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组装维修论文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组装维修业也取得较大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组装维修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组装维修论文范文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维护课的课程设计
摘要: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复杂性,使用中难免会随时发生软硬件故障,因此,基本的软硬件的维修维护知识,应当是每一个计算机使用者必备的知识。
关键词:电脑组装;硬件拆装;操作系统安装;硬件拆装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9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被作为一种工具渗入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要么是购买品牌机,要么是组装兼容机。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复杂性,其使用上远没有象其他家用电器那样“即开即用”,使用中不但有大量的软故障,也会经常遇到硬件故障,而且这些故障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基本的软硬件的维修维护知识,应当是每一个计算机使用者必备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开设了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详细介绍了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维护常识等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实验的介绍。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课程设计思想
由于现在计算机种类、品牌繁多,要想在这门课程中面面俱到的都讲到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的教育内容应当面向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使用的硬件和软件尽可能和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软硬件相匹配,在硬件知识上应当讲到P4或P5型的组装及维修维护;在软件上应当讲到WINDOWS2000或者WINDOWS XT的使用。
其次,维修维护中特别是硬件的拆解和组装,必须尽可能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教学实验器材我们不可能从P4开始,甚至对于大面积的教学来说,一般也允许把486、586机作为拆解和组装的器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那些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过时机器,又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否则在教学教程中造成的损失是我们一般学校的教学条件所无法承受的。
因此,在硬件拆解与组装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各类接插元件的认识、各种电气和机械的连接上,我们是在不再适用于教学而被淘汰的486、586机上进行的。各种机型的计算机除了具体板卡不同以外,其接插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利用这些机器开始基本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对于关键的一些元件如内存条的插拔等,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接插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避免贵重元件的损坏。
2 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在设计这门课程时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电脑的组装及在486、586机上练习硬件的拆装。
首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的硬件知识,着重讲解与硬件拆装有关的知识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步,加电调试,排除故障。
一台机器组装完成后,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这时老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进行加电调试检测一下硬件安装是不是存在问题?在调试过程中,最难过的英语提示这一关,如果计算机英语基础好,对于屏幕上显示的英文信息就不难理解,从而很容易地就解决了出现的问题。例如,在机器加电启动后,屏幕上出现:“HDD Controller Failure”。理解了这几个单词的含义,就找到了出现故障的第一种情况:硬盘电缆线的连接出现了问题,第二种情况是HDD接口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接口所在的多功能卡。
在这一过程中,要给学生真正思考问题的机会,将问题真正地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步,安装操作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
因为486、586机只能安装DOS系统,所以Windows系统及软件的安装需在P4上进行。加电调试没有故障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硬盘分区。硬盘分区从表面上看对硬盘进行有效的划分,以提高硬盘的利用率和实现资源有效的管理。而实质上,在创建硬盘分区时,已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并指定了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只有主分区中主引导记录的存在,才可以正常引导硬盘启动,就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和其它软件了。
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也是功能最为强大、最先进的操作系统,是当今最受瞩目的数字媒体方案平台和融合技术的基础平台。它有升级安装和全新安装两种安装方式,不过升级安装只能从Windows以上操作系统或Windows NT升级,全新安装是指执行安装程序,安装一个新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它的安装过程非常简单,根据提示逐一进行就可以了,在这里不再累述。
当安装好了Windows操作系统后,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工作,还需要为硬件安装驱动程序。例如安装主板的驱动程序,安装一些板卡的驱动程序等。
这些都安装结束后就可以练习安装一些常用的软件了,例如:杀毒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等。
3 在硬件拆装过程中的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防止静电的问题
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危害很大,因为静电在释放的瞬间,其电压值可以达到上万伏特,在这样高的电压下,配件上的电子元件有可能会被击穿。在拆装过程要防止因静电造成的元件损坏。释放静电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触摸大块的接地金属物品(如自来水管),或者戴上防静电手套,再则在进行拆装过程中,学生不要经常移动,防止身上带上静电,如两个人需传递元件时,要先握手,防止静电击毁手中的元件。
2)不要连接电源线。
3)在组装过程中不要连接电源线,也不要在通电后触摸机箱内的任何组件。
4)轻拿轻放物品。
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
5)拧紧螺栓的松紧度。
掌握计算机的拆解和组装实际上是掌握各种机械与电气连接的问题。机械连接中最常用的是螺丝钉的连接,因此如何选择螺丝钉、如何正确拆螺丝钉,特别是如何拧螺丝钉,这也是一个保证实验器材不受损坏的关键。在拧螺丝或螺帽时,要适度用力,并在开始遇到阻力时便立即停止。过度拧紧螺栓或螺帽可能会损坏主板或其他塑料组件。
6)防止出现短路现象。
像主板、光驱、软驱、硬盘这类需要很多螺钉的硬件,应将它们在机箱中放置平稳,再对称将螺钉安上,最后对称拧紧。安装主板的螺钉要加上绝缘垫片,防止主板与机箱短接。
7)关于硬件的插拔问题。
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并不复杂,但组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故障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所以在组装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来做。在插拔元件时,主要有以下几种误操作:带电插拔元件或板卡及其他外部设备造成元件上集成芯片的损坏;因安装时接插方向颠倒而造成的损坏;还有一些属于学生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如没有将插脚对准插孔就用力按下,造成插脚弯曲或折断;插板卡时折了板上的小元件;在拔电源线、电缆线时拽线等等。
4 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检验这个课程设计过程还算合理,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知道有了全面的直观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当然,这门课程的设计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更新换代,还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波, 张陆军.电脑组装与维护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关丽雪. 计算机维修课的设计及硬件拆装中的几个关键问题[C].计算机教学与应用论文集.
计算机组装维修论文范文二: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探索的策略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职业导向,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方法,探究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成为了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之一,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更注重实践,更结合实际,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研究。
1.教师要改革教育思想、观念
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摒弃过去普通高等教育中强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在这方面学院和老师要起指导作用。要向学生介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2.课程特点分析
2.1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
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极其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基本性能指标难于理解,因而这门课程涉及的教学范围广,教材又相对滞后。对此,教师只有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便于学习与理解。
2.2教学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各部件构成及部件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安装、硬件的测评、系统的设置、软件的安装、日常维护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常用的工具软件等。
2.3教学内容时效性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考察、培养学生动手、思维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需求由本人组装和维护计算机。
2.4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既要侧重于硬件方面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重点掌握目前市场主流的硬件产品及对该产品的选购方法及策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应紧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相对地要跟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教程要把握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结合计算机科学,以一定的理论深度、一定的前瞻性(硬件发展的方向)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发展。
计算机业的硬件发展非常快,常常在一两年内就要更新。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4.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VCD、录像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5.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通过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开“工助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6.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新课。要在学生成绩评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文海山.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罗集学.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浅谈计算机组装维修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论文
2.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
3.浅议计算机硬件维修论文
4.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心得
5.有关计算机硬件组装论文
浅谈计算机组装维修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