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讲计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3 23:27

小学语文课堂长期存在着满堂灌现象,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着知识,也习惯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儿童主体地位缺失,学科本位缺失,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如何学、如何讲是困扰教师的最大难题。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学讲计划论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学讲计划论文

语文学讲计划论文篇一: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高效课堂在“学讲方式”行动计划的学习中又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从上到下都认真学习和领会了“学讲方式”的精神,为更好的贯彻计划精神,我校利用有效的学习形式,开展了多种学习交流形式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老师们可以说收益颇丰,我们在开学的第一周组织学习了“学讲方式”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以及市局的主要要求,尤其重点其理论依据做了重点的解释。在第二周重点学习了“学讲方式”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学校对“学讲方式”的重点要求,要做到不走过场不走形式,每个老师都要对学校的考核要通过。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作为学生学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本学期我们八年级物理从自身特点出发特自定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学讲计划,教师提前做好学生预习的氛围。

首先要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其次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还要有知识的准备,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前充分准备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讲,敢于讲。最后在这样课堂前,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学讲计划是无从建立的。

二、学讲计划,教师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创新。

1、启发兴趣,让课堂变成学生主导的课堂。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提倡合作,让课堂变成合作的大家谈。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精彩。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学生主动主体地位,让课堂变学生的天堂。

让以前的课堂教师主导学学被动,教师教学生听,变成学生主体,主动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三、学讲计划,教师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的教学检测。

教学检测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让他们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练习量要适中,题目要有代表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演练的习题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必做题,选做题。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真正落实“堂堂清”。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真正唤醒了主体意识,通过自己大胆讲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才会自己学会知识,并能应用知识。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物理,学好物理,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阵地。

语文学讲计划论文篇二:

随着“学讲计划”的不断深入,我们初中语文的课堂也随之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讨论探究课堂知识,从一个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乐于参与的自主探究者,学习实效很不错。到现在时至半年,我们发现“学讲计划”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这些困境令我们措手不及。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堂教学的困境。

1.语文课堂模式化严重。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我们看到许多的学生因为改变了课堂模式而变得自主参与讨论探究,课堂气氛较以前活跃多了,学习效果很好;可是我们又看到课堂模式的统一化问题严重。像我们学校,教学模式必须是一致的,由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探究质疑、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组成。如果你的课堂不按这些程序来,你就没有真正的进行课改。于是我们的课堂不论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全部变成了一个样儿。试问这样的课堂模式符合我们教育的本质吗?如小说《社戏》和散文《春》,文体不同,课堂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一样。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2.备课内容不分学情。教师的课堂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备课,应该取决于什么,作为一个教师谁都知道。但导学案在备课组的一致使用,教师们开始失去了方向。因为学校推行的“学讲计划”,要求同一个备课组导学案的使用要一致,由于导学案的制定没有细化到学情,教学内容统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一。比如有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不好,一级探究问题学生根本不了解,原本可以退到二级三级问题上来,但是每次学校导学案的检查认为这是备课组步调的不一致。这种一刀切的导学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探究质疑散漫无边。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成功的?现在的说法是你得热闹,读书得大声,讨论要热烈,问题要丰富,总之,得闹。于是我们看到,许多语文课学生如打了鸡血样兴奋,讲起来滔滔不绝。你注意到学生为什么这么兴奋吗?如果说他是在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个而高兴,我们很欣慰。可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喜欢对一些不相关的问题很有兴趣,大谈特谈,没完没了;可一牵扯到文本的具体问题就蔫了,连窃窃私语的都少之又少。这种散漫无边的讨论有何意义?如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好好的引导了。

二.摆脱困境的措施。

1.教法要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不是普通的机械操作,它需要教师艺术化地加以处理,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广大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根据学生感性化多于理性化的特点,在课堂的导入上多设计点生动有趣的语言,精彩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这样来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比单一的枯燥的导学案试题好多了。再如针对不同的文体编排不同的导学案,或从头读来,品味作者的情思;或从文眼读来,品味作者别样的构思;或从某一处关键词读来,锻炼学生跳跃的思维……语文课堂上或高诵,或低吟,或细析,或疾写……总之,教学方法是不一的,充满灵动的教法的课堂会带来勃勃生机。

2.教师要善于引导。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我们不能仅仅看表面。一团热闹好不好,要看学生掌握到了多少,这个课堂就需要教师好好引导。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代表学生就不要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不是还说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时,能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方向,如我们初中语文里面有许多品味文本语言的任务,许多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你让他自己讨论他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先对方法加以指导,掌握了方法了再放手让他们去干,学生就不会再抄资料答案了。

3.小组分配要科学。到底什么样的小组才科学,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分组的方法可以借鉴。科学表明,三至四人的小组最利于小组探究。如我们可以这样分组:两组由前六名组成的“领头雁”加上两个后进生的“头雁队”,加上剩下所有学生按性别、成绩、个性表现、家庭背景等平均四人一组,再分若干组。平均分的实力相当好形成竞争;“头雁队”因为怕后几组追上自己得加强合作,帮助加进来得那个后进生;而后进生的进步又会刺激原先前面比他优秀的学生,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班级进步。隔一段时间班级的分组还可以做调整,把不断变化着的优秀生重新分组,用来激励前进的学生或小组。尤其要保持“领头雁”小组的带头作用。

