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初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
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孩子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青春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家长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整理了致初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致初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对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的信任和支持!相互的选择,让我们有缘走在一起。家校携手共育,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7月11日,为期一个多月的暑假即将开始。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生活,我们特温馨提示如下:
一是多陪伴孩子。初中阶段是陪伴的黄金时期,请尽量多陪伴孩子。或者和他去远途旅行,或者到近郊吹风;又或者只是和他在家门口溜达,或者在房间里聊天、谈心……良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除了陪伴和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没有任何的捷径。
二是鼓励孩子多读书。暑假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请鼓励孩子多到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是最好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傅雷家书》等都是很好的亲子阅读书目。书要选择,但阅读不要带着功利,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愉悦,得到浸润。
三是让孩子有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每天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其他的家庭工作。鼓励和指导孩子适度安排学习,对上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对下一阶段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自学。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辈子事,只有具备学习力,他才能战无不胜。
期待您的孩子,在广雅实验找到最好的自己!
祝您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
广州广雅实验学校
7月10日
致初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篇二
尊敬的家长:
您好!祝贺您的孩子成为黄堤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孩子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青春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让您的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现将新生入学事项告知于您, 希望您仔细阅读,提醒学生做好入学准备。
一、开学时间
9月1日上午8:00前到校
二、入学须知
1 、新生入学时,不得将管制刀具、影碟机、游戏机、 MP3、手机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带入学校。
2、新生入学时,仪容仪表须符合中学生要求(穿戴整洁、朴素大
方,不穿奇装异服;言谈举止文明得体;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染
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对仪容不符合要求的新生,班主任将拒绝办理报到入学手续。
3 、学生和家长来校往返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保管好自己所带
钱物,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和进营业性网吧玩游戏,杜绝一切意外
事故的发生。
三、开学物品准备汇总
1、学习用品:成长档案、军训日记、文具盒(黑色水笔、笔芯、铅笔、橡皮、套尺、圆规)、笔记本。
2、洗护用品:牙刷,牙膏,漱口杯,毛巾,洗发水,盆子,开水瓶,洗衣皂,肥皂盒,刷子(洗鞋用)。
3、服装衣物:衣服(当季的外套、内衣、袜子等,够一周换洗,预备长袖、长裤、运动裤),鞋子(运动鞋或者布鞋),拖鞋,皮带,衣架,发夹,橡皮筋,镜子,梳子。
4、饮食:喝水杯。
5、住宿相关:枕头,被子,褥子,床单(学生床宽90厘米、长195厘米),小锁(锁小柜用)。
6、出行相关:
雨伞,雨衣,钥匙扣(可以在钥匙上贴上名字),自行车(配锁)。
7、日常用品:指甲剪,卫生纸,卫生棉(女生必备),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驱蚊止痒),备一些感冒、发烧、肠胃等常用药。
四、初一新生常常遇见哪些问题?
1、学习吃力——接受中学培养思路吃力
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年年都是学生干部,可到了初一,发现老师讲的好多内容都不能完全理解了,完全没了优越感,不少新初一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
[ 问题诊断 ]
小学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管理,而在中学,强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小学老师一个内容会讲好几遍,而初中更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新生要从心里接受这种新方式并及时适应。
[ 专家建议 ]
新生进入初中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余,主动做好课下预习、复习等活动,摆脱心理依赖,多做习题,融会贯通,才能在学习上游刃有余。同时同学们在困难面前要克服失落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压力和同学间的竞争。
2 、交际恐惧——寄宿中学交际技巧
不少新初一学生会在刚开学的时候哭鼻子,甚至会向爸妈哭诉,说室友很不好相处,自己孤单、害怕、睡不着。几天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话里抱怨住宿条件不好、同学性格古怪等。
[ 问题诊断 ]
有些学生不习惯寄宿生活主要就是因为从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其实很多寄宿生之间的摩擦或误会都是生活琐事引起的,比如洗澡谁先洗后洗等。对于初一寄宿生而言,正确处理与室友、与同学包括男女生交往问题都非常重要。
[ 专家建议 ]
