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教育经验为基础的,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绝不是仅仅通过上几堂心理学知识课就能解决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两块重要的教育内容,即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者,在进行职业职责履行的过程里需要遵循的跟职责工作相应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不仅包含对工作内容的认识、对职业情感的培育、对职业认知的理解还有对职业习惯的养成。所谓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还有青春期成长的感情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学生的个性心理,还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以及两性心理问题,最后就是涉及现实情况的就业心理问题。本篇文章结合当下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现状,分析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带给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
职业道德教育是志愿院校学生需要接受的学校教育培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内容。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首先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的标尺。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活动,履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定,规范自己工作行为的行为标杆。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职业者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更是高效优化工作成果的重要助推器。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着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水平,确立与实际工作情况相适应的职业目标,严格优良的职业习惯的养成也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表现的优劣。忠于职守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灌输的重要思想内容,以主人翁的姿态,充分发扬共产党人的风格,严格忠诚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每个行业都拥有各自的工作要求,职业道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育也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途径
1.职业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品德包括品质和品德,道德认识是形成品质认识的开端,先有道德情感,随后才产生道德意志,两者升华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养成可以有很多的开始方式。可以先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入手,或者可以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或锻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当然,如果直接从行为入手,强化职业道德行为也是可以的。这些种种方式,殊途同归,都是可以达到对学生职业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具体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育形成方式。
2.积极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团结协作精神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主线。贯彻落实团结协作精神的最好形式就是集体活动的开展。正能量的团队合作氛围可以感化学生职业道德理想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方向。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各种趣味十足的集体活动中感知合作的力量,感受奉献的美好,体会自己与团队的密切关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团队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无形之中就强化了自己的集体主义思想,强化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发挥榜样的力量。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多行为意识还停留着模仿学习的阶段。学生善于从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所看、所听发展成所想。很多学生喜欢看看电视剧、看电影,随之开始追星。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这一追星现象深入剖析,通过一些正面形象的道德形象的展示,向学生传达正能量,这样的方式对于正值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正能量的形象,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在这个“照镜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学校教育的重要模块内容。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处在一个青春期末期或者是青年前期的阶段。在这个成长阶段,学生的的心理变化正在处于一个转型挣扎期,对很多问题都充满兴趣,都存在问题。这个时期学生的内心挣扎最为激烈,心理困惑也是最多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内心的自我矛盾与冲突。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因此更应该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课业心理问题。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仍然是每天的主旋律。课业方面上的心理问题也是在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中最为普遍和多见的。职业教育学习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首先最常见的课业心理问题就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学生目标的设立比较随意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学习是应该努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学习的动力,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有一个学习心理问题就是学习方法不得当。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尽管有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涨饱满,但是每天十分努力,最终却取得不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够科学。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2.感情心理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具有更多方面的感情心理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接受情感的年龄也相对较小。而对情感的把控和处理的能力却比较弱。因此,职业院校也更应该关注对学生情感上面的心理问题。情绪是最能够体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最直接表现。很多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波动,情绪比较容易出现极端。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社会感情漠然,置身于事外。这时候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感情还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情感伤害。甚至有些内向的学生,存在严重的情感抑郁现象,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一些失恋或者家庭存在问题的学生出现很多极端的行为。职业院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自我调节法,调节内心的不良情绪。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大型的情感心理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教给学生正确的面对处理感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为外界的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
3.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所普通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在与社会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的交往心理问题,也表现在与学校的老师同学甚至是跟父母之间的交流交往障碍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老觉得自己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低人一等,社会交往交际中明显的不自信。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处理青春期,混淆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出现一些早恋等问题。与老师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甚至对老师的教育充满排斥和敌意。与父母之前缺乏沟通,不愿意沟通,甚至冷落父母,对父母的教育当作唠叨。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人家交往心理问题的排解,引导学生学会与身边的各种关系相处。
4.就业心理问题。就业问题是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心中的一大障碍,充满期待又充满畏惧。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水平低,专业技能水平不过硬,担心就业难。职业院校一方面应该努力提升学生面向社会的技术本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鼓励,使学生对未来走向社会充满信心。
三、总结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值得职业院校引起重视,相信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宏华.论高职院校的准企业人道德素质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0.
