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3 14:10

企业管理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组织建设、建立人才的聘用激励机制、采用现代管理新技术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每个环节在现代管理中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管理结课论文

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创业的。1989年,娃哈哈营养食品

厂成立,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产品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传遍大江南北。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同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法国达能等外方合资成立了五家公司,引进外资4500余万美元,随后又引入追加投资262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使娃哈哈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公司生产饮料2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12.70亿元,利润9亿元,饮料产量约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占全国“饮料十强”产量的37%。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稳居全国销量第一,其中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的产销量已跻身世界大厂行列。娃哈哈市场的规模,2003年近100亿元、2004年120亿元、2005年140亿元、2006年180亿元。2005年年初,娃哈哈成功推出了“营养快线”,当年全国销售额8亿元,2006年1-7月销售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300%。2006年3月,“爽歪歪”面市,到7月份销售额近5亿元,同月,娃哈哈又高调推出“咖啡可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十省市建有4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44亿元的中国最大食品饮料企业。

取得如此辉煌成绩,娃哈哈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其驰骋市场成功的关键。娃哈哈营销提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的速度显著加快。一般来说,饮料行业的新产品研发推广周期一般为6个—12个月,产品形成上亿元规模一般需要3年—5年。娃哈哈原有新产品推广的周期大致为5个—10个月,而现今娃哈哈将这个周期缩短到3个月左右。在营销上,宗庆后注重节奏和速度,善于御势、蓄势、造势、借势和乘势,他明白以速度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的重要性。在价格体系上,一直以“利益有序分配”为分销基本原则的娃哈哈,悟到了一个新境界———价格体系。娃哈哈采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定位,倒推到零售、二批、经销商、销售人员,留够各级最有竞争力的价位空间,不仅确保了产品成功,而且获得了丰富利润。广告和促销是娃哈哈的传统强项。在注重速度与节奏的营销战略思想指导下,娃哈哈在新产品推广上有战术创新。因为价差体系的有效运用,公司有足够的营销费用空间,娃哈哈一改过去全国统一的促销政策(公司给2%左右的促消费),让各地市场自己设计、申报促销费用额度(一般8%左右)。

案例分析

企业间的结果,是群体思维的对抗与较量。娃哈哈应该依靠强大的以及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发挥优势,奴驾市场。 自07年与达能的商标权之争以来,娃哈哈这家素来低调的公司以正式进军奶粉行业的“噱头”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前在2009年,娃哈哈就突破性实现了436亿元的营业收入,并因此成为了饮料行业最赚钱的公司。继此之后,娃哈哈频频爆出要实行多元化的声音。娃哈哈掌门人更是在诸多媒体前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进入调味品、奶粉、零售业务等不同的行业。

多元化扩张

23年的时间,娃哈哈仅靠18万贷款,就从一家校办工厂发展成为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巨无霸,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一种不可撼动的地位。自从这家企业进军饮料以来,就已经开始不断将“触角”伸向各种饮料之外的领域。这家企业似乎想做一个全能选手,在所有的行业中都能大展拳脚:从瓶盖、瓶坯以及设备的加工制造,到果冻、瓜子、童装、矿业等产品的批量入市,娃哈哈的产品无处不在。由此可见,娃哈哈的多元化扩张“历史”已经很多年了,但遗憾的是,无论前几年的推出瓜子、果冻、方便面,还是后来的日化产品在市场上都逐渐销声匿迹,甚至还没来得及与消费者“亲密接触”,就匆匆离去。而如今,这家企业又高调推出了奶粉,娃哈哈这种又一多元化的举措会继续重演其他产品的历史,还是会将企业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目前都是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品尝了百亿成果之后的娃哈哈,想要快速实现自己的千亿梦想昭然若揭。

速度的背后

所谓有因必有果,娃哈哈如此速度的发展与其恰当的市场策略密不可分。企业通过向饮料设备制造业延伸来降低成本,也节约了原材料、水、电等资源。在上,娃哈哈采用了销售额定岗定编,考核销售额人均贡献率,有效了低了销售过程中的人员成本。同时,娃哈哈采用区域的模式降低运输半径降低了成本,并以此打造了一些区域性强势产品。在管理模式上,娃哈哈得益于高度的中央集权制,这使得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并拥有资金链优势。 但是,这些成绩远远不能遮挡所面临的困惑。近些年来娃哈哈所涉及的产品,败多成少。这并不是企业品类延伸的宿命,而是其策略上的问题。娃哈哈大多采取跟进超越的方式,对市场上畅销的一线产品,模仿跟进,而后降低成本激励渠道辅以支持,这也让产品确实取得迅速超越同类产品的效果,但所反映出的弊端也同样明显。

当处于品牌竞争初期时,单一的模仿品牌比较容易,消费者的认知度相对较高,企业赚钱速度快,“催生”出的新品牌也打理容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上品牌竞争的加剧,只是一味的模仿,会使自己本身的品牌被“稀释”,管理起来更加混乱,也不能给消费者一个固定的形象,最终导致品牌的分裂。

