,产生较好的技击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松柔是产生弹劲的基础,离开这个前提发展出来的力是拙力,这种力只能给肢体带来不应有的肌肉僵紧,对技能的发挥无济于事,因而,不能发展这种笨力。

形意拳功法原理四、齐蓄齐发 内外六合

这是形意拳运动的整体技法。“齐蓄齐发”是指蓄劲与蓄势、发劲与发招要一致,蓄时心意内导,吸气敛劲。肢体屈缩束身。发时心意外催,呼气助力,肢体展放宽舒。这种一蓄全蓄,一发全发的整体动作,使拳势表现出“一枝动、百枝随”,“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合”的朴实鲜明的节奏。那么,怎样通过习拳中的感性认识来理解“齐蓄齐发”?“齐蓄”不单指拳势步法在行进时摩胫扣裆,落步时拱爪踩扑;身法的屈伸拧转;沉肩圆背,竖项顶头;两手臂屈肘于体前的正中护头之势;出掌时五指分开,指梢回扣如鹰爪抓物状和发声助发劲这六势集一体的外形松沉屈缩紧凑,更重要的是当处于防御时,彼不动,我不动,形如搏兔之鹰。神似捕鼠之猫,预察机宜,注一挂余,在不得机不得势时,以冷静不慌乱的临场搏击心理状态,做到意不动而外不发。“齐发”则是在有利于自己进攻的情况下,意动形随,彼想动,我先动,如捕羊之猛虎,疾如闪电,将平时练就的技能、力量、击打意识随着肢体的展放,充分发挥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拳作用,例如:“远了便上手,近来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来便加膝”,“搂抱撕缠,头撞肩靠胯击”。即“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达到稳(有把握),准(对方被击的重心)、狠(不留情,不让对手有变化逃脱机会)的技击目的。

“内外六合”指前文的“外三合”(参阅三尖相照)与“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相合为一,使招式和劲力达到内外一致的相合。怎样细致地理解和感受“内外六合”呢?

走架和散打时,其思维、意识活动应紧密联系,因为有思维才能产生意识活动,若思绪杂乱,意就不专注。“思”的内容不单是静与动的练习要领,还包括:1、战略思想,例如,“能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存”,“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即与人搏斗要树立克敌制胜的信心,敢打硬仗,勇往直前。得机得势要勇敢果断,或擒或打,要立即解除对方战斗力,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不但失去战机,还给他人以变化逃脱的机会,为对手创造反击的条件。2、战术原则:提倡以我为主,在短距离、短时间内近打快打,手眼身步法协调无懈,攻守结合。“以闪为进,以进为闪,不必远”。眼明手快,先发制人,快速突然,一发即至。打出“乘其不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的时间差,使对手措手不及失去方寸,成功地破坏对方的习惯打法,造成对方心理紧张和技击上的失误,从而取得进攻的主动权。

“意”的内含,指在上述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练拳,动作中表现出注意力的专一,坚强与活泼无滞。通过具体的招式运动,充分展现走架和散手的行拳要领与技击思想。其二,把起伏转折跳跃等动作的用意与身体内外松沉有机地相合,做到动静结合,并根据刚柔快慢的要求来支配呼吸的频率和提、托、聚、沉等呼吸法,使不同的动作。劲力之间的衔接。富有自然的抑扬顿挫的运动旋律。其三,运用腹逆式呼吸与不同的拳势劲力合理结合,吸气配合动作蓄劲,呼气催动招式发力,呼与吸都因势而行,使“气”畅行无阻,从而使每个招式既不漂浮,又不僵硬,外顺内实。庄重安逸,全身蕴藏着充沛的内在劲力。

上述内外六合的含义是在大脑中枢神经活动导引下,以具体的外在形体表现出来,协调一致,贯穿于任一拳势中。这就是内外相合,六合归一。

形意拳功法原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