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牧羊姑娘》教案

发布时间:2017-05-26 12:04

教案是必要的,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在《牧羊姑娘》音乐教案里获得成长与学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牧羊姑娘》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牧羊姑娘》音乐教案一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

1. 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的突破方法:

1. 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

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

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

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竖笛示范演奏。

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

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竖笛伴奏。

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是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

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五、扩展

1. 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 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学生能准确地把握《牧羊姑娘》的情绪。在欣赏中,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学生对乐曲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能哼唱出乐曲的主题音调。

《牧羊姑娘》音乐教案二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牧羊姑娘》,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牧羊姑娘》

1、作品简析:

狄帆(1917—1995)邹荻帆。现代诗人,湖北天门人。1937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大别山区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工作,随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50年代初做过对外文化联络工作,以后历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编辑和《诗刊》主编。他的诗大都反映了时代的旋律,意象鲜明,节奏明快,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金砂生于1922年,四川铜梁人,作曲家。1946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现在江苏省昆剧团从事编导,创作有歌曲《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歌剧《江姐》音乐等等。

牧羊姑娘是极为软弱善良的下层劳动者,她因山地“荒凉”喂不饱羊儿遭“地主”皮鞭。“羊儿”的命运更惨,它们将遭受屠夫的宰割。作品通过如泣如诉回肠荡气,即在悲凉的气氛中写出了弱者的孤苦无靠,对牧羊姑娘不顾一切地关心爱护着弱者积山羊相依为命的描写,

这首歌采用了典型的四句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了4遍,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用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伴奏部分所采用的琶音音型不仅增强了旋律的装饰性。

2、艺术处理:

此曲采用四句体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四遍。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用使歌曲听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一、三段以深情而同情的语气问,二、四段则以悲凉凄苦的心情来答。

3、演唱要求:

演唱时首先要把握住作品的基调,抓住问答的形式特点,运用柔和、缠绵、细腻的声音来演唱。在声音上要尽可能运用深的气息支持高的声音位置,找到声音对抗的力量。同时要注意在音程上下跳动时尽可能做到连接平稳、自如。附点音符之后的换气口要保持从容的吸气状态,既能吸够气,又不延误后半拍起音的时值,使字音达到连贯、统一的效果。最后的结束音虽然在低音la上,但演唱的情绪不可松弛下来,尤其共鸣的位置一定要保持住,气息运用好,把牧羊姑娘悲愤却又无力抗争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提出优缺点,指出与以往歌曲的不同点与相通点,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小学音乐《牧羊姑娘》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