面对初一新生因寄宿引发的不适应,可通过破冰活动、宿舍间比学赶帮加强学生与人相处的教育。这个年龄的学生加强正常交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丰富其情感体验,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当然,学校与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学生,谨防误入早恋。
3、稚气难脱——逐步“强制”成熟
升入初中,不少孩子还是玩心太重,静不下心来,而且心理状态也不够成熟,完全没有进入中学生的角色,稍不顺心就哇哇大哭。
[ 问题诊断 ]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目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
[ 专家建议 ]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帮助孩子实现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逐步转变,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更适合中学生的体系。学生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就OK的学习态度,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由于中学课程紧,学生在生活上必须有规律,要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要指导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玩的时候放松身心。
4 、专家支招——中小衔接重在调整价值观
专家认为,做好中小衔接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的调整。成长应该是浇灌多元养分的,这些养分中,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好习惯才是主体。我们要求孩子们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和时间,要懂得尊重他人并以此赢得他人的尊重。
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孩子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青春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小学阶段截然不同的行为要求,很多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不适感。教育专家认为,这一阶段,只有在学习、心理、生理及能力各方面进行调整,才能愉快度过青春期之初的初中时光。
黄堤镇初级中学
2016年8月28日
致初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篇三
家长们:
相当多的孩子满怀豪情地跨入中学大门,新鲜感还没结束,种种不适应就接踵而至,他们将面临着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科目设置的不同而遭遇一系列挑战,如果家长能了解这个变化过程,掌握变化规律,耐心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一适应过程,必将对孩子在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
首先,孩子进入初中后在学习上将面临的新挑战。
学习上面临的新挑战
1、学习的内容增加了,不适应
小学的课程较简单,一般只有语数英三门。而到了初中,科目会大量增加,初一变成了7个学科,除了语、数、外;还有地、历、生、计算机。初二、初三将增加物理化学的学习。因此孩子会普遍反映学习负担重了。在此阶段一些孩子经常出现手忙脚乱、力不从心、顾此失彼、信心不足的问题。
2、教材内容台阶高了,不适应
小学阶段的学习,学得较“浮”,也就是浅表的东西多些,注重感性的形象思些维,对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但从初中开始,对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就加强了。教材内容趋向于专门化、系统化,且科学性、概括性强,形象性、趣味性相对弱了,新内容多、难度加大,就导致这一步台阶较大,学生不易适应。
如语文开始学习篇幅较长的文言文,理解的内容相对艰深了,赏析也有了难度。阅读少的孩子明显感觉非常吃力。
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引入负数,跟小学的运算习惯大不相同,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经常计算出错;接下来第三章《字母表示数》,出现了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分类讨论的思想就随之而来,很多时候答案不再唯一,这与小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3、学习节奏加快了,不适应
进入初中,科目增加,各门学科难度加大,每门课都有不同的学法、不同的要求,这必然导致课堂节奏明显变快、新课的进程也加快,而用于复习的时间却大大减少,这些都与小学完全不一样。如果学习方法不加调整是很难应对的。
4、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
学生在进入中学后,面对的是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风格。有些学生往往沉浸在小学老师的讲课风格中,中学老师相对小学老师授课的语气理性多了。因为初中老师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了,对于一个新知识,小学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几遍。而到了中学,知识量大,每一堂课的知识容量变大,课时紧,老师讲课往往“点到为止”。
5、学习要求变化了,不适应
小学阶段,作文篇幅要求是450字左右。中学作文篇幅变长了,600字左右。词语在小学是课堂教学重点,而中学这些内容需要自己在家独立完成,在大量积累文句的基础上,阅读赏析是重点。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要求挖掘的内涵更深刻、全面,有了难度。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很善于“凑答案”,但要写出严密的推理过程却“难如登天”。但是,从初中开始,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突然”提高很多。同时,小学阶段,主要跟着老师走,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也要求较低。写作的要求也低。但是到了初中,如果自己不会归纳、总结、改错,独立学习就会比较吃力,相反,用好了这一点,学习起来会“如鱼得水”。
孩子进入初中,会面对这么多的“不适应”,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一个新学段的开始都会存在不适应,适应了的就不是新环境了。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足够重视,因为任何一个学段的衔接都必须是老师、孩子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缺了家长的力量,教育永远是一条腿走路。教师的工作残酷而无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能有一点闪失。作为家长也是同样的重任在肩,孩子是你们家庭的一片天。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平稳过渡呢?
