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诠释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诠释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诠释论文 全文如下:
一、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与特定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本人特定的工作实践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从萌芽到逐步完善和成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思想理论准备期。这一阶段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探索时期,这一阶段毛泽东认清了维新派改良无法救中国,摆脱了欧洲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并接触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毛泽东接触到了许多行政管理思想,特别是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将这些思想和经验纳入到中国具体环境中进行思考,积累了其行政管理思想最初的理论准备。第二阶段是思想实践探索期。是指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对根据地的行政管理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主席,从此比较系统地开始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探索;
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期间,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著作,开展生产、发展经济和文化艺术,进行了系统的行政管理。在这一阶段实践的探索中,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不断得到丰富。第三阶段是思想完善成熟期。这一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10月1日,中和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开始了国家行政管理工作。在政府经济职能方面,毛泽东在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1955年到1952年间,毛泽东领导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在政府和社会风气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改政务院为国务院,对原政务院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行政改革,这次改革莫定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1]。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对国家行政事务处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完善成熟。
二、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意义
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理论基础,所以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本质上有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倾向,加上毛泽东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比较精深,所以其行政管理思想也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深入研究对于我国行政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为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提供新视角
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中国的革命和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持续推动,所以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形成了作为经验总结的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并且散见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所以研究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可以为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结合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形成的行政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促进毛泽东思想系统研究的深入。
(二)为塑造政府全新形象提供思想准备
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影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家长制的作风比较严重,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的全面管理带来的政府效率效率低下、缺乏回应性,使政府形象受损。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包括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等,这些思想从源头上解决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问题,认真学习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为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三)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毛泽东在国家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31年11月,毛泽东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临时中央政府下设组织、军事、外交、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检察、政治保卫局等人民委员会,这是对政府组成的最初探索。1954年政务院更名国务院,组织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后来又有几次较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并且调整了政府间权力的关系,这些行政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但是能从正反两方面能对当前我国的机构改革带来有益启发。
三、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当代诠释
(一)执政理念——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中是可以找到理论源头的。毛泽东提出“权力民授论”,认为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否定了西方的“君权神授”和“天赋人权”。毛泽东谈到对政府的要求:“我们所要求的政府,必须是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这个政府一定要有全中国广大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也一定要能够自由地去支持政府,和有一切机会去影响政府的政策。”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同样指出:“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思想经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反映到当代就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继续发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诠释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至关重要。一是进一步加深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以人为本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可以分两个方面:第一依靠谁,行政管理活动的推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来完成,既要靠人民去具体实施,又要得到人民的拥护;第二为了谁,一切行政活动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二是创造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良好的发展条件需要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保障,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同时,创造更优良的发展条件;三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实是处理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的环境、牺牲人的未来为代价,社会发展要更注重公平和满足人的需要。总之,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就是贯彻落实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二)府际关系——合理分权
处理和维持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处理好府际关系,毛泽东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在对苏联中央集权进行反思之后,毛泽东认识到了权力过分集中的危害性工作。他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要巩固,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所以,不仅是中央与地方,地方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也要合理分权,在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效发挥政府的中流砥柱作用。毛泽东政府分权思想对当代政府改革影响很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沿着政府向企业分权、中央向地方政府放权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向下层层放权的方向进行[6]。在分权改革过程中,如何将这一思想诠释的更加完善需要系统思考。一是依法继续推进政府行政权力下放。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规定由哪一级政府管辖的事项,一律下放到各级政府进行管辖,规定可以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由各级政府自己管辖的事项,要按法律规定授权、委托给各级政府管辖,推进行政权力下放;二是权力下放要注意权责利的统一。权力的下放要彻底,一些权力附带的相关利益,比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权也要随之下放。另外权责要对等。权责利的统一能够促进行政权力下放后更加规范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用;三是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毛泽东合理分权的初衷是给与地方更大的独立性,“不能统一的不强求统一”就是讲在拥有独立性之后,能够有权力根据根据地区文化、环境、产业的特色,因地制宜地摸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道路。
(三)文化建设——百家争鸣
文化建设是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行政管理理所应当将文化事业摆在重要的位置。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文化论》,提出要打倒反动文化,树立先进文化,是指文化要符合时代要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和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服务,确定了文艺服务对象。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活跃各种文化的发展氛围,促进不同文化观点的激烈碰撞,促使先进文化的产生。另外,在吸收外来文化上,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案例,生动的阐释了对于外来文化,要活学活用。
在知识经济盛行的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对于毛泽东文化建设的经验,在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时:一是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要追求先进文化,淘汰落后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符合时代要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二是文化建设要营造百家争鸣、大胆创新的繁荣局面。政府要鼓励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对文化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与奖励,促进文化建设繁荣局面的形成;三是甄别吸收各国家、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建设同样不能固步自封,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甄别吸收其先进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学习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这些先进文化和我国优秀文化相融合。
(四)行政决策——实事求是
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在决策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最终效果。毛泽东提出“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执行政策。”毛泽东在延安总结经验教训时,借用东汉班固《汉书》中的一句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其意是说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另外,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要了解具体情况,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这就是毛泽东行政决策的思想精华,深入群众,了解其利益诉求,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决策。
行政决策从本质上讲是行使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反过来影响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认同感。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运用到行政决策科学化上,可以分三个阶段分析:一是决策前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深入调查,搜集各种信息,这就是对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要深入决策涉及的对象,了解决策的详细信息;二是决策中分析阶段,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求是”,即决策的科学性。“求是”要讲技术性,要广泛征求意见,尤其要发挥决策咨询系统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决策对象的利益诉求,在备选方案中优中选优;三是决策执行反馈阶段。对决策执行后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根据监控和各种监督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实事求是作出及时调整,对执行中的决策做出终止、变更和完善。
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诠释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