发展的趋势

即如今的娃哈哈,业绩的高速增长,整体销售额已经十分巨大,即便对市场上的一线产品模仿跟进很成功,也难以支持其高速增长的要求。娃哈哈需要为其充裕的资金寻找新的用途,需要为集团拓展新的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点似乎才是王道。

品牌硬伤

品牌,是消费者的一种需求。

当市场上同类产品品牌少、影响力小时,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品牌知名度,谁的知名度高就偏爱谁,不需要什么品牌核心价值。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就是在这个黄金期崛起壮大的,这是抓住了中国市场被激活放大的机遇。

但是,当一个品类中的品牌多了,竞争就会升级,竞争也会向着更加深刻的品牌内涵层面发展。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以“美汁源”健康清新传递品牌形象,而养生堂又以“农夫山泉”“农夫果园”“清嘴”“水溶C100”颇具创意而贴近消费者。而相比之下,娃哈哈似乎没有一款产品能够传神的诉诸品牌形象与这些竞争对手抗衡。笔者不禁联想到一些似乎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娃哈哈多年沉淀下来的品牌核心优势和竞争力是什么?娃哈哈扩张市场又依靠着什么样的优势?娃哈哈实施多元化,最有利的武器是什么?为什么娃哈哈近期推出的产品不尽人意......这些也都能证明如今的娃哈哈品牌名声大,品牌影响力却日渐空虚。

概括来讲,娃哈哈真正的硬伤在于品牌系统管理。这也是国内很多快消品企业较为普遍的通病与硬伤。娃哈哈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思路,即以生产思维为导向建设品牌,凭着“上级”的感觉去界定产品的方向。然而就饮料行业而言,最终为产品买账的就是普通消费者,只有将消费者的需求与产品的品牌、定位恰当结合,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这也给娃哈哈指出了一个方向:应该更多的注重研究目标消费者的心智认知,研究消费者的偏好。笔者认为,娃哈哈如今已经成为了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的知名品牌,也具备了系统提升其品牌的基础,可以针对其品牌及旗下核心产品进行周详的消费者调研,研究娃哈哈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系统的调研娃哈哈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品牌个性、品牌联想。

不仅是娃哈哈,很多企业都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品牌知名度的打造,而忽视了品牌认知度与品牌联想的提升以及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培养。高频次广覆盖的广告只能渲染品牌知名度,对其认知度的提高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帮助,甚至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运用swot分析法如下:

S--优势:

1健全发达的营销网络,销售能力强。2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技术实力强3产品种类较多,覆盖面广。4品牌知名度高,产品质量优良,企业形象良好。5融资能力强,企业信誉度高。6公关能力极强,且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7宗庆后的强势领导能力

W--劣势:

1传统的工作指令管理方式方法引发诸多管理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2多年来的与达能的产权风波一定程度上影响娃哈哈的发展3作为带有“家族式”血统的娃哈哈,企业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严重,成为了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最大瓶颈。4产品组织混乱,缺乏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产品问题时有发生5产品线过长,分散了企业资源

O--机会

1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内需市场广大2我国饮料行业尚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3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均已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4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下跌,无形中降低了饮料企业生产线及厂房投资成本。5金融危机使得饮料行业内部重新洗牌,为娃哈哈扩充提供机遇6国家为刺激经济,推出4万亿投资等刺激方案,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

T--威胁

1可口、百事等世界级实力雄厚的饮料王国在中国的饮料市场份额日益扩大2以汇源、王老吉、康师傅等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在饮料市场上竞争3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料行业的市场需求。

企业间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群体思维的对抗与较量。娃哈哈应该依靠强大的品牌以及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发挥优势,奴驾市场。

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二:浅析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的市场定位

【摘要】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直属全资公司,主要经营国际、国内EMS特快专递业务,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也是目前中国速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公司拥有员工20,000多人,EMS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000个城市。EMS特快专递业务自1980年开办以来,业务量逐年增长,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除提供国内、国际特快专递服务外,EMS相继推出国内次晨达和次日递、国际承诺服务和限时递等高端服务,同时提供代收货款、收件人付费、鲜花礼仪速递等增值服务。EMS拥有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现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覆盖最广的网络体系为EMS实现国内300多个城市间次晨达、次日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 键 词】邮政/速递/定位

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国际、国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的企业,并先后于1980年7月和1984年11月开办了国际、国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特快专递作为一种新型业务,因其经济效益显著,从而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公司的关注。不仅国内的外贸、海关、民航、运输等单位先后开办此类业务,甚至某些外国私营公司也不失时机地参与到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为了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胜出,中国邮政速递公司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1.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尽管邮政EMS的业务量、业务收入仍处于不断增长中,但市场占有率却是连年下滑。究其原因,在于强大的竞争对于和中国速递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据速递业务专家介绍,当前中国速递市场规模已超过百亿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更有专家预测,3年以后速递业务将以每年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邮政EMS不能只是满足于自身业务量、业务收入的增长,而是要解决如何面对竞争的问题,将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业务发展的目标。