家长的应对策略
1、协助孩子制订计划
针对孩子刚上初中,学习科目增加,内容增多带来的不适应,家长首先要协助孩子制订计划。可以协助孩子制定时间计划表。协助孩子把一天的时间做个统计。比如放学后到晚饭前这个时间可用来完成作业。晚饭后可做习题和有计划的预习复习等。早上孩子起床之后家长就可以帮助他打开复读机,孩子做上课前的准备,同时兼顾外语听力。
家长还可以协助孩子制定事务计划表。让孩子把每天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类,比如先做作业是一等重要,体育健身是二等重要,玩电脑游戏是三等重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做事情分清主次的好习惯。
2、督促孩子自觉预习、按时复习
针对中学阶段孩子接触的信息难度增大,台阶较高的问题,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对课堂上的知识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因为预习和复习,主要是在课下,所以家长可以一对一,有效督促。预习一定要自觉,每天都要看一下明天要讲的内容,有时间就详看,没时间就略看,但不可不看。日积月累,让预习成为学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才知道听讲的重点所在,有助于理解。同时,初中的课程很多,作业也多,但作业一定是老师针对当天所教知识布置的,所以每次做作业前,一定先回顾当天所学知识,作业之前先复习,作业不会看例题,这样既会使作业做得快而好,又会使知识掌握的牢,一举两得。
作业之前做复习,作业之后做预习!考试之后找问题,不如作业之中找问题!家长能常提醒孩子。
3、督促孩子专心听讲、学会做课堂笔记
小学的教学方法多以启发诱导为主,辅以活动和游戏,学生基本不需要做课堂笔记,只要认真听,积极配合就足够了。这种教学方法相对于小学低密度的知识含量以及小学生的接受特点来说是合理的,但是相对于中学的学习强度来说就显得效率不足。例如,刚进初中,有的孩子上课听得很认真,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是不理想。原因很简单,老师一节课会说很多话,学生可能都听明白了,但却没有抓住重点、难点。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多门功课,初中生需要更加注重学习方法。
因此针对初中学习节奏快,知识密度大的特点,就必须督促孩子抓住重点,学会做课堂笔记。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课堂听课不能只听不记,但也不能全记、漏记。要想做好课堂笔记,就要边听边思考,因为时间原因,要会记。例如语文,对主旨和关键句的赏析,抓关键词记,课后整理。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多可少。数学要记老师补充的题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及时规整,还要流利的书写出来。记笔记 可以记在课本的空白处,也可以记在本子上,没有统一的规定。
4、引导孩子迅速调整,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
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要引导孩子发现不同老师的不同授课特点与优势,努力去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对现任某老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适应的感觉,不要着急,既不要顺着孩子未必客观的认识表态,避免让孩子对老师,甚至此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要一概否认,应该在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取得联系,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家长要做好的就是,经常性地认真倾听孩子对老师,对学校的态度。同时家长对老师的肯定,会一定程度上左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因为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才能真正做到“信其道”。
5、监督孩子写作业要做到书写整洁、步骤清晰,答题规范
现在的孩子都不笨,但学习成绩却差距很大。究其原因,跟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有很大关系。对这种现象,教师会纠正,家长也一定要配合着纠正。比如应知道怎么检查孩子的作业:不是检查作业正确与否,而是检查孩子的作业是不是认真,比如:语文书写是否认真,阅读,答题是否非常简单,有没有丢落题现象。周记篇幅是不是符合要求,数学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书写。要培养孩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1、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
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处于人的一生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是学生成绩分化的重要时期。
作为家长,孩子回家先观察,孩子情绪不好,要及时询问原因,问老师、问同学,准确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感受我们一定要当回事情。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普遍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头上,不顾孩子的想法,一味的过多干预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前天我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这样发言到:我觉得爱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很多父母想让孩子活在自己的想法中,不去顾忌孩子的感受,其实家长有时候完全可以让我们自己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有时事情失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能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总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是不能成长的,唯有出去闯闯撞撞,才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孩子多有想法,我们注意过他们的感受了吗?
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关注,结果是孩子压力太大,考试紧张。有的家长只看孩子考试的结果,不注重过程。要经常性地观察孩子对上学的积极性和愉快程度,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理性地分析孩子的意见,选择合理渠道,化解危机解决问题,多和老师沟通。
2、建立学习型的家庭
(1)营造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学生在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学习的环境。当然不是说一定要有豪宅,大房子。关键是我们孩子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打麻将,怎么能要求孩子能安心学习,最起码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环境,你不用孟母三迁,但是你最少可以做到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保持安静!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时候他不需要临时补水,不需要水果。要避免一切干扰学习思路的事情!
(2)亲子共读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您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父母有多少功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来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啊。父母与孩子的“共读”。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重要途径。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有的父母由于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中,“于是把使孩子幸福的责任推给教师”。的确,许多父母因为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住房的压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为生计而奔波上,他们对“家”的理解,已经仅仅是宽敞一点的房子和宽裕一点的经济,而把教育子女的任务大部分推卸了出去,交给了学校和家教,甚至听任孩子在社会上,在网吧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一种现世的低俗文化和道德教育。
台湾地区的家长们普遍的知道:“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从小培养儿童注意周遭的人事物要有所感觉、感触、感动或感恩,这是教育的真正本质。
对于孩子读书也要加以指导。“读好书”比“读多书”更重要,“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读适合的书”比“读好书”更重要,每一个学习的关键期都有其适合导引的图书可阅读。曾经读过美国人喜爱的诗歌中的一首: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其他:处理好文化课和特长的关系
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发展艺术和其他方面的特长,这些孩子有特长和专业,但是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就不一定那样优秀,这样有些学生会觉得基础课耗时不出成绩,随着特长兴趣的提高,就容易放松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实,基础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基础,我们目前还是初中生,必须重视最基础的课程,没有基础文化的积淀,你的专业是走不远的。
总之,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非常关键。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就等于孩子有了人生的一个美好开端。让每个孩子昂起头颅,扬起自信的风帆。让我们老师、孩子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平稳过渡,携手起航!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的春天。
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一位教师
XXXX.X.X
致初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