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课后反思
《找春天》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小编收集了《找春天》课后反思,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春天》课后反思篇1
当一个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天是活泼的”,教师并未急着去谈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会读书,会思考后,便锁定“活泼”这一感受,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激发想象。这一引一拨,孩子所展示的思维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想象是如此的丰富,假如没有这一环节的停留、挖掘,学生只是肤浅、走马观花似的多元解读,那么课堂上情感迸发的镜头也就不复存在了!
一直以来,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老师讲,学生听,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讲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今天的课堂上,我听到的是多么富有童趣的声音,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独特感受,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的丰富想象!我感受到他们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极富创意的发言使我认识到:今天的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容小视。在课改的今天,学生勇于挑战的个性正渐渐地崭露头角。在充满想像和梦幻的儿童时期,充分发扬孩子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想像,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
所以我在4—7自然段学生在自由读标出小朋友从哪里找到春天的有关句子后,应有指导读想象,然后再背诵练习,课堂上我仅在读、划后就让学生自由背诵,也没有背诵的检查。
第八自然段处理得更加草率,齐读一遍就让学生自由读全文、下课。
总结这课教学的失败,发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认真备课,并且要注意抓住课堂中的细节妥善处理。
《找春天》课后反思篇2
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我也来说说”的大胆想法。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教师除了大加鼓励,还可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
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生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找春天》课后反思篇3
今天第一天上课,吃惊的是孩子们已经比较进入学习状态,不难想象出小家伙们开学之前已经备受家长们的“谆谆教导”。看到孩子们注意力比较集中,我决定今天把第一课《找春天》完成。
上午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孩子初读课文、美读课文、背诵课文,下午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再次练习背诵、识记、书写生字。
两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虽然表面看似我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孩子们的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课堂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读书时间少,孩子不能走进文中领略春天的美丽以及文中小朋友的快乐。
在1—3小节,学生默读后,说说从文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孩子说读出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有的孩子说读出了小朋友脱掉棉袄去找春天。从这里看出,孩子还没有读进文中,没有领略到文字背后的风景。我接着孩子的问题问:“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从这句话你还能读出什么?”孩子有些困惑,我让学生联系后面的“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来理解,孩子们立刻恍然大悟,春天很难找,春天的景色还不明显,小朋友很喜欢春天。因为这个地方的训练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所以,老师应该及时给孩子总结一下这个读书方法,但是,我忽略了这个细节。接着学生又联系第二自然段明白了春天来了,孩子们兴奋的心情。这个时候,引领学生美读得不够充分,所以在下一个环节把1-3自然段背诵下来,学生练习的题,费时多,效率低。
二、生字的识记和书写依旧存在去年教学的问但是生字还需要回家继续抄写、背诵还需要回家继续练习、课后“找找说说”练习也没有完成。更大的问题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对春天美丽的感受,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都还是浅浅的。
《找春天》课后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