在发展传统邮政业务的过程中,邮政主管部门要体现普遍服务的精神,即面对所有地域的所有用户以用户能够支付得起的资费提供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邮政服务。而邮政EMS业务毕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邮政业务,它属于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的竞争类业务。在这类业务的领域中,其客户是特定的,价格也是特定的,一般不涉及公民权力与普遍服务问题,需要注入更多的市场元素,进行市场分析,结合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用以指导业务发展过程中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竞争的需要。

2.竞争优势分析

20多年来,中国EMS已经建立起网络方面的强大优势。通过不懈努力,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在国内两千个城市开办了业务。目前已拥有专职邮政速递员工14000佘人,专用揽收、投递、运输机动车辆一万余部;全国201个城市配有最先进的电脑设备,计算机跟踪查询网络基本建成,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EMS的强大优势。 因此,近些年来,特快专递业务服务于改革开放,提出了“时限、质量和服务是EMS永恒的追求”的口号,致力于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方位的需要,在服务深度、服务方式、服

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不断拓展、改善、提高,严格组织生产作业,加快邮件传递速度,加大综合生产能力投入,实行门到门、桌到桌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便利广大用户。

3.针对不同客户群的目标市场营销

(1)定位集团大客户,挖掘潜在客户

近年来,邮政特快专递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在继续稳固发展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的基础上,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了发展集团用户的物品类业务、单证类业务上。对于集团大客户,突出重点地区和大城市,大力发展同城、区域性业务,提高物品类业务比重。经过不懈的努力并凭借中国邮政的信誉优势和EMS的品牌优势,邮政速递部门已将行业性行政管理机构纳入到EMS大客户范畴,如目前开办的并且比较成熟的单证类邮件,种类包括身份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录取通知书以及相关资料、驾驶执照、法院传票和法律文书等,都已成为同城业务的切入点,并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电子商务、邮购等业务的发展,商贸企业、金融机构也被纳入到EMS尢客户行列中来,旨在为这些新兴行业和部门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2)对三类不同的普通客户市场实施不同的市场定位

除了对集团大客户的深挖,邮政特快专递部门还加大了对普通客户市场的挖掘力度,提出了业务结构分层次发展的思路,根据客户对快递业务在资费和时限上的不同要求,在继续稳固发展国际、国内普通特快专递业务之外,成功开发出“经济类快递”和“精品类快递”,旨在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市场的需求。

·普通特快专递业务

普通特快专递业务包括国际、国内两大块,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又分为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业务和同城特快专递业务。资费标准采用按重量计费的方式,例如国内特快专递的起重资费为500克及以内20元起,之后的续重资费为按500克为单位累进。在速递时限上,EMS承诺从函件收寄之日起至到达出,互换局止国内运递时限不超过72小时。

· 国际经济快递业务

为满足物品类快件市场的需求,2001年1月1日中国邮政与荷兰TPG集团联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20个大中城市出,互换局开办了价廉质高的国际经济快递服务

(EconomyExpress),可通达二十几个国家。该业务类似于快货服务,可办理一票多件业务,并可提供“门到门”服务,对象为交寄大宗快件的商业用户。由于部分采用陆路运输,此类快件的资资大幅度降低,而时限仅比普通快递邮件慢48~72小时。

·EMS限时专递——次晨达业务

中国邮政于2004年1月8日、5月18日和6月18日分别推出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内部的共计47个城市的EMS限时专递——次晨达业务,实现当日收寄的EMS邮件,保证在次日上午10点前(珠江三角地区11点前)投交给收件人,如未按时到达,所付邮费全部退还。2004年10月9日,又一举推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13个城市间的次晨达业务,使该项业务开始走出区域。随着业务运作的不断成熟,还将不断扩大开办范围和通达区域,形成国内速递业务的精品业务,提升速递业务品质,增强竞争能力。

(3)抓住空白市场大力创新,积极开发新业务

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中国邮政速递公司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在竞争对手尚未涉足的地方开拓和占领市场,推出特色业务来推进目标市场营销。特色业务主要有:

·国内特快专递代收货款业务;

·特快专递收件人付费业务;

·超常规特快专递邮件业务;

·邮政礼仪专递业务;

·邮政EMS手机短信息查询服务。

中国邮政速递公司主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工作。在梳理业务结构层次过程中,首先区分出集团大客户和普通客户的不同需求,然后对普通客户市场侧重从时限速度和资费上入手,又细分出三类业务、三个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选择。在选择目标市场时,更加注重差异化策略,旨在为公司塑造强有力的、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以求得客户的认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中国邮政速递公司在市场定位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针对目前单证类业务数量比较大的情况,邮政速递部门己将行业性行政管理机构纳入到EMS大客户范畴,主要用于专递纳税单据、身份证、高考录取通知书等邮件;随着电子商务、邮购等业务的发展,商贸企业、金融机构也被纳入到EMS大客户行列,旨在为这些新兴行业和部门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但这些还不够细致,目前需要做的是,认真研究客户的需求,在适当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资费上的、服务上的等等,真正为客户着想,使中国EMS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刘珂,周广亮 《现代企业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2

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现代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管理学原理论文范文

4.浅析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

5.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