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相关话题
政治的知识点十分的繁琐,而答题的时候并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正确的组织答案,当然这少不了勤奋的练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A.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B.在公有制前提下,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D.按劳分配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解析:按劳分配指的是公有制范围,A错误。B不符合事实。按劳动要素分配指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错误。
答案:C
2.2009年9月2日,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类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要重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倾斜。这体现了 ( )
A.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B.按劳分配原则
C.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D.劳动创造财富
解析:事业单位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的是按劳分配。
答案:B
3.小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小张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 )
A.4万元、3万元 B.5万元、2万元
C.5万元、3万元 D.4万元、2万元
解析: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和津贴均属按劳分配。技术转让所得为按技术要素分配,炒股收益为按资本要素分配。
答案:B
4.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居民2009年上半年收入构成一览表,图表表明 ( )
内容 工资、薪
金收入 经营书
店收入 出租房
屋收入 股票、利
息收益 其他
收入
比例(%) 20 36 25 10 9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③观点错误,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答案:B
5.2008~2009年某市四项指标增幅情况统计
指标 2008年增长 2009年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2% 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6% 9%
GDP 14.5% 12%
财政收入 22.6% 11%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
A.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缩小
B.居民收入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
C.分配制度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
D.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农村居民
解析:B项错误,图表显示居民收入的增速低于GDP的增速。C项错误,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D项错误,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于农村居民。
答案:A
6.有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10年间只涨了67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出台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这体现了 (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进一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解析:农民工工资低,是初次分配不合理,政府出台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政策,属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C
7.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这主要说明 ( )
A.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
B.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
解析:“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体现的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答案:B
8.2009年浙江省财政厅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能源与资源、现代装备、新材料、节能减排、新医药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这表明 ( )
A.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B.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解析:D项错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A、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2009年我国财政安排了9 500亿元赤字,并为此发行相当数量的国债和2 000亿元的地方债,该地方债为期三年。关于财政赤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出现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B.赤字是指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C.弥补财政赤字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
D.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解析:发行国债主要目的是弥补赤字,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答案:D
10.2009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发行国债1 079亿元,占一季度债券发行总量的10.07%。发行国债是 ( )
A.取得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B.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C.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D.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解析:通过发行国债取得的债务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B不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别,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而不属于货币政策。
答案:A
11.某市市长认为,惠民富市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顺应群众的期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把财政增量部分更多地用于民生。这需要地方财政 ( )
A.在初次分配中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
B.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
D.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组成部分、财政的作用,要求能准确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知识。本题是讲财政支出应更加倾向民生,A、D与材料无关。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不选。答案为C。
答案:C
12.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经常出现
②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③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也是财政收支平衡
④只有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收支完全相等并不经常出现,①错误。财政赤字或盈余都有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跟经济环境有关,④错误。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答案:B
13.2009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在经济形势好转的带动下,1~9月份累计税收收入同比增速(2.2%),比1~6月份同比增速(-6.0%)加快了8.2个百分点。单月税收收入增速呈加快态势,并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这说明 (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税收的增加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说明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4.从2001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6.5亿元,引导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140亿元,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 338项,带动了5 200多万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加大对 “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 )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央财政加大对 “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5.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国家出台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居民看到“以旧换新”,既能享受国家补贴,还能让老式家电、汽车来个升级换代,纷纷购买。这说明 ( )
①积极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财政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③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④财政可以带动工业生产,促进节能减排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③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手段。
答案:B
16.按照2 000元的个税起征点,月收入3 500元的小王每月要交个人所得税,而小王认为工资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为什么还交税,认为国家应取消此税种。如果请你说服小王,可以采用的理由有 (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
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③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税收,国家职能的实现都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应自觉参与税收的征管和监督税款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④错误,税收征管的权力归税务部门。
答案:A
17.下列观点对上图认识正确的是 ( )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针对图1状况,国家应降低利率,减少税收