语文学讲计划论文篇三:

自2005年起,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不仅有必修还有选修,再加上配套的读本,容量比以前大得多,但每周只有很少的几节语文课,这就造成了容量与课程之间的矛盾;其次高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关于2014年的高考,很多学生觉得除了作文外,前面的题型有很大的变革;最后是学生语文能力下降。

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年不如一年。许多高一学生不会语法,不懂逻辑,不会运用修辞,语文常识、语文能力更谈不上,写文章更是没有构思,语言干巴巴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语法知识普及。另外,语文地位比较尴尬。语、数、外三科中,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往往把语文放在最后,这些原因都是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大忌。学生对语文不重视,但是高考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场教学变革,尤其是利用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语文现状。

从2005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改革教学方式,如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教结合”,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但是轰轰烈烈地闹过一段时间后,却又归于沉寂,为什么?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生搬硬套别人的思想是行不通的。教育创新不要跟风,要立足实际,做自己的教育。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学”与“讲”的问题。学生通过学达到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我认为这就是“学讲计划”的核心。

那么“学讲计划”如何具体实施呢?学什么、怎样学;讲什么、怎样讲?

一、有目标地学

1.学习已经知道的知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文学习要小火慢炖,因为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是有一定衔接的。常见的字音、字形、文学知识是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的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加固基础。当然,面对一种知识,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理解层面是不一样的。高中生会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这对于他们来说,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所以要夯实基础。

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知识、不会的或读不懂的内容。在“学什么”这个问题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如果学生漫无目标,就是低效的,指导学生学习要有层次性。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有浅层次地阅读,像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内容,应由学生在自己小组内解决;其次在学案“我的困惑”一栏中,写下自己不理解的内容,集中起来,解决有难度的问题。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再读课文,商量解决,让每小组只提一个问题,看他们提什么问题,让每个小组把问题写到黑板上,重复的擦掉,剩下的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内容。

3.学习习惯的养成。“学讲计划”中的“学”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思维习惯的养成,学生不可能完整地思考、表达。如我们规定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要态度鲜明地说“我认为”这个问题怎么样,“我觉得”或“这一点,我不同意”,要有理有据,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不要限制他们。如我们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时,有的学生唱诗歌,有的学生跳着表演,甚至有一个学生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是躺在地上的。在指导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要遏制他们的质疑精神,引导他们向深层发展。

二、有层次地讲

“学讲计划”中的“讲”不是漫无目标地“讲”,而是“有层次地讲”,那么讲什么、怎样讲呢?

1.细枝末节地讲。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一些问题这个学生没懂,另一个学生懂了就可以帮助他。学生在这个环节里讲自己读懂的地方,特别是自我理解之处,明确自己会什么。如讲《定风波》时,一个学生提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是自然界的风雨,理解能力好的学生马上指出这是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烟雨,又指人生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的是“一种不在乎风雨名利的洒脱的淡然心态”。

2.深入地讲,讲什么呢?讲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学案中“我的困惑”一栏中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后仍然理解不了的,拿到班级共同解决。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是有共性的,每个小组把问题写到黑板上,擦掉重复的,剩下的就是这一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学生通过再读课文,结合语境、背景再次讨论,讲自己思考后对问题的看法,老师参与其中,及时引导、总结。如讲《烛之武退秦师》时,一个学生注意到“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句话中郑伯的自称有改变,不知道为什么。小组内解决不了,拿到全班内讨论,几个学生一点一点地弄清了“吾”是我,因为道歉所以姿态要放低,而“寡人”则表示自己的身份,表明郑伯向烛之武提要求时含蓄地施加了一种压力。这就体现了《左传》“微言大义”的写作特点。

3.更深层次地讲,指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讲有难度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往往有很多亮点。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讲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别人意见不同之处。如教授《浪淘沙》与《虞美人》,比较阅读时问道“哪一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时,有的学生认为《浪淘沙》是李煜的绝名词,因为它的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的是一种绝望、想要归去的思想,可见他此时萌生了死志;而《虞美人》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见作者的忧愁之重,但是还不能说明他已经绝望。有的学生则认为《虞美人》因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令赵匡胤起杀心,赐毒酒把他毒死,所以《虞美人》才是李煜的绝名词。两个学生一个从文本角度、从李煜情感角度看问题;一个从赵匡胤角度知人论世、从历史角度分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个性化解读。如果不是先学,没有充分预习,学生怎么会有这样深刻的见解呢?

“学讲计划”构建了一个能体现学生思考、活动的模式,通过充分地“学”,让学生充分地、有目标地预习,再通过学生讲、老师讲,深层次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规律,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帮助。当然,“学讲计划”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要广泛阅读,这样,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才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老师就像一个大超市,学生想买什么就有什么。教师还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眼神,及时捕捉他们眼神的含义。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是站在跑道边上的看客,而要和学生一起奔跑在跑道上,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语文学讲计划论文的内容,谢谢你的阅读。

语文学讲计划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