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励志故事3篇

发布时间:2017-03-22 13:01

哲理励志故事1:跟对人才能做对事

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怎样才能像李嘉诚那样成功呢?”智者告诉他:“有三个秘诀,第一个是帮成功者做事;第二个是与成功者共事;第三个是请成功者为你做事。”

很显然,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三个秘诀里最现实的还是第一个——帮成功者做事。跟对人是成功的第一步。

从冰箱中取出一块冻肉,放在室温状态下,大概要过两三个小时才能解冻;放在微波炉里,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假如我们把这块冻肉抛到太阳上去,A多长时间会解冻呢?这个实验没人做过,但根据常识,连一眨眼的工夫都用不了。

一个人改变的速度有多快,要看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你成功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周围的人。假如你每天都跟成功人士在一起,他们就好比太阳,那么改变就在瞬间。

李嘉诚投资地产有三条铁律: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这就是告诉我们,选择大于努力,我们要选择有优良资产,自身有强大力量的合作伙伴。换言之,就是跟对人。跟对人,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信任与成就。

一个人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一个成功的环境。跟对人,才能做对事;跟错了人,整个世界也就跟着错了。幸运的是,这个环境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积极正面的环境,而不必消耗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能量去抵抗一个消极负面的环境。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那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能与雁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可以与鹿羊同行。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就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

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采访结束后,我们一起从他的办公室里出来,到对面的餐厅用餐,只见他健步如飞,快如流星。我个儿比他高,腿也比他长,平时走路的速度也够快的,可我只有小跑着才能跟得上他的步伐。看我紧赶慢赶的样子,他有些乐了,回头望望我,微笑着说:“假如你想超越竞争对手,就要在做每件事的速度上比对手快25%。”

这下你该知道为什么我们是普通人,而人家是成功人士了吧。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做事儿,你想不成功都难。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长大,自然会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这就是人们说的“和狼在一起就吃肉,和狗在一起只能吃屎”。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可大多数人却偏偏喜欢跟自己同级别或以下的人交往,因为没有压力。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重要到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你想成功想了5年、想了10年,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因为你整天都跟一帮平庸之辈混在一起。你可能原本很优秀,也具备成功的潜质,但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了向上的压力,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变得不思上进、俗不可耐,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的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

如果你想聪明,那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会出类拔萃。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这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哲理励志故事3篇

哲理励志故事2:为人生多备只电筒

他出生在台湾基隆的一个贫困家庭。自清代起,家族连续五代都是七星矿区的挖煤工,所以父母对他没有过高的奢望,只希望他成年后能继承父业在矿区安分地挖煤,就够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分担家计,七岁的他上国小一年级,就在制服后面贴上“打工”两个大字,在街头招摇着找工作。差事很快找上门,只不过活儿不轻松,常人还不敢做,因为那得跟尸体打交道。

那年月,矿坑事故多,人命不值钱,通常是人死后就被草草地埋葬,因此常有人要帮忙挖坟墓。他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替人挖坟。懵懂的年纪,还不太懂得挖坟这事不光彩不吉利,他接到任务后就不知疲倦地挖,直挖得汗流浃背挖得阴风飕飕,还只能挣到微薄的工钱。

连续挖了三年,他挖坟越多越害怕,再也承受不了内心的恐惧,终止了这项营生。他开始利用周末假日去替果农除草。其他的除草工除草不除根,一个月后就得返工,他先用镰刀割,再用手拔,斩草还拔根,时间多耗去一倍,却可以持续三个月到半年也无需再除。

渐渐地,果农们都知道他做事细致负责,争相把除草的活儿交给他,甚至忙不过来也要搁上几天等着他做而不愿交给其他人。望着其他除草工妒忌中略带仇恨的眼神,他开始明白,原来做同样的事,做得好与不好,结果会大不相同。

