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渔舟唱晚简介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古筝曲《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
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古筝曲《渔舟唱晚》的乐曲鉴赏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相关知识
《渔舟唱晚》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说是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现在广为流传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的曲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渔人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共有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乐曲的“起”、“承”两个段落,开始是4/4拍子的慢板,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转”段,2 /4拍子。通过清角音转入下属调性,并逐层向下移位,表现渔人荡桨归舟、一路“唱完”的欢快情绪。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合”段,旋律先递升后递降,速度不断加快,继而结合成一个循环圈,加以多次反复,并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渔人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欢乐场面。
由于《渔舟唱晚》旋律优美动听,情调乐观向上。因此,被许多乐坛名家改编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独奏、重奏、合奏,收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渔舟晚唱》大加赞赏,称这首乐曲是“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并把它改编成竖琴曲。
《渔舟唱晚》一曲的古筝版旋律优美动听,而改编的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的版本,由于旋律的线条更连贯、明晰,听后会有另种韵味和美感。
猜你感兴趣:
1.渔舟唱晚古筝谱
2.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3.秋学期家长会主持词精选
4.春江花月夜的课堂学习
古筝曲渔舟唱晚简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