[2]于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
范文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优胜劣汰如此残酷的情况下,或许只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未来。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最终的成功,如果没有良好的高素质的心理能力必然无法完成学业甚至无法走向社会。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社会总体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群体虽在智力上逐步趋于成熟,但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较为简单,所经历的挫折较少,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迎接社会外部环境的准备,特别是步入大学生活后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差异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元价值观念等等都会使得他们出现适应性问题,不能很好的融入复杂的环境,进而产生心理波动,出现困惑、迷茫等负面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内心崩溃或情绪失控等心理危机。因此,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成为他们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通者。在平日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辅导学生的潜在心理危机,关注心理异常表现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开展干预行动,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缓解紧张情绪,释放负面不良情绪,有效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众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清华大学心理研究室将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总结为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前途压力。把现阶段学生所处的主客观环境以及作辅导员实际工作结合分析后发现,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业的困惑。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的教育体制整体呈现“易进严出”的状态,当前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着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信息时代的一切都导致生活压力的剧增,因此当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以诸多学业负担会使得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加倍增长。部分学生由于从小顺风顺水,缺少挫折教育,特别是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受从小教育环境的影响形成非常强的自尊心,因而对于考试、荣誉获取异常关注,极易形成焦虑症,自己将压力维度加大,出现心理问题。与之相对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则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学习动机。进入大学后,由于家庭环境的优越、校园环境的宽松,而不在乎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每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些娱乐活动上,甚至大部分学生上网成瘾,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在学业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呈现出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一旦学习压力不能及时排解、学习环境不能合理改善,就会导致自卑、孤僻等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人际交往困难。日益成为大学生主体的“9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一种家庭结构与社会趋势,造成大学生具有人际交往差、自我意识强、自理能力不足、集体观念弱化、社会活动欠缺等鲜明的特点。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以上特点加之成长背景、性格、爱好、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摩擦、冲突;部分学生在交往中过分谨慎、缺乏自信,因此产生压抑、焦虑、自卑。久而久之,由于人际交往所带来以自我为中心、羞怯心理、角色困惑、心理不容等问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成长出现偏颇。
(三)情感观的偏颇。当地大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严格教育,受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我国相关青少年的感情教育以及性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教育,缺少责任感。没有性教育的大学生在面临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双重问题时,极易步入歧途,盲目恋爱,只注重过程而忽略结果,近年来高校学生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感情问题引发。据统计,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学生近六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主观因素看:有的学生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有的学生则是为了排解寂寞,甚至个别学生以游戏态度对待恋爱。由于恋爱关系处理不当,经历恋爱与失恋的痛苦体验,给部分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情感挫折与打击,因此很容易出现烦恼、失眠、压抑、情绪不稳定等诸多方面心理问题。
(四)就业压力过大。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这一人数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无疑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之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小压力。当前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被企业挑选状态使得大学生内心充满担忧和不安,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其次还有很多学生对自身有着过高的自我定位以及期望使得在择业过程中极易受挫,产生落差感。还有部分同学陷入一种拒绝就业的潜意识中,通过不断的盲目考取各种证书来逃避工作实践机会,而这种盲目不仅劳民伤财,还很容易产生上述焦躁、逃避、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变化、个体自我认同的偏差、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大学生群体普遍性的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为意外的刺激而导致重大事故。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主要的辅导者、倾听者,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大学生群体,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加强自我教育,明确辅导员自身的角色定位,自觉担负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心灵成长真正的导航者。高校辅导员与其他教学岗位和行政上的教师相比影响力强,而且还有多方位了解学生的特点,所以辅导员才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
高校辅导员是日常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很多辅导员普遍年纪较轻,与大学生们的年龄差距较小,这有助于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步入大学的青年学子,心理逐步成熟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极其需要适当的途径倾诉。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做一个平等友善的倾听者,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次,要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注重信誉,尽力帮助学生,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言行来感召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二)针对与不同心理状态学生的沟通,采用差异化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风俗语言影响的学生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辅导员应该切实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把握学生总的心理情况,将不同性格、心理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类登记,通过差异化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当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时,要疏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通过多提供一些校内兼职信息的方式减轻其经济压力。而对于学生在就业过程因遇到挫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则应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行疏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总之面对不同的学生高校辅导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切实做到对症下药,因人而异,不能僵化呆板的使用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解决其心理压力,实现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事半功倍。
(三)通过集体感召,引导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大学生活一个显著区别于高中的特征就是较高的自由度。没有老师天天追着,也没有每天都能固定见面的同桌,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因此,大学生极易出现孤独、偏执的心理。因此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通过集体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其归属感、荣誉感。而通过竞赛类活动,则可以提供一个竞争环境,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通过体验成功与失败使其更好建立强大的内心。而且通过集体活动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与异性接触的平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通过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接触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结合者团体活动的进行,辅导员建立好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有个整体而全面的把握,对一般学生共性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以及解决措施,同时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仅要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为蓝本,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较为细致的了解和跟踪观察,这样才会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马斯洛需求理论说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当基础层级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成就的需求。通过实现某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得到其他人的赞赏或认同,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认同。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重视对学生成就需求的满足。特别是利用各种干部选举机会,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能够在展示自我才能的同时实现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委任某种职位来给予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还应注重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承压抗打击能力,成功带给人的喜悦时暂时的,只有失败才能带给人受益终身的经验。要通过失败教育使学生今后面临挫折时不再消极沮丧,能够坦然面对挫折。
(五)引入激励机制,强化教育效果
人类需求的产生是有层级的,而这种需求背后的产生则需要适当的刺激或者激励。只有通过激励,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激发。激励是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良药,通过激励调动起学生们渴望进步的欲望。特别是当学生遭受失败的时候,一个善意的眼神、充满关切的鼓励往往比严厉的批评、嘲笑更有作用。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重塑信心,使学生重新斗志昂扬,继续努力。对学生可以适当的多表扬,多一些宽容,多一丝理解,用赞赏的眼光取代批评和误解,这样的做法会收到远超期望的教育效果。
三、结论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优胜劣汰如此残酷的情况下,或许只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未来。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最终的成功,如果没有良好的高素质的心理能力必然无法完成学业甚至无法走向社会。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就有必要在学习先进知识的同时培养一流的心理素质。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不论从履行职责的规范层面,还是从关爱学生成长的道德层面上,都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不断在与学生沟通中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障碍,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培养他们养成健康心理,使每一名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让他们在未来社会实践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戴琴,冯正直,谢刚敏中华护理杂志2002-07-05
2、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李宝峰教育探索2005-05-05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论文
3.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5.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