十三岁,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基隆初中,父亲却因受伤生病再无法下矿坑。他决心代父去挖煤,戴上大头盔穿上厚工服就进到摄氏四五十度的高温矿坑,躬身去苦作。矿坑里伸手不见五指,手一擦汗炭灰便飞进眼里,辣辣的疼,更要命的是坑道布满地下水,一旦误踩入水坑,双脚就得整天泡在湿臭的地下污水中,肿胀难忍,仿佛人间地狱。

接连几天,他在煤坑不是眼睛受伤,就是双脚被污水泡肿,甚至几次还险些被坍陷的煤泥砸中,受尽了痛苦折磨。他在煤坑里的笨拙表现惹得工友们阵阵哄笑,有位老者看不过去,偷偷地送了他一只电筒。

那是一只外形简陋且粗糙的电筒,光亮也微弱,但昏黄的光却足够照明地下的水坑和四壁的裂缝。于是,他再下煤坑,就先用电筒照亮环境,待到把危险都排除了,才专心地挖煤。这样一来,受伤和危险的事再少有发生。

1969年,他考取了台北商专会统科,成为矿区的一大新闻。为赚取学费,他打算去高尔夫球场当球童。可白天有课,球场又不设夜场,他只剩下大清早可以打工。

幸运的是,有位王老板习惯在清晨打球。这位王老板脾气暴躁,天没亮光线不好球常常打出后捡不回,他就要把球童训上半小时,没有球童乐意替他服务。可他一心想赚钱,顾不了被骂,欣然接受了这差事。

到了球场,四周黑压压的一片,他不由心里发慌,这才知道要在黑暗中找回打出去的一颗小白球不容易。到王老板开球前,他先站到球前面两米开外,待球被打出后,就紧盯住那白点不放,还配合着听球落地的声音,再迅速朝落点飞奔过去。

他很快捡回球,乐呵呵地说,我眼力还不错。那天,王老板练习了十八个洞,他集中眼力和心力去捡球,没有遗漏一个。原来只要用心用力,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

可是半个月后的一次,球被打出去,他看得仔细也听得真切,仓促地朝落球处跑去,却怎么也找不着。他失落地返回来,惶然地等着被训骂。出乎意料,王老板没骂他,反倒平缓地说:明天给你配个电筒吧……这样你就能看得更远更清楚了。

他如释重负地笑,不自觉地回想起当年在煤坑里挖煤时的电筒,也深信电筒能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捡回小球。第二天,王老板守信地带来一只精致的电筒,并与他说好,让他提前守在落球的方位,把那片目的地照得明亮。这样一来,被打出去的球就再也没有丢失过。

一次休息时,他向王老板讲起当年挖煤的事,提及电筒在煤坑的作用,反复感谢王老板的帮助。王老板哈哈地笑,语重心长地说:挖煤时带上电筒,就能照清周围的风险;捡球时带上电筒,就能照亮远处的小球……别小看一只小电筒,如果人的一生都带着它,兴许就总能比别人更早地看清隐蔽的困难和风险,总能比别人更远地看见潜藏的目标和机会。

他惊愕地望着这个老者,默默地想,其实,更早地洞察风险,更远地看清时运,是挖煤和捡球的妙方,不也正是做好天下事的良策吗?

那以后,他遇事都以早洞察风险、早把握先机来提醒自己,终于取得了美国艾玛拉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成为任教20多所学校的教授,并在而立之年后成功转行营销保险业,创下单件保额过4亿、一天成交200户房屋、半年卖出99部奔驰车等一系列纪录。他,就是曾经的台塑集团CEO王永庆的球童,如今被誉为“亚洲保险王”的蔡合城。

在一次演讲中,蔡合城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耐人寻味地说:“煤矿终会挖完,但还有个金矿没有挖,只要你懂得为人生多备一只电筒,做到凡事都比他人更善于洞察更富有远见,这金矿就一辈子也挖不完!”