D.针对图2状况,国家应增加货币投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解析: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下跌。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上涨。针对图2状况,国家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量。
答案:C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据此回答18~20题。
18.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 ( )
A.税收的强制性
B.税收的无偿性
C.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D.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解析:根据经济发展和形式变化进行税制改革,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答案:C
19.下列对增值税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B.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我国境内外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C.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D.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对增值税的认识,注意“不正确的”限制性。B项观点错误,所以应选。
答案:B
20.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有利于 (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B.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明显降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C.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D.是继企业所得税改革之后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解析:本题考查增值税转型的意义,增值税转型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3分)有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虽然经济止跌回暖的趋势逐渐明朗化,但是仍要关注经济复苏中的挑战和风险,例如:社会公平问题、经济结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因素,再次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
结合材料回答:
(1)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
(2)“社会公平”是中国经济复苏中的挑战和风险之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解决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7分)
解析:第(1)问考查政府的性质、职能和原则。第(2)问考查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1)①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作出经济刺激政策是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3分)②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面对金融危机进行经济调节,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2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合理运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3分)。
22.(15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1:
材料2: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图1和图2的关系。(3分)
(2)六十年来,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请你谈谈国家财政是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4分)
(3)结合材料2谈谈,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8分)
解析:第(1)问考查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第(2)问考查财政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第(3)问考查发展的观点,注意发展的实质、趋势、状态和发展的动力。
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决定着财政收入的增长。(3分)
(2)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国家根据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利用税率杠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4分)
(3)①新中国六十年的历程,是自我革新的历史,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分)
②六十年走过弯路、绕过远路,但最终我们党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这体现了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分)
③通过六十年的艰辛奋斗,我们党、国家、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这体现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分)
④六十年辉煌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体现了在发展中,抓住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分)
23.(18分)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三(3)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形式,了解到以下信息:
材料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某市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1)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道理解读该市政府的工作要求。(6分)
材料2:城市“翻新”的过程中,政府努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努力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新格局。
(2)结合材料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财政在城市“翻新”中有哪些作用?(6分)
材料3:在旧城改造中,要体现退居还山,退居还水的城市改造思路,将原有在山腰、水边的环境差的旧民房拆除,让居民们住到交通更加方便、条件更加优越的生活小区,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要凸显城市山水风貌;在改造道路时,要预留城市公交专用通道,拓宽自行车专用通道和人行道,增加残疾人士专用设备,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建设;将老街道老建筑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风格特色,同时新建具有现代气息的剧院、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传承城市文化的同时发展城市文化。
(3)在材料3中,该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6分)
解析:第(1)问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2)问考查财政的作用,涉及到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优化资源配置等。第(3)问考查如何从实际出发。
答案:(1)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该市提出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1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该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把致富一方百姓作为主要的工作要求,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该市在城市建设中做美环境,做好新农村建设,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在城市“翻新”过程中,通过财政支出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惠及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经济新格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分)
(3)①该市改造城市的思路和做法,是根据城市原有的地势特点作出的,坚持了从客观的实际出发。②该市在改造城市过程中,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结合起来,做到了从全面的实际出发。③该市在传承城市文化的同时,又发展了城市文化,坚持了从变化的实际出发。(6分)
24. (14分)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资料,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问题。
材料1:某市近年若干经济数据
年份
数量 2008年 2009年
地区生产总值 3 858亿元 4 419.5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 706.90亿元 909.16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 383.43亿元 525.76亿元
注:2008年、2009年某市上划中央四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总额分别为294.85亿元和357.98亿元。2010年该市预算收入、上划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支出均同比增长8%。
材料2:同学们还了解到,与2008年相比,2009年某市的基尼系数有增大的趋势。有同学认为,这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导致收入差距悬殊造成的,应该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
(1)从表格(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中可以发现哪些内在的联系?(8分)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6分)
解析:第(1)问中要能发现表格(含注)中隐含的各种关系。第(2)问要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题中观点,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表达出论证的过程和结果。
答案:(1)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2分)
②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合理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
③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2分)
④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分)
(2)①不能把基尼系数增大简单地归因于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别;再分配政策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了差距等。(4分)
②民营经济发展也可能造成分配不公平,对民营经济既要予以鼓励和扶持,又要加强引导和管理。(2分)
高一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