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生创业政策
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宁波大学生创业有何政策出台了?看完小编整理的宁波大学生创业政策后你就会明白!文章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宁波大学生创业政策
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聚集创新要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8月20日,在充分调研学习先进城市做法的基础上,宁波市出台《关于培育发展众创空间 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甬政办发[2015]17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新氛围。
《实施意见》提出,到2016年,全市各县(市)区至少建成一家综合性众创空间及若干家创客服务中心。到2020年,建成100家能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明确产业导向和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吸纳集聚1000名(家)天使投资自然人、天使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注册孵化 10000家有效助推“港口经济圈”建设的创新型小微企业,辅导培育10万名科技创业人才。
积极培育创新创业大平台,建设一批具宁波特色的众创空间,积极吸纳集聚一批创客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吸纳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服务,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大力支持创客创新创业,强化完善创新创业辅导体系,努力形成“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良性互动机制;开放共享公共科研仪器设备;鼓励高等院校构建众创空间,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重点扶持“新四军”创新创业,构建“创客+苗圃+孵化+加速”的创业成长模式。
加快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拓宽创业投融资对接渠道;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重点鼓励科技银行、设有科技金融部的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与比例,面向创客企业提供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机构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
持续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氛围,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创新舆论导向;支持众创空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众创空间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竞赛和交流活动,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研究制定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机制、新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用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小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的“大投入”;实施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结合众创空间特色、涵盖运行体制机制创新、创客服务标准规范、创新环境硬件建设、创业人才引进等主要指标的立体化运行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宁波正计划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拟定政策、统一规划布局平台载体建设、审报创业园及创业培训基地等。同时,在宁波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增挂“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内部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部”,负责组织创业培训、承办创业大赛等具体事务及相关配套服务。
其次,一批市级的大学生创业园将现身甬城。符合条件的可挂牌成立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园。如我市现有的21个创业平台,或者有条件的县(市)区、大型企业。
在甬高校如有条件,则可挂牌成立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同时试点创业教育学分制,开设“创业人才孵化班”,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第三,宁波将继续加大投入,制订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如突破地域限制,将刚入学至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一并纳入创业扶持对象,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人员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扩大到在甬高校大学生和来甬从事科技类、创意类创业的外地生源大学生;对经考核认定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建园资助等。
第四,提升服务,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筹划创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网上服务平台,内容立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平台介绍、创业动态、高校创业指南、相关政策法规等等。”宁波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周永全说,不仅如此,还要组建“创业导师团”,帮助创业大学生选准方向,找准行业;在各人才中心建立“创业服务超市”,启动创业意向大学生信息库、创业大学生动态管理数据库及创业项目库的建设,实现信息先导;会同高校联合建立创业指导服务联络站,让大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获得相关资讯服务等。
2016国务院鼓励创新创业政策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为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中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但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2015年,中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二、总体思路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均等普惠环境,推动社会纵向流动。
——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创业活力。尊重创业创新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开辟就业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天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生根。加强创业、创新、就业等各类政策统筹,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确保创业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经验。
——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加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整合利用全球创业创新资源,实现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各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和完善线上与线下、境内与境外、政府与市场开放合作等创业创新机制。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
(一)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依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制定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办法,把创业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业创新监管模式。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
(三)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完善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
(四)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脱颖而出。
四、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
(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创业创新需要,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加大对创业创新支持力度,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创业创新发展。在确保公平竞争前提下,鼓励对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适当优惠,减轻创业者负担。
(六)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修订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完善创业投资企业享受70%应纳税所得额税收抵免政策。抓紧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将企业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创业就业税收政策。
(七)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对采购单位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采购单位改进采购计划编制和项目预留管理,增强政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把政府采购与支持创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
(八)优化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并鼓励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加快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研究解决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性障碍,完善资本市场规则。规范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建立工商登记部门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股权登记对接机制,支持股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行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企业债券创新品种。
(九)创新银行支持方式。鼓励银行提高针对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金融产品。推动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
(十)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丰富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业创新,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依法合规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服务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
六、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
(十一)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不断扩大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基金规模,做大直接融资平台,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向创业企业起步成长的前端延伸。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融资体系、监管和预警体系,加快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逐步建立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发展联合投资等新模式,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创业投资立法,完善促进天使投资的政策法规。促进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协同联动。推进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十二)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众创业。推动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隔离的前提下,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市场化长期性合作。进一步降低商业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投资的门槛。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不断加大对创业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
(十三)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研究制定鼓励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系统性政策措施,完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中央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完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国有股转持豁免政策。
(十四)推动创业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抓紧修订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相关管理规定,按照内外资一致的管理原则,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完善外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制度,简化管理流程,鼓励外资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放宽对外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限制,鼓励中外合资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境外高端研发项目的投资,积极分享境外高端技术成果。按投资领域、用途、募集资金规模,完善创业投资境外投资管理。
宁波成立首家创业学院 行业领袖资本大佬齐加盟
宁波成立首家创新创业学院,这在创新创业史上可谓一个里程碑。据悉,创业学院共吸引8位名誉院长、50余位创业导师率先加盟,均是行业领袖和资本大佬。
为加快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提升城市创新影响力,近日,宁波市整合各方资源,成立首家创业创新学院。宁波创业创新学院是在宁波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办、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指导下,由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宁波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主办、宁波创业联盟联合主办成立,共吸引8位名誉院长、50余位创业导师率先加盟。
学院以“创始人成长营”和“青年创业加速器”两大模块为核心课程。“创始人成长营”主要针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业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在企业从技术到资本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瓶颈;“青年创业加速器”针对的是有理想的青年创业者,青创者不仅是众创的主力军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创新的源泉,代表了城市创业激情和发展走向。
此外,依靠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各创业导师和联合单位的资源整合,学院还将搭配两大定制模块。首先是大企业合作班,学院将与小米、华为、腾讯、京东四大国内知名创业者特训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分批次选送学员前往学习交流;其次是海外游学项目,学院借助海外导师和行业内资源的整合利用,对接以色列、德国和美国硅谷的创业孵化机构,定期开展海外培训游学等项目,提升学院成员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国外创业者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加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学院联合创始人为学院搭建了强有力的导师平台及资金人脉平台,授课老师团队达五十余人,均是行业领袖和资本大佬。通过课堂上的切磋和琢磨,让新鲜血液与成功创业者们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提升创业者们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和执行力,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进而打开宁波创业创新的新局面。
宁波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