哲理励志故事3:给地下室画一扇窗

即使是住在地下室,我们都应该给自己画出一扇窗户,让心灵照射到梦想的阳光。

“和你同龄的军子,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呢,”父亲坐在灶头抽旱烟,一直皱着眉头,半天才说:“你还是不要复读了。”听到父亲的话,他没言语,点点头,泪水不争气地掉落。

进城里打工,什么手艺也不会。看到一个小吃店要洗碗工,他就去了。每天干到半夜,洗不完的油腻腻的碗盘。回到那间只有7平方米的地下室,他累得趴在床上起不来。

干了一个月,他领到第一份工钱,就跳槽了。他想,碗洗得再好,又能如何?他想做厨师。结果跑了好几个小餐馆,都没人要他。到第6家时,人家问他会烧什么菜,他老实地回答,会烧家常菜。老板答应留下他,试一天。中午,有位客人拎着一甲鱼让店里加工。“你把这只甲鱼烧一下。”听到老板这句话,他当时吓出一身冷汗,从哪里下刀都不知道。一个客人在旁,说,你把脚踩上去……半天,他才把甲鱼杀了。怎么烧呢?他想起邻居炖海鲜,喜欢放两片香菇、火腿肉,他只好照这个办法试。烧好,客人一尝,说:“炖得不错。”他高兴极了。

晚上还是碰到了难题。客人点的许多菜,他连菜名都没听说过。他站在炉灶旁束手无策,老板也看在眼里。于是他就偷看人家怎么烧,红烧胖头鱼、水鸭绿豆面、宁式鳝丝。看完三个菜,老板说,“请你另谋高就。”他只好打包出门。

刚学会的这三道“拿手菜”,让第7家酒店老板点了头。那两天,他最早上班,打扫厨房,准备菜料,自己买了一包烟,给大厨递烟。大厨教给他很多烹饪基础知识,他也学到了烹饪海鲜的几个常用手法。可几天后,因为烤焦了一只鸭子,老板炒了他。

他吸取了教训。一道外黄里嫩、喷香扑鼻的烤鸭,让第8家酒店老板喜笑颜开。在那里,他为了学到蒜蓉汁、葱油汁、剁椒汁是怎么熬制的,晚上请大厨去吃宵夜,点了几个要用汁的菜。大厨一边品尝,一边点评,调味如何、火候怎样、用料合不合理。他一一在心里记下。

第15家店,是他炒老板的鱿鱼——他觉得在那家店里做,没有什么技术好学。在每一家店,他都学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上一家失败的经历,成为他赴下一家的经验。他的“招牌菜”也越来越多。

两年后,他成为一家酒店的大厨。三年后,他是另一家酒店的首席厨师。四年后,他承包了一家当地规模最大的酒店,请了4个厨师,总共18个人。随着这家酒店厨房的正常运转,他自己则到全国各地拜访师傅,四处学艺。到杭州,向杭帮菜大师取经;到四川,学习川菜;下广东,学煲汤的奥妙……

在他的厨房承包生意蒸蒸日上,每月营业额达100万元时,他又做出一个让人不解的决定:在一家四星级大酒店厨房打杂,一个月500元。端盘子、洗厨灶,最脏最累的活都归他。从原来的“总厨”到一个“打杂的”,他一点没有抱怨。厨房的水、油、灶和各种电器的卫生,他做得井井有条。半个月后,饭店的香港厨师长要炸鱼丸,没想到他已把要用的调料全部配好,香港厨师对他刮目相看。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当即把他升为副厨,月薪1800元……后来,他放下副厨的职位,申请去做传菜员,对饭店的前厅和后厨管理提出了建议,被管理层采纳。

现在,他是北京一家餐饮集团的老板,他的公司承担着北京、上海、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地30多家酒店的厨房事务。

一天,他开着车,把我带到一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出租房,那是他最初的落脚之地。让我惊讶的是,在那样阴暗的一面墙上,画着一扇窗户。窗户里贴着一幅阳光灿烂的画。

“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他说,“即使是住在地下室,我们都应该给自己画出一扇窗户,让心灵照射到梦想的阳光”。

哲理励志故事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