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
在地理的复习过程中,你知道哪些知识点需要背诵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荒漠化的防治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