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02-21 13:18

《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像山那样思考》也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本专题人文素质教育设计的关注点是: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下,教师在要善于在“对话教学”中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断要提高对话素养,增强语文教学的对话意识。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3)渗透阅读中的对话意识,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走进文章、读懂文章”的阅读方法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我们高一(8)班的同学来共同学习《像山那样思考》

这一篇文章。

(二)解决字词

学生齐读 〈投影字词〉

嗥(háo)叫:号叫,大声叫(多指豺狼等)。

驯(xùn)服:顺从;使顺从。

拾遗(yí):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毛骨悚(sŏng)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堪(kān)教育:堪,可,能。如:堪当重任。

湍(tuān)急:水势急。

饿殍(piăo):饿死的人。

艾(ài)蒿(hāo)

教师明确

(三)初读感知

1、同学们自己读了一遍文章,你们对本文初步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第一印象?

2、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呢?怎样才算真正读进去呢?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这是一种阅读态度,一种阅读体验,

读出自己——从文中读出自己熟悉的或相似的生活、情感,或读到引起自己共鸣或打动自己的一段话,一个词。

举个例子: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除了读出自己,我们还要读出问题:这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对文章,需要质疑,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

〈投影〉 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触动心灵的地方。

读出问题:不懂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自己的见解。

读出自己,是欣赏,是共鸣,是联想,是审美。

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是批判。

好今天,我们就以这样的态度——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来共同学习《像山那样思考》。

(四)朗读文章,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朗读文章,拿笔做两件事。

把能打动你的某句,某词勾画,特别触动你的语句,可以勾画下来。

把你不理解的或者认为作者写得有问题的地方勾画出来。

(五)交流“读出自己”

交流“读出自己”:文章中哪些地方最打动你?

1、“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从前认为自然界是被人类明智而高效的利用的,是应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善,这种“善”即是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该杀。

用文中的话说:“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过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不忘,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人类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人提起。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怜悯心怀,讲求“道德伦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当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满世界的招摇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惜物?

2、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明确:“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3、作者猎杀狼的段落

温馨的场面,垂死时的绿光——对比

(六)读出问题。

欣赏之外,还要读出问题,学生提问,尽量让学生回答,

1、狼嗥叫的内涵:·对人类捕杀的抗、不满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痛苦、野性的呼唤 ·生命的存在和流逝 ·生态价值、生命的意义

2、为什么只有山能听懂狼的嗥叫?

客观的。山的思考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的思考。

3、像山那样思考?给我们的启示?怎样思考?

人怎样处理与自然、自然万物的关系。

4、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作者又是怎样认识狼的呢?

提示:荒野中的万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 荒野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应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这样我们便可明白作者对狼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对其生态价值的认识上,而是将其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它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的一员,人与狼本质上是平等的。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的把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的认识发展到万物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而我们也由此提高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即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的凌驾于其他万物之上的权力,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

(七)师总结

1、忧与爱 从“狼的嗥叫”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狼、人)深深忧患和深沉的热爱。

联想:加拿大政府允许东部沿海猎杀海豹。几十万至上百万头血迹将大海染红,冰面上留下长长的血痕,为了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藏羚羊是我国独有的动物,1986年,3—5头/公里2,90年代初0.2头公里2,现在,几近灭绝,一批批残忍而贪婪的偷猎者猎杀藏羚羊获取它的羊绒。

2、危机 人类一直把自己当作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征服世界,征服自然,不断向自然索取,侵占土地、森林、污染天空、海洋,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赤潮)。用牺牲无可挽回的环境恶化为代价换取眼前安全,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投影图片>伤害自然也就是伤害自己。

3、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在面对自然万物时并不比一座山高明,学会像山那样的思考,平等的、客观的对待自然中的万物。珍爱自然就是珍爱自己。人属于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投影图片>然而,我们对就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不断绝迹,不断消失的生命无动于衷。什么时候人类能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中的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正视自然的价值,珍视天地生灵。我们也渴望有苍郁的群山,茂密的树森,湛蓝的天空,清流的水流的自然。

人是自然一切的主宰吗?——平等观

——像山那样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

下一页更多精彩“《像山那样思考》原文及启示”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设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