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的大道至简 极还虚

发布时间:2016-12-20 01:24

孙氏太极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创始人为孙禄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氏太极拳的大道至简 极还虚。欢迎阅读!

孙氏太极拳的大道至简 极还虚

孙氏太极拳的大道至简 极还虚

一气者为何?先天真一之气也,由中和而生,由极还虚之道而臻至境。

以前介绍过,一些孙门前辈对付孙门外的人,皆能轻取,如:

孙存周先生打人如提笔插花,信手拈来。

齐公博先生一伸手,对方就得出去。

支燮堂先生伸一个手指头,在上海无人能挡。

因此,孙剑云老师说:“孙氏拳技击只有一。”

这都是一气的作用,即孙氏拳技击之本是在养气功深、培育内劲上卓绝无匹。

所以,郝家俊先生说:“孙禄堂先生让技击变得简单了。”

民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后,刘丕显先生对杨世垣先生说:“这些年见过那么多的拳,还是你们孙禄堂老师的拳至真至简。”

所谓大道至简。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研修技击原则和方法呢?

这是因为这种技击中至真至简的一气之伸缩与技击修为的原则和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仅仅通过静坐和站桩产生的一气之伸缩是产生不了至真至简的技击效果的。因此,只要研修技击,就必须研究技击原则和方法,就必须不断博采众长、不断融合,并最终化为一气之伸缩,走至真至简之道。

这是当年孙氏拳修为技击的特征。

故曰达道至深。

对今人来说,这已是一种理想境界,但若追求技击之真道,就必须向这个方向追求。

追求这个境界,变化气质为本。此乃提升技击的筑基之功。

历史上形意拳对心意六合拳的提升就在于此。

形意拳将心意六合拳的二、三十把拳劲,进行了新的凝练和提升,简化为五行拳,并以三体式为根本,变化人的气质,这是拳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此,在民国时期几次全国性技击擂台赛上,形意拳成为战绩最突出的一个拳种并非偶然。

有个战例颇为典型,颇能反映形意拳的技击特质。

支燮堂先生在郑州杨世垣先生处曾与某心意六合拳师交流,双方刚一接触,某即仰身跌出,某不知自己是怎么倒下的。支燮堂先生见某倒在地上发懵,招呼对方起来再试,这一次支燮堂先生将两手背在身后,对方见状,进步以刮地风蹬踏支燮堂先生小腿迎面骨,支燮堂先生站着纹丝未动,某再次仰身跌出,这次某不能站起,支燮堂先生和杨世垣先生将某扶起,某因蹬踏支燮堂先生时用力甚巨,反伤了某自己的脚,其脚不敢沾地,某见支燮堂先生行走无恙,对支燮堂先生说:“您的腿真硬,象是铁铸的。”支燮堂先生回答说:“铁铸的不算什么。”见某不解,支燮堂先生补上一句:“还是由真气充实的最硬。” 这是发生在抗战前的事。

支燮堂先生的儿子支一峰先生对我说:“站三体式是个聚能的过程,站到一定程度,感到身体内的细胞都在发生变化,我的手指没有练过硬功,但我用手指以意气碰谁一下,一般人都受不了。平日隐于周身,用时,意动气至,无坚不摧。我父亲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我最多算是摸到一点边。”

形意拳通过变化气质,达到周身如圆球弹簧,所谓遍体爪牙,使得打法简单,即使故意让你打上,也是你受伤。形意拳的超胜就在这里。

其实这种功夫还是最初级的,还没有达到虚空念化的境地,至真至简的技击之道乃至空、至虚、至诚之境的一气之伸缩。因此抗战胜利后,孙存周先生给支燮堂先生喂了一年的劲,为支燮堂先生技击功夫的提升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后经支燮堂先生的进一步研修,其一气伸缩时,收放变化通神,达到劲若游针的神奇境地,见前面短文介绍,即一气之伸缩的由微见著之象。

因此研修这种至真至简的技击能力,要先由孙氏三体式筑基,再经孙氏三拳,博采众长,不断融合,成为内劲,化繁为简。绝非是一个由简到简的过程。其中由孙氏三拳变化神形气质、构造完备内劲之炉最为重要,这是孙氏三拳的卓绝之处。

以前讲过,博采众长的原则是要在感悟正轨的前提下按照:配称、差异、取舍三大原则去择取。

比如当年孙禄堂先生很早就与杨健侯先生一起研究太极拳(见“致柔拳社”成立六周年庆典时孙禄堂先生的谈话),并与张秀林和杨春甫交流了数月,为什么后来没有学习杨氏太极拳,就是发现杨氏太极拳在技术上虽有特点,但其拳在根本处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不能与技击的所以然之理相合,故那时孙禄堂先生未将杨氏太极拳纳入自己的技击体系中,后来经与郝为真交流,印证了自己对太极拳的研究和认识,以后又经过三年进一步提炼,融合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三家为一体,发现了技击的至真至简之道,创立了以中和为原则,以内劲修为为核心的孙氏武学体系。这是在技击领域里如何博采众长又融会贯通的一个极为成功的经典范例。

技击时体现出来的至真至简,其修为则是一个体系性的博采众长、不断融合的过程。如何才能使这两者统一,关键是,所建立的技术基础即要合于格斗之道,又能熔铸各技为内劲,孙氏三拳及其三体式的作用就在于此。有关论述参见前面一些短文及《孙氏武学研究》和《中国武学之道》中相关内容。

大道至简,达道至深,两者统一才能获得技击至真至简之妙,因此孙禄堂先生发明了极还虚之道,此乃技击至道。

不得极还虚之道,久站枯坐,也许会有点健身效果,然终非真道。

孙式太极拳推手的特点是:

一曰“中”。这个“中”有三层意思:其一是守中,即不论自己如何腾挪变化,重心要不偏不倚,虚实转换于自身的稳定范围之内,不失于中。其二是取中,即双方一搭手,就要即刻掌握住对方的重心,在不即不离中要随化随进,进于何?粘定彼之重心也。其三是适中,即无论是进是退是化是发,均要适度,机之把握,量之大小,处处与彼洽合。故需足胯灵活。

二曰敷。敷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聚神于彼之重心,使我始终能掌握彼之重心变化。二是,摄神于彼之精神,此时即使彼重心未动,然而只要其心念一动,我亦能有所察知。三是敷神气于彼之周身,使彼顿感呆滞不灵。然而此等用法,非需我之神气合一,内劲精纯不可。

三曰整。整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要周身协调一致,混融一体。推手中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气势鼓荡。其二是周身始终不离六合。虽为柔化之中,周身内外亦不能失六合之要,而是要曲中寓直。故孙氏太极拳在推手中是通过松肩、松胯来主宰自身虚实阴阳之变化。

四曰活。孙氏太极拳推手练至高级阶段有大撅一法。此大捋不同于由来例肘靠组合而成的四隅练法。此为两人对练,搭手即擂即走,两人走中亦可互换。此需有很好的八卦拳走圈基础。走时需两胯放松,重心上下无起伏。走时之要为动中求静,虽为移动之中,两足两胯虚实变化要自然,搭手要不离不即,不丢不顶,身体内外六合不散。灵活多变无定法。五曰空。太极拳之特点“空中”也,所谓引进落空。若要引进落空,需使彼觉着能取我中,然而一经粘身发劲,始觉走空。故太极拳之变化需隐蔽,走暗圈转换虚实不见其形。起手练习,即从根节练起,一身之虚实转换俱从根节开始。何为根节,两胯之根与尾椎之根构成一身之根节,一身之松转开合,由此而发也。此“空中”之第一层意思。至若习者能练至神气合一,内劲精纯,则可身体不动而重心已动,所谓周身无处不是重心。至此方可称得着“空中”之精义也。

以上五点:“中”、“敷”、“整”、“活”、“空”,其核心就是中和二字。其根基不过是“神气合一”。其道理乃是直承“无为而无不为”。

孙式太极拳推手之一般步骤是,先练定步推手,练四正推法,继而四隅推法。然后活步推手(顺步推手、合步推手)。最后是大捋随至技击。

孙氏太极拳的大道至简 极还虚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