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1 13:37

随着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小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小学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科学化运用就对实际的教学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一: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研究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观察实验教学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科学认识的基础,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观察实验课程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要求与规范,所以就没有对观察实验课程配置相应的仪器与设备,而观察实验又是加强小学生科学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加强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观察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本文就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实践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依据;实践方法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是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观察和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在成长阶段,认知水平有限,认识事物一般先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一般的外部关系进行认知,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教学。

一、小学生科学认识中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观察实验是科学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需要对自然界中的客观事实及规律进行探索和认识,并以此作为科学探索的依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观察实验能够帮助认知水平、个体经验有限的小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和学习科学课程内容,发挥出辅助教学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观察总结分析各种科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由此可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观察实验作为开展科学教学的环节之一是很好的思路与途径。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认知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同时其科学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在学习科学课程中难免会受限于个人条件存在迟滞性。因此,通过观察实验丰富学生的客观事实经验,使其能够有所准备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首先,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需要以观察实验所得的事实数据作为参考依据,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观察实验并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使其获得经验性知识,并能够有效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促进正迁移学习,不仅完善了学生原有相关的知识系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有显效,树立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以所观察的事实检验书本知识更能加强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观察实验是学生带着一定具体目标展开的活动,能够促进其观察、分析、总结及验证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形成系统性认识,而不是片面、间接、单纯地接受经验性知识,既满足了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适时培养了其实践能力与探究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操作方法

(一)加强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

就一般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的验证方法来看,都是通过对实验中的现象与特点进行归纳与演绎而得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在观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归纳法就可以掌握科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能够有效说明小学科学知识是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共性,增加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科学教学的积极性。通过演绎法来对观察实验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在逐步的实验中对科学知识进行验证,可以有效地增强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虽然归纳法与演绎法对于促进观察实验的设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归纳法是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实验实现其目标,从而对实验进行总结,并对结论进行归纳;而演绎法则是从科学教材中的结论出发,通过设计和实际观察实验来对该结论进行验证,看该结论是否合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学习中,为了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般性的科学理论,并能同实验结合起来设计和选用科学的实验设计案例,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对科学知识产生正确的认识。但需要注意,教师在设计和践行实验时要保证实验案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觉特性进行科学教学的观察实验设计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进行设计时,不仅要结合教材设置内容,还要遵循小学生认知外部世界的感觉与知觉上的特点与规律,使学生能够调动其感官系统进行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良好的科学观察实验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将学生的感官系统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观察实验产生积极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应用该方法对观察实验进行设计和实践时,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对象放大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将观察实验中的对象进行合理的放大化,尤其是要将关键特点采取放大化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特点。(2)对象有机转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尚未培养起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将观察实验中不清晰的对象向清晰化转化,将抽象的概念用更加具象化的形象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形象获得科学认知。(3)对象之间和实验的对比。通过在观察实验设计中设计更具对比特征的实验,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认知。

(三)加强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然中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一般使用归纳法。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归纳法为思想设置实验,发现客观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特点,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1)求异法。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某个因素的存在与否而造成特定现象的产生与消失进行观察与对比。设置观察实验时,应当在相异环境中选择差异性较大的现象进行观察。(2)求同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相异环境中,存在共同因素的同时也存在共同的现象,就可认为此因素是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具体概念,为了发现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因素,可采取求同法进行实验的设置,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共同因素。(3)共变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当某个因素的变化与否会引起特定现象的变化,就可认为这个因素与此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针对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存在互相影响关系的概念设置观察实验时,可采取共变法。设置实验时,需要以包含特定规律的观察实例为基础,改变某个因素后研究对应的现象变化,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归纳法中几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设置观察实验时,应当按照科学教学的对象与目的等具体因素,选取恰当的方法。总而言之,通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观察,可以得知开展小学实验教学课程是为了能够对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求证与证实。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观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对影响观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能在设计和践行观察实验活动时进行改进与干预,进而提高观察实验设计和实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促进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7).

[2]任凤芹.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实验设计[J].当代教师教育,2012(2).

[3]周敏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方法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7).

[4]岳金贵.浅谈如何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设计[J].学周刊,2015(19).

[5]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相对浅薄,认知能力相对低下,实践锻炼的机会又比较少,其脑海中大都是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一、改革教法,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育教学的规律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任何课程的关键心理倾向。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是科学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小学科学课与小学语文、数学相比,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每周基本上只有两节课,如果其他的课程作业较多的话,学生就会忽视科学课,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对于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设置教学悬念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植物呼吸出来的是什么》这节内容时,我没有直接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而是通过创设悬念,让学生到课外通过实验进行自我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而且学生也能从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这比单纯的教师讲课要有效的多。

二、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的意识,通过开展科学的探究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关的活动。其实科学探究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即提出问题、设置计划、安排实验、操作实验、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总结经验。在探究过程中不必要全部包含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只要适合科学探究,可以只涉及部分的内容,从而提高科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在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下,科学课程的教材编制也体现了用教材的理念,从而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科学教材中“生命”一章的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动植物来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研究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对象,因此,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实际来进行科学教学。

三、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

学校资源最主要的就是科学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提供了最基本的科学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还可以利用到实验操作中,甚至教师可以开放学校的实验室,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科学探究要想落到实处,科学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学校实验室就是最好的场所。有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而有的实验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要想进一步探究知识,学生必须要进行多次实验来探究。因此,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允许学生自主实验,是最好的科学学习手段。在这样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实验所必须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进行自我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奇思妙想,通过合作互助,来探究和发现一些科学现象,掌握在科学教材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网络、图书室的的优势,拓展信息收集范围。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难以解释清楚,比方说有的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人?地球以外水星、火星、木星上都有什么东西等这些问题,都是科学教材所没有的。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从图书室中去查阅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水平。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也是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更多地未知领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在具体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相对浅薄,认知能力相对低下,实践锻炼的机会又比较少,其脑海中大都是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意识。要想使小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获得知识。而科学课程中的知识大都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且难以理解的现象,他们渴望去解开知识的奥秘。对于这样的科学知识有着独特的情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这样的科学知识都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生活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良好情感。例如,在学习《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部分内容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浮力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石头、铁块、钥匙等会沉入水底,而木块、泡沫、树叶等会漂浮在水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生活经验,将学生引入到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和实践,亲自用石块和木块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引出科学问题:为什么石块会沉入水底,木块会漂浮到水面?学生面对这样的现象自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探究的兴趣,从而让自己主动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科学认识。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教学思想,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同时,小学科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用丰富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通过熟练的教学技能来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新时代的小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周娈湖南师范大学2014-04-01

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黄晓; 孙丽伟全球教育展望2014-04-15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与思考论文

2.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虚拟仪器的应用论文

3.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4.关于多媒体教学论文

5.对小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思考论文

6.关于多媒体教学论文参考

7.小学教学管理论文教